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大海有什么的成语

形容大海有什么的成语


1百川归海 [ bǎi chuān guī hǎi ]

解释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2沧海横流 [ cāng hǎi héng liú ]

解释 沧海:大海;横流:水溢出河道四处奔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也作“横流沧海”。

出处 《晋书 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3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释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堆山积海 [ duī shān jī hǎi ]

解释 形容东西极多。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5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6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

解释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出处 宋 司马光《进表》:“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枝计毫厘。”

7翻江倒海 [ fān jiāng dǎo hǎi ]

解释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出处 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8福如东海 [ fú rú dōng hǎi ]

解释 福气象东海之水浩瀚无边;旧时祝颂用语。

出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9海晏河清 [ hǎi yàn hé qīng ]

解释 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太平盛世。河:黄河;晏:平静。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一言启口,振动乾坤,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10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11侯门似海 [ hóu mén sì hǎi ]

解释 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出处 唐·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12海内无双 [ hǎi nèi wú shuāng ]

解释 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13河落海干 [ hé luò hǎi gān ]

解释 比喻一点不剩。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落海干睡觉。”

14海水群飞 [ hǎi shuǐ qún fēi ]

解释 比喻国家不安宁。

出处 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15碧海青天 [ bì hǎi qīng tiān ]

解释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出处 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6东洋大海 [ dōng yáng dà hǎi ]

解释 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17放龙入海 [ fàng lóng rù hǎi ]

解释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18海沸江翻 [ hǎi fèi jiāng fān ]

解释 大海沸腾,江河翻滚。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出处 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四折:“怒时节海沸江翻,恼时节天昏地惨。”

19海沸波翻 [ hǎi fèi bō fān ]

解释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江翻”。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人喧呼海沸波翻,马嘶喊山崩地裂。”

20海纳百川 [ hǎi nà bǎi chuān ]

解释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21海阔天高 [ hǎi kuò tiān gāo ]

解释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出处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22宦海浮沉 [ huàn hǎi fú chén ]

解释 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出处 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23春深似海 [ chūn shēn sì hǎi ]

解释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24倒山倾海 [ dǎo shān qīng hǎi ]

解释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出处 《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25持蠡测海 [ chí lǐ cè hǎi ]

解释 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谬持蠡测海,沉挹酒如渑。”

26回山倒海 [ huí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27愁山闷海 [ chóu shān mèn hǎi ]

解释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28黑风孽海 [ hēi fēng niè hǎi ]

解释 喻环境、遭遇的险恶。

出处 清·珠泉居士《雪鸿小记》:“噫,黑风孽海,飘泊多矣!珑(王珑)以稚齿韶颜,独能早登彼岸,度亦有善根哉!”

29才大如海 [ cái dà rú hǎi ]

解释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30河清海竭 [ hé qīng hǎi jié ]

解释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出处 《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穿街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31海怀霞想 [ hǎi huái xiá xiǎng ]

解释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仙游。后以“海怀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

出处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32河奔海聚 [ hé bēn hǎi jù ]

解释 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辩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

33海水不可斗量 [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 ]

解释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34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35沧海桑田 [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释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36覆水难收 [ fù shuǐ nán shōu ]

解释 覆:翻;引申为倾、倒、泼的意思。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难再挽回了。引申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难以重新结合。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37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解释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38大海捞针 [ dà hǎi lāo zhēn ]

解释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出处 明 王錂《春芜记 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39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40惊涛骇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释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41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释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42深不可测 [ shēn bù kě cè ]

解释 ①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③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

43神魂颠倒 [ shén hún diān dǎo ]

解释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44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45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释 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46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释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47山清水秀 [ shān qīng shuǐ xiù ]

解释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48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49海底捞针 [ hǎi dǐ lāo zhēn ]

解释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50瞒天过海 [ mán tiān guò hǎi ]

解释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出处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51石沉大海 [ shí chén dà hǎi ]

解释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52萍水相逢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解释 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出处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53落花流水 [ luò huā liú shuǐ ]

解释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出处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54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55宽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解释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宽洪大量”。

出处 元 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56蛟龙得水 [ jiāo lóng dé shuǐ ]

