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好官员的成语

形容好官员的成语


1明镜高悬 [ míng jìng gāo xuán ]

解释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2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3明争暗斗 [ míng zhēng àn dòu ]

解释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4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5作威作福 [ zuò wēi zuò fú ]

解释 作威:横行霸道;作福:奢侈享乐。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现形容耀武扬威;横行霸道。

出处 《尚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6急流勇退 [ jí liú yǒng tuì ]

解释 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

出处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7大腹便便 [ dà fù pián pián ]

解释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8达官显宦 [ dá guān xiǎn huàn ]

解释 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王树勋》:“蒋子蒲、庞士冠等词垣名流,甘列弟子之位,其余达官显宦为其门人者无算。”

9清风两袖 [ qīng fēng liǎng xiù ]

解释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10骨鲠之臣 [ gǔ gěng zhī chén ]

解释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11黜幽陟明 [ chù yōu zhì míng ]

解释 见“黜陟幽明”。

出处 《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12黜陟幽明 [ chù zhì yōu míng ]

解释 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出处 《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13丙吉问牛 [ bǐng jí wèn niú ]

解释 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14凤毛济美 [ fèng máo jì měi ]

解释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你不听见说他们世兄即日也要保道台?真正是凤毛济美,可钦,可敬!”

15拔葵去织 [ bá kuí qù zhī ]

解释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16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17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18尔虞我诈 [ ěr yú wǒ zhà ]

解释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9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释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20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21死有余辜 [ sǐ yǒu yú gū ]

解释 辜:罪恶。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22欺软怕硬 [ qī ruǎn pà yìng ]

解释 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人;畏惧凶狠的人。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23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24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25运筹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解释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6知法犯法 [ zhī fǎ fàn fǎ ]

解释 知道法律;却违反法律。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27钦差大臣 [ qīn chāi dà chén ]

解释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的;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

28男盗女娼 [ nán dào nǚ chāng ]

解释 盗:盗贼;娼:妓女。男的是盗贼;女的是娼妓。形容男女思想极其腐朽败坏;尽做坏事。

出处 明 谢谠《四喜记 天佑阴功》:“眼前之报,男盗女娼,灭门绝户,日后之报。”

29装腔作势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释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30见钱眼开 [ jiàn qián yǎn kāi ]

解释 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31达官贵人 [ dá guān guì rén ]

解释 指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九卷:“京师都会,好恶万端贵人,达官盈门。”

32祸国殃民 [ huò guó yāng mín ]

解释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出处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33有口皆碑 [ yǒu kǒu jiē bēi ]

解释 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34无所作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释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35高官厚禄 [ gāo guān hòu lù ]

解释 官职高;俸禄厚。现指地位高、待遇好。禄:俸禄;旧指官吏的薪金。

出处 《孔丛子 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钩饵君子,无信用之意。”

36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37贪官污吏 [ tān guān wū lì ]

解释 贪赃枉法的官吏。

出处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

38贪污腐化 [ tān wū fǔ huà ]

解释 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过着糜烂的生活。

出处 《周恩来选集 上卷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切高傲的出头的空谈的恶习,以至贪污腐化的生活,必须克服与排除。”

39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释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40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41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42罪不容诛 [ zuì bù róng zhū ]

解释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43封疆大吏 [ fēng jiāng dà lì ]

解释 封疆:疆界;大吏:大官。指疆域之内的首要官员。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如今半年之间,已做到封疆大吏,自然是感激天恩,力图报称。”

44官官相护 [ guān guān xiāng hù ]

解释 官吏相互包庇。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如今就是闹破了,也是官官相护的,不过认个承审不实,革职处分罢咧。”

45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46先公后私 [ xiān gōng hòu sī ]

解释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47心宽体胖 [ xīn kuān tǐ pán ]

解释 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48忧国忧民 [ yōu guó yōu mín ]

解释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49袍笏登场 [ páo hù dēng chǎng ]

解释 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场演戏。比喻上任作官;丑行开始(把官场比作戏台)。

出处 清 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袍笏登场也等闲,若他动色到柴关。”

50公正廉明 [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

解释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51鱼肉百姓 [ yú ròu bǎi xìng ]

解释 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出处 《后汉书 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52爱民如子 [ ài mín rú zǐ ]

解释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53精明能干 [ jīng míng néng gàn ]

解释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 《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54公正廉洁 [ gōng zhèng lián jié ]

解释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55滥吏赃官 [ làn lì zāng guān ]

解释 滥:贪得。贪污腐化的官吏。

出处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莫不是滥吏赃官,将民业攘。”

56断烂朝报 [ duàn làn cháo bào ]

解释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出处 《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57敬贤下士 [ jìng xián xià shì ]

解释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

58刀笔之吏 [ dāo bǐ zhī lì ]

解释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59伴食宰相 [ bàn shí zǎi xiàng ]

解释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出处 《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60倒执手版 [ dǎo zhí shǒu bǎn ]

解释 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指惊惶失态。

出处 《晋书 谢安传》:“[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座害之。坦之甚惧……既见温,坦之汗流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

61滥官酷吏 [ làn guān kù lì ]

解释 滥:贪得。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忠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

62高官极品 [ gāo guān jí pǐn ]

解释 品:等级、品级。官位居于最高的等级。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5回:“子欲养而亲不待,虽高官极品,不能一日养亲,亦有何味!”

63传圭袭组 [ chuán guī xí zǔ ]

解释 谓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出处 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能世其德业为难。”

64冠盖如云 [ guān gài rú yún ]

解释 官员们的礼帽和车篷密集得像一片云层。形容集合会场中官宦士绅聚集得很多。冠:礼帽;盖:车篷。二者借指官吏士绅。

出处 东汉 班固《西都赋》:“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65冠盖相望 [ guān gài xiāng wàng ]

解释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66貂蝉满座 [ diāo chán mǎn zuò ]

解释 貂蝉:汉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旧用作达官贵人的代称。旧指官爵多而滥。

出处 《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67倒持手板 [ dǎo chí shǒu bǎn ]

解释 见“倒执手版”。

出处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68冷面寒铁 [ lěng miàn hán tiě ]

解释 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出处 《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69官虎吏狼 [ guān hǔ lì láng ]

解释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