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正确选择的成语

形容正确选择的成语


1举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释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2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释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3饥不择食 [ jī bù zé shí ]

解释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4何去何从 [ hé qù hé cóng ]

解释 去:离开;从:跟随。往哪里去?跟什么人?多指在重大问题上做出某种抉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5不择手段 [ bù zé shǒu duàn ]

解释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出处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6挑三拣四 [ tiāo sān jiǎn sì ]

解释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出处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7反复推敲 [ fǎn fù tuī qiāo ]

解释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出处 《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

8慌不择路 [ huāng bù zé lù ]

解释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9短中取长 [ duǎn zhōng qǔ cháng ]

解释 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出处 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10断杼择邻 [ duàn zhù zé lín ]

解释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11二者必居其一 [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 ]

解释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12二者必取其一 [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

解释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13丹之所藏者赤 [ 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 ]

解释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14出人头地 [ chū rén tóu dì ]

解释 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出处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5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6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17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18进退两难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释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处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19斩钉截铁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释 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20左右为难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释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21当机立断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释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出处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22择善而从 [ zé shàn ér cóng ]

解释 选择好的而遵循;依从。择:选择。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3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释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4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解释 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25挑肥拣瘦 [ tiāo féi jiǎn shòu ]

解释 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肥:肥肉;瘦:瘦肉。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26恰到好处 [ qià dào hǎo chù ]

解释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27优柔寡断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释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28舍生忘死 [ shě shēng wàng sǐ ]

解释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29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释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30披沙拣金 [ pī shā jiǎn jīn ]

解释 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

出处 唐 刘知几《史通 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31卓尔不群 [ zhuó ěr bù qún ]

解释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32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33宁缺勿滥 [ níng quē wù làn ]

解释 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宁可少些,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34别无选择 [ bié wú xuǎn zé ]

解释 没有别的选择余地。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对那些企图投敌的巴彦,只能采取无情斗争的对策!”

35头角峥嵘 [ tóu jiǎo zhēng róng ]

解释 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出处 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 蓟门飞雨》曲:“到处通津,头角峥嵘,溥渥殊恩。”

36披沙简金 [ pī shā jiǎn jīn ]

解释 犹言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

出处 梁·锺嵘《诗品》卷上:“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37庸中佼佼 [ 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

解释 庸:平凡的人;佼佼:特出。指平常人中的特别出众者。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38金屋之选 [ jīn wū zhī xuǎn ]

解释 谓被贵人选为妻室。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岂金屋之选,相烦好言达上。”

39东床之选 [ dōng chuáng zhī xuǎn ]

解释 谓佳婿的人选。

出处 五代·危德兴《寻阳长公主墓志》:“潜应坦腹之姿,妙契东床之选。”

40万选青钱 [ wàn xuǎn qīng qián ]

解释 比喻文章出众。

出处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41雀屏中选 [ què píng zhòng xuǎn ]

解释 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出处 《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42选贤与能 [ xuǎn xián yǔ néng ]

解释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出处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43铮铮佼佼 [ zhēng zhēng jiǎo jiǎo ]

解释 形容出类拔萃,不同一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44搜奇选妙 [ sōu qí xuǎn miào ]

解释 搜:寻求,搜罗。搜罗和挑选奇妙的东西。

出处 晋·张载《扇赋》:“若乃搜奇选妙,绝色寡双……修短虽异,而光彩齐同。”

45裁红点翠 [ cái hóng diǎn cuì ]

解释 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东飞伯劳歌》:“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

46采善贬恶 [ cǎi shàn biǎn è ]

解释 采:选择;贬;贬斥。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47青钱万选 [ qīng qián wàn xuǎn ]

解释 比喻文章出众。

出处 《新唐书 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

48矮子里拔将军 [ ǎi zi lǐ bá jiāng jūn ]

解释 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出处 清 石玉昆《小五义》第53回:“常言一句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