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带头干活的成语

形容带头干活的成语


1以身作则 [ yǐ shēn zuò zé ]

解释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身先士卒 [ shēn xiān shì zú ]

解释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3开路先锋 [ kāi lù xiān fēng ]

解释 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的条件。后泛指行动、事业的先行者、带头人。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4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5丢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解释 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6半途而废 [ bàn tú ér fèi ]

解释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7后患无穷 [ hòu huàn wú qióng ]

解释 患:灾难、忧患;穷:尽。指今后的忧患是没有穷尽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8得心应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9捕风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释 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10虎头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解释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11争先恐后 [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解释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出处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12公事公办 [ gōng shì gōng bàn ]

解释 公家事按公家规定来办;不徇私情;不讲情面。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2回:“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所以带印在此,情愿纳还此职,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

13分秒必争 [ fēn miǎo bì zhēng ]

解释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14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15始终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释 渝:变。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出处 《晋书 陆晔传》:“格勤贞固,始终不渝。”

16始终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释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17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8当机立断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释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出处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19循序渐进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20无所畏惧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释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出处 《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21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释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22百发百中 [ bǎi fā bǎi zhòng ]

解释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23言传身教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解释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24不知轻重 [ bù zhī qīng zhòng ]

解释 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出处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25任劳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释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26倒行逆施 [ dào xíng nì shī ]

解释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27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28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解释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29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解释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30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31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2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33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释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34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35笨鸟先飞 [ bèn niǎo xiān fēi ]

解释 笨拙的鸟先飞起来;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害怕落到别人后面;比别人先着手做事。也作“夯鸟先飞”。

出处 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36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释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37蛛丝马迹 [ zhū sī mǎ jì ]

解释 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

出处 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38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处 《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9不知深浅 [ bù zhī shēn qiǎn ]

解释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40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释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41不假思索 [ bù jiǎ sī suǒ ]

解释 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出处 宋 黄榦《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42坐失良机 [ zuò shī liáng jī ]

解释 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木果木之败》:“若不审敌势,坐失良机,使兵心至于溃败。”

43夙兴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解释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4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45一马当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释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46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7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48曲尽其妙 [ qū jìn qí miào ]

解释 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出处 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49必由之路 [ bì yóu zhī lù ]

解释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50争分夺秒 [ zhēng fēn duó miǎo ]

解释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出处 《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51大处着眼 [ dà chù zhuó yǎn ]

解释 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52大处落墨 [ dà chù luò mò ]

解释 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着意下功夫。也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抓住关键。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53大头小尾 [ dà tóu xiǎo wěi ]

解释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54有始无终 [ yǒu shǐ wú zhōng ]

解释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孝至》:“或问:‘德有始而无终与有终而无始也,孰宁?’”

55碍手碍脚 [ ài shǒu ài jiǎo ]

解释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56躲躲闪闪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解释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57不知高低 [ bù zhī gāo dī ]

解释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58不辞劳苦 [ bù cí láo kǔ ]

解释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出处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59勤学苦练 [ qín xué kǔ liàn ]

解释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60受制于人 [ shòu zhì yú rén ]

解释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1尽其所能 [ jìn qí suǒ néng ]

解释 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62当断不断 [ dāng duàn bù duàn ]

解释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63必经之路 [ bì jīng zhī lù ]

解释 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出处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64惊人之举 [ jīng rén zhī jǔ ]

解释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65所作所为 [ suǒ zuò suǒ wéi ]

解释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出处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66打铁趁热 [ dǎ tiě chèn rè ]

解释 比喻做事要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出处 张恨水《夜深沉》第22回:“我粗人只望说粗话,有道是打铁趁热。”

67热情奔放 [ rè qíng bēn fàng ]

解释 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样子。

68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69苦心孤诣 [ kǔ xīn gū yì ]

解释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出处 清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70大处着墨 [ dà chù zhuó mò ]

解释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71大而化之 [ dà ér huà zhī ]

解释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72吹灰之力 [ chuī huī zhī lì ]

解释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73安安分分 [ ān ān fèn fèn ]

解释 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未尝不过得去。”

74宵衣旰食 [ xiāo yī gàn shí ]

解释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出处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75代人捉刀 [ dài rén zhuō dāo ]

解释 指代人作事或写文章。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76哀而不伤 [ āi ér bù shāng ]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7映雪读书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释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 《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78身体力行 [ shēn tǐ lì xíng ]

解释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79不知肉味 [ bù zhī ròu wèi ]

解释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80不知高下 [ bù zhī gāo xià ]

解释 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出处 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81乘热打铁 [ chéng rè dǎ tiě ]

解释 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乘热打铁,把话都说净。”

82十载寒窗 [ shí zǎi hán chuāng ]

解释 载:年。指长期苦读。

出处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83坐以待旦 [ zuò yǐ dài dàn ]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出处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84备位充数 [ bèi wèi chōng shù ]

解释 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85成败利钝 [ chéng bài lì dùn ]

解释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86无冬无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释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87昂头天外 [ áng tóu tiān wài ]

解释 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萧军、萧红》:“他们昂头天外,评论之后,不知那里去了。”

88秉公无私 [ bǐng gōng wú sī ]

解释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89避难就易 [ bì nán jiù yì ]

解释 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出处 《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90阿谀谄媚 [ ē yú chǎn mèi ]

解释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91坐薪悬胆 [ zuò xīn xuán dǎn ]

解释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92百中百发 [ bǎi zhòng bǎi fā ]

解释 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中百发。”

93胆大心雄 [ dǎn dà xīn xióng ]

解释 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出处 明 杜睿《初闻灯船鼓吹歌》:“船中百翁梁溪酒,胆大心雄选锋手。”

94鸡鸣而起 [ jī míng ér qǐ ]

解释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95百不失一 [ bǎi bù shī yī ]

解释 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96倾耳注目 [ qīng ěr zhù mù ]

解释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97匹马当先 [ pǐ mǎ dāng xiān ]

解释 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

出处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刀横宇宙三军丧,匹马当先战百合。”

98得手应心 [ dé shǒu yīng xīn ]

解释 见“得心应手”。

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99碍足碍手 [ ài zú ài shǒu ]

解释 同“碍手碍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