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诬陷别人的成语

形容诬陷别人的成语


1无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解释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恶意中伤 [ è yì zhòng shāng ]

解释 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3恶语中伤 [ è yǔ zhòng shāng ]

解释 中伤:攻击和谄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4陨雹飞霜 [ yǔn báo fēi shuāng ]

解释 指遭受冤枉和诬陷。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感虚》:“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

5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解释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6乘人之危 [ chéng rén zhī wēi ]

解释 乘:趁;危:危险;灾难。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7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释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8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9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0颠倒黑白 [ diān dǎo hēi bái ]

解释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11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释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出处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2朋比为奸 [ péng bǐ wéi jiān ]

解释 朋比:朋党比周的略语;同类人互相勾结;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出处 宋 高登《高东溪集》:“此曹当尽伏诛,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为奸,蒙蔽天日。”

13粉墨登场 [ fěn mò dēng chǎng ]

解释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出处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14屈打成招 [ qū dǎ chéng zhāo ]

解释 用严刑拷打;逼使无辜的人被迫认罪。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宫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15振振有词 [ zhèn zhèn yǒu cí ]

解释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出处 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16胡说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出处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17臭名昭著 [ chòu míng zhāo zhù ]

解释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18落井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解释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19卑鄙无耻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释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20千方百计 [ qiān fāng bǎi jì ]

解释 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

出处 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21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释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22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解释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23指桑骂槐 [ zhǐ sāng mà huái ]

解释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24小肚鸡肠 [ xiǎo dù jī cháng ]

解释 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25造谣中伤 [ zào yáo zhòng shāng ]

解释 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坏。制造谣言来陷害别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

26暗箭难防 [ àn jiàn nán fáng ]

解释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出处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27衣冠禽兽 [ yī guān qín shòu ]

解释 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衣:穿衣;冠:戴帽)。指品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28血口喷人 [ xuè kǒu pēn rén ]

解释 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或辱骂别人。

出处 宋 僧晓莹《罗湖野录》:“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29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释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30狼心狗肺 [ láng xīn gǒu fèi ]

解释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31含沙射影 [ hán shā shè yǐng ]

解释 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32为虎作伥 [ wèi hǔ zuò chāng ]

解释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 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33狗仗人势 [ gǒu zhàng rén shì ]

解释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出处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34趁人之危 [ chèn rén zhī wēi ]

解释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出处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35贼眉鼠眼 [ zéi méi shǔ yǎn ]

解释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出处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36吃里扒外 [ chī lǐ pá wài ]

解释 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37倒打一耙 [ dào dǎ yī pá ]

解释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38恶语伤人 [ è yǔ shāng rén ]

解释 恶语:无礼中伤一类的口语。用恶毒的话伤害别人。也作“恶口伤人”。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39凭空捏造 [ píng kōng niē zào ]

解释 无事实依据地虚构。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 ,苟得金钱,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

40含冤负屈 [ hán yuān fù qū ]

解释 负:背着;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

41厚颜无耻 [ hòu yán wú chǐ ]

解释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42坑蒙拐骗 [ kēng méng guǎi piàn ]

解释 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出处 《文汇报》1986.7.19:“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

43负屈衔冤 [ fù qū xián yuān ]

解释 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出处 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44负屈含冤 [ fù qū hán yuān ]

解释 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45含垢纳污 [ hán gòu nà wū ]

解释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46落阱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解释 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47反咬一口 [ fǎn yǎo yī kǒu ]

解释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48妒能害贤 [ dù néng hài xián ]

解释 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49含血喷人 [ hán xuè pēn rén ]

解释 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好人。

出处 清 李玉《清忠谱 叱勘》:“你不怕刀临头颈,还思含血喷人。”

50活天冤枉 [ huó tiān yuān wǎng ]

解释 形容冤枉之极。

出处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你们都说三闾大夫发了疯,其实真是活天冤枉。”

51罗织罪名 [ luó zhī zuì míng ]

解释 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出处 《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52妨功害能 [ fáng gōng hài néng ]

解释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而防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

53落井投石 [ luò jǐng tóu shí ]

解释 比喻趁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 沙汀《炮手》:“从未做过落井投石的事。”

54暗箭中人 [ àn jiàn zhòng rén ]

解释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出处 宋 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55拿奸拿双 [ ná jiān ná shuāng ]

解释 奸:通奸。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56吉网罗钳 [ jí wǎng luó qián ]

解释 唐天宝初,李林甫为相,任酷吏吉温、罗希奭为御史。吉罗承李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后因以“吉网罗钳”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

出处 唐天宝初,李林甫为相,任酷吏吉温、罗希奭为御史。吉罗承李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

57欲加之罪 [ yù jiā zhī zuì ]

解释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58投井下石 [ tóu jǐng xià shí ]

解释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59萋菲贝锦 [ qī fēi bèi jǐn ]

