汉语查 成语 形容偷偷的笑的成语

形容偷偷的笑的成语


1沾沾自喜 [ zhān zhān zì xǐ ]

解释 沾沾:轻浮的;自鸣得意的样子。形容自满得意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2忍俊不禁 [ rěn jùn bù jīn ]

解释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出处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3掩口而笑 [ yǎn kǒu ér xiào ]

解释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出处 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4偷偷摸摸 [ tōu tōu mō mō ]

解释 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

5鸡鸣狗盗 [ jī míng gǒu dào ]

解释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6哄堂大笑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解释 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

出处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

7幸灾乐祸 [ xìng zāi lè huò ]

解释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出处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8啼笑皆非 [ tí xiào jiē fēi ]

解释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人的行为既令人感到难堪;又令人觉得可笑。皆非:都不是。

出处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笑啼皆不敢,方验作人难。”

9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释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10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11眉开眼笑 [ méi kāi yǎn xiào ]

解释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12握手言欢 [ wò shǒu yán huān ]

解释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13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14谈笑风生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

解释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出处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15贼头贼脑 [ zéi tóu zéi nǎo ]

解释 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李渔《玉搔头 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毕竟是个奸细。”

16蹑手蹑脚 [ niè shǒu niè jiǎo ]

解释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17冷嘲热讽 [ lěng cháo rè fěng ]

解释 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18少见多怪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解释 少见:见识少。见识太少;遇到事情就以为奇怪。多形容见闻浅陋。

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19哭笑不得 [ kū xiào bù dé ]

解释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

出处 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20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释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21哑然失笑 [ yǎ rán shī xiào ]

解释 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哑然:形容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出处 汉 赵晔《吴赵春秋 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22捧腹大笑 [ pěng fù dà xiào ]

解释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23笑里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释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24付之一笑 [ fù zhī yī xiào ]

解释 用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三》:“以此知《义海》、《西清》寡陋,而妄为之说,可付之一笑。”

25喜笑颜开 [ xǐ xiào yán kāi ]

解释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26笑逐颜开 [ xiào zhú yán kāi ]

解释 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逐:驱使;颜:脸面。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母亲方才转忧为喜,笑逐颜开道:'亏得儿子峥嵘有日,奋发有时。”

27自鸣得意 [ zì míng dé yì ]

解释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28嬉笑怒骂 [ xī xiào nù mà ]

解释 嬉:戏乐。指由各种感情产生的不同表现。

出处 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29胁肩谄笑 [ xié jiān chǎn xiào ]

解释 耸起双肩;做出谄媚的笑容。形容巴结奉承别人的丑态。胁肩:耸肩;形容恭敬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30闭月羞花 [ bì yuè xiū huā ]

解释 闭: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31贻笑大方 [ yí xiào dà fāng ]

解释 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2有说有笑 [ yǒu shuō yǒu xiào ]

解释 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出处 清 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33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34前仰后合 [ qián yǎng hòu hé ]

解释 形容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晃动。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

出处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35喜不自胜 [ xǐ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

出处 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

36强颜欢笑 [ qiǎng yán huān xiào ]

解释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37一笑了之 [ yī xiào le zhī ]

解释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出处 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38狗盗鸡鸣 [ gǒu dào jī míng ]

解释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出处 金·元好问《示怀祖》诗:“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

39笑面夜叉 [ xiào miàn yè chā ]

解释 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出处 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40自我解嘲 [ zì wǒ jiě cháo ]

解释 掩饰、开脱自己被人嘲笑的事。

出处 郁彦《闽西一老人》:“居然没有上火,反而自我解嘲地说:‘年轻人,可别火气太盛!你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41前俯后仰 [ qián fǔ hòu yǎng ]

解释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手臂一推一拉,腰肢前俯后仰,尖削的船头就切着浪水。”

42大大方方 [ dà dà fāng fāng ]

解释 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43躲躲藏藏 [ duǒ duǒ cáng cáng ]

解释 躲:避开,隐藏。指遮遮掩掩,不敢正面面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那小芸二爷也有些鬼鬼头头的。什么时候又要看人,什么时候又躲躲藏藏的,可知也是个心术不正的货。”

44贼头狗脑 [ zéi tóu gǒu nǎo ]

解释 同“贼头鼠脑”。

出处 《再生缘》第一回:“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以致第三箭失手。”

45蹑脚蹑手 [ niè jiǎo niè shǒu ]

解释 同“蹑手蹑脚”。

出处 张天翼《春风·贝胡子》:“于是贝胡子蹑脚蹑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张一张院子里——空空的。”

46贼头鬼脑 [ zéi tóu guǐ nǎo ]

解释 同“贼头鼠脑”。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这个外国人贼头鬼脑,我总疑着他。”

47贼头鼠脑 [ zéi tóu shǔ nǎo ]

解释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48蹑手蹑足 [ niè shǒu niè zú ]

解释 见“蹑手蹑脚”。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足的在外间收拾那粉盒妆盝,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倒弄得内外静悄悄的。”

49似笑非笑 [ sì xiào fēi xiào ]

解释 像笑又不笑。

出处 鲁迅《彷徨 祝福》:“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

50掩口葫芦 [ yǎn kǒu hú lú ]

解释 捂着嘴笑。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51鹊笑鸠舞 [ què xiào jiū wǔ ]

解释 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六:“鹊笑鸠舞,来遗我酒。”

52插科打诨 [ chā kē dǎ hùn ]

解释 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53掩口胡卢 [ yǎn kǒu hú lú ]

解释 胡卢:笑貌。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54笑而不答 [ xiào ér bù dá ]

解释 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出处 唐 李白《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55鹤长凫短 [ hè cháng fú duǎn ]

解释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用“鹤长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

出处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56载笑载言 [ zài xiào zài yán ]

解释 边笑边说话。

出处 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57皮笑肉不笑 [ 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

解释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出处 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

58明人不做暗事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 ]

解释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