解释 蛟: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传说蛟龙得水就能兴云作雾;飞腾上天。比喻英雄人物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出处 管仲《管子 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57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58刀山火海 [ dāo shān huǒ hǎi ]

解释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处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59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

解释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60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释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61以蠡测海 [ yǐ lǐ cè hǎi ]

解释 以:用;蠡:贝壳;利用贝壳当瓢;测:量。用贝壳来量海水。比喻观察或了解得很狭窄、片面;也比喻知识浅薄。

出处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62大有可观 [ dà yǒu kě guān ]

解释 很值得一看。形容事物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出处 元 无名氏《李师师传》:“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

63如堕烟海 [ rú duò yān hǎi ]

解释 好像掉在烟雾弥漫的大海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64曾经沧海 [ céng jīng cāng hǎi ]

解释 曾经:以前经历过;沧海:大海。曾经见过大海。后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

出处 唐 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65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66海底捞月 [ hǎi dǐ lāo yuè ]

解释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67海角天涯 [ hǎi jiǎo tiān yá ]

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出处 唐 白居易《浔阳春 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68镜花水月 [ jìng huā shuǐ yuè ]

解释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出处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69青山绿水 [ qīng shān lǜ shuǐ ]

解释 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70河清海晏 [ hé qīng hǎi yàn ]

解释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 唐 顾况《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71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72盟山誓海 [ méng shān shì hǎi ]

解释 对着山海盟誓,指男女相爱坚贞不屈。

出处 元 王实甫《四块玉》:“他若是背义忘恩寻罪责,我将这盟山誓海说的明白。”

73移山倒海 [ yí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74倒海翻江 [ dǎo hǎi fān jiāng ]

解释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 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75波路壮阔 [ bō lù zhuàng kuò ]

解释 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出处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76海内鼎沸 [ hǎi nèi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 《后汉书 袁术传》:“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何如?”

77东海捞针 [ dōng hǎi lāo zhēn ]

解释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出处 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78宦海风波 [ huàn hǎi fēng bō ]

解释 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出处 宋·陆游《休日感化》:“宦海风波实饱经,入将人世寄邮亭。”

79恩山义海 [ ēn shān yì hǎi ]

解释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80放鱼入海 [ fàng yú rù hǎi ]

解释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81架海金梁 [ jià hǎi jīn liáng ]

解释 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

82水火无情 [ shuǐ huǒ wú qíng ]

解释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

出处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83海不扬波 [ hǎi bù yáng bō ]

解释 比喻太平无事。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84海中捞月 [ hǎi zhōng lāo yuè ]

解释 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临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无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85海啸山崩 [ hǎi xiào shān bēng ]

解释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86海水难量 [ hǎi shuǐ nán liáng ]

解释 海水是不可以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出处 《淮南子 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87混水摸鱼 [ hún shuǐ mō yú ]

解释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 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混水摸鱼。”

88风光旖旎 [ fēng guāng yǐ nǐ ]

解释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出处 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89风平波息 [ fēng píng bō xī ]

解释 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 《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90飘洋过海 [ piāo yáng guò hǎi ]

解释 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91山珍海错 [ shān zhēn hǎi cuò ]

解释 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处 唐 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炮羔如折葵。”

92汪洋大海 [ wāng yáng dà hǎi ]

解释 广阔无边;水波连天的大海。比喻事物的范围广阔;声势浩大。汪洋:水势深而广阔。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两仞山前丢霹雳。”

93海北天南 [ hǎi běi tiān nán ]

解释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出处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94航海梯山 [ háng hǎi tī shān ]

解释 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95地负海涵 [ dì fù hǎi hán ]

解释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出处 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96沧海一鳞 [ cāng hǎi yī lín ]

解释 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 《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97河清海宴 [ hé qīng hǎi yàn ]

解释 见“河清海晏”。

出处 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垂衣而治,际河清海宴之期;乘钺有虔,鼓雷厉风飞烈。”

98海沸山摇 [ hǎi fèi shān yáo ]

解释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出处 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99海沸河翻 [ hǎi fèi hé fān ]

解释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江翻”。

出处 清 洪昇《长生殿 合围》:“抵多少雷轰电转,可正是海沸河翻。”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