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躲避的成语

形容躲避的成语


1敬而远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解释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2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释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3避而不谈 [ bì ér bù tán ]

解释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出处 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4躲躲闪闪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解释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5避君三舍 [ bì jūn sān shě ]

解释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6不避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释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7东躲西藏 [ dōng duǒ xī cáng ]

解释 指到处躲避藏匿。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8东闪西躲 [ dōng shǎn xī duǒ ]

解释 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

9东藏西躲 [ dōng cáng xī duǒ ]

解释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10高飞远走 [ gāo fēi yuǎn zǒu ]

解释 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出处 """《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11高飞远集 [ gāo fēi yuǎn jí ]

解释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出处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12高飞远遁 [ gāo fēi yuǎn dùn ]

解释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13避烦斗捷 [ bì fán dòu jié ]

解释 指避开烦难而比赛简捷。

出处 清 薛福成《选举论下》:“惟小楷试贴,一望可知优劣,不能无偏重之势,避烦斗捷,流风相师,久之而考者阅者,皆忘其所以然。”

14躲灾避难 [ duǒ zāi bì nàn ]

解释 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15临难不避 [ lín nán bù bì ]

解释 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16不辟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释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 《汉书 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17一雷二闪 [ yī léi èr shǎn ]

解释 形容躲避迅速。

18避之若浼 [ bì zhī ruò měi ]

解释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 《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19销声匿迹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释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20避重就轻 [ bì zhòng jiù qīng ]

解释 避重:指避开要紧的事;就轻:指抓小事情。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害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出处 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21远走高飞 [ yuǎn zǒu gāo fēi ]

解释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22盛气凌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释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23无理取闹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释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24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25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释 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出处 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26溜之大吉 [ liū zhī dà jí ]

解释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27抱头鼠窜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28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释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29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释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0来势汹汹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31暗箭难防 [ àn jiàn nán fáng ]

解释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出处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32支支吾吾 [ zhī zhī wú wú ]

解释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33养精蓄锐 [ yǎng jīng xù ruì ]

解释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34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35不辞劳苦 [ bù cí láo kǔ ]

解释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出处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36势不可挡 [ shì bú kě dǎng ]

解释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

出处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37大败而逃 [ dà bài ér táo ]

解释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38高傲自大 [ gāo ào zì dà ]

解释 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出处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39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40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41仓皇无措 [ cāng huáng wú cuò ]

解释 见“仓皇失措”。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涨,中流失楫,舟人仓皇无措。”

42避其锐气 [ bì qí ruì qì ]

解释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43避强击弱 [ bì qiáng jī ruò ]

解释 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44东躲西跑 [ dōng duǒ xī pǎo ]

解释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

45避难趋易 [ bì nán qiù yì ]

解释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出处 见“避难就易”。

46避祸求福 [ bì huò qiú fú ]

解释 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出处 《后汉书 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47避祸就福 [ bì huò jiù fú ]

解释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48大杖则走 [ dà zhàng zé zǒu ]

解释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49仓皇出逃 [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解释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出处 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50丢盔抛甲 [ diū kuī pāo jiǎ ]

解释 见“丢盔卸甲”。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51偷闲躲静 [ tōu xián duǒ jìng ]

解释 指偷懒。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52避凉附炎 [ bì liáng fù yán ]

解释 谓疏远避开无权势者,亲热攀附有权势者。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母,小人也,避凉附炎,且其性残虐。”

53避世金马 [ bì shì jīn mǎ ]

解释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

54避强击惰 [ bì qiáng jī duò ]

解释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 唐 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55避强打弱 [ bì qiáng dǎ ruò ]

解释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 见“避强击惰”。

56遁俗无闷 [ dùn sú wú mèn ]

解释 见“遁世无闷”。

出处 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57避迹藏时 [ bì jì cáng shí ]

解释 指逃避时世。

出处 唐 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58禽奔兽遁 [ qín bēn shòu dùn ]

解释 遁:逃跑。鸟兽奔逐逃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出处 宋·苏洵《审势》:“及其后世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扰。”

59敬鬼神而远之 [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 ]

解释 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