解释 贝锦:有花纹的织锦。女子织布织成美丽的图案。比喻花言巧语,罗织罪名,诬陷别人。

出处 柳亚子《满江红·吊蒋清烈女士》:“恨何物,萋菲贝锦,敢污清烈。”

60衔冤负屈 [ xián yuān fù qū ]

解释 心怀冤枉,身受委屈。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61诬良为盗 [ wū liáng wéi dào ]

解释 诬:诬陷。良:好人。指捏造事实,陷害好人。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因为顾客可以不承认,反咬一口,‘诬良为盗’,还得吃官司。”

62乘人之厄 [ chéng rén zhī è ]

解释 乘:趁;厄:苦难。趁人家危难的时候加以要挟或陷害。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予过矣!”

63罗织构陷 [ luò zhī gòu xiàn ]

解释 罗织:收集编造;构陷:用虚构的罪名去陷诬人。形容千方百计地陷害别人。

出处 《后汉书·顺帝纪》:“王圣等惧有后祸,遂与丰京其构陷太子,太子坐废为济阴王。”

64喷血自污 [ pēn xuè zì wū ]

解释 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果却先害了自己。

出处 明·张居正《答操江胡玉吾》:“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65坑绷拐骗 [ kēng bēng guǎi piàn ]

解释 指以欺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亦作“坑蒙拐骗”。

出处 魏风等《刘胡兰》:“整天价坑绷拐骗,每日里逛逛游游。”

66含冤受屈 [ hán yuān shòu qū ]

解释 见“含冤负屈”。

出处 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67罗钳吉网 [ luó qián jí wǎng ]

解释 用以指酷虐诬陷。

出处 《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四载》:“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

68深文罗织 [ shēn wén luó zhī ]

解释 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出处 清·汪琬《事略>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

69何患无辞 [ hé huàn wú cí ]

解释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70投石下井 [ tóu shí xià jǐng ]

解释 见“投阱下石”。

出处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

71党邪陷正 [ dǎng xié xiàn zhèng ]

解释 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出处 《旧唐书·宋璟传》:“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72蛤蟆夜哭 [ há má yè kū ]

解释 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出处 《艾子杂说》:“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73党邪丑正 [ dǎng xié chǒu zhèng ]

解释 犹言党邪陷正。

出处 《明史·路振飞传》:“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

74投阱下石 [ tóu jǐng xià shí ]

解释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出处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75覆盆之冤 [ fù pén zhī yuān ]

解释 翻过来放的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

出处 《抱朴子·辨问》:“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76掎挈伺诈 [ jǐ qiè sì zhà ]

解释 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出处 《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

77造谋布穽 [ zào móu bù yán ]

解释 谓设计陷害。

78进谗害贤 [ jìn chán hài xián ]

解释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79掎挈司诈 [ jǐ qiè sī zhà ]

解释 掎挈:指摘;司:同“伺”,侦候;诈:欺诈。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掎挈司诈,权谋倾覆,未免盗兵也。”

80含血噀人 [ hán xuè xùn rén ]

解释 见“含血喷人”。

出处 《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崇觉空禅师》:“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81插圈弄套 [ chā quān nòng tào ]

解释 比喻耍阴谋陷害人。

82造谋布阱 [ zào móu bù jǐng ]

解释 指设计陷害。阱,同宑。

出处 明 刘若愚《酌中志 逆贤羽翼纪略》:“其戕害杨左诸人,造谋布阱,实由外延线索,历历有据。”

83非愚则诬 [ fēi yú zé wū ]

解释 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出处 《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84诟谇谣诼 [ gòu suì yáo zhuó ]

解释 诟谇:辱骂;谣诼:造谣毁谤。造谣毁谤责骂别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85劈空扳害 [ pī kōng pān hài ]

解释 劈空:什么都没有;扳:通“攀”,牵扯。毫无根据地栽赃陷害。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与众人不曾识面,不知何人仇恨,指使劈空扳害。”

86蝇粪点玉 [ yíng fèn diǎn yù ]

解释 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坏人诬陷好人。

出处 唐 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87营蝇斐锦 [ yíng yíng fěi jǐn ]

解释 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出处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又《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88摩口膏舌 [ mó kǒu gāo shé ]

解释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出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羊胜之徒,摩口膏舌;邹阳自明,入狱复出。”

89张机设阱 [ zhāng jī shè jǐng ]

解释 张:设网捕捉;机:机关;阱:陷阱。军事上设立机关,布里陷阱,捕捉敌人。指设置暗障,陷害别人。

出处 明·揭喧《兵经百篇·发字》:“制人于危难,扼人于深绝,诱人厅伏内,张机设阱,必度其不可脱而后发。”

90杀人不用刀 [ shā rén bù yòng dāo ]

解释 比喻用笔或嘴陷害人于死地。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问:‘如何是衲僧口?’师曰:‘杀人不用刀。’”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