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秋雨的成语

形容秋雨的成语


1呼风唤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解释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出处 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2和风细雨 [ hé fēng xì yǔ ]

解释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出处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3风吹雨打 [ fēng chuī yǔ dǎ ]

解释 风雨侵袭。原指风雨对花木的摧残或建筑物侵蚀。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

出处 唐 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何忍醒时雨打稀。”

4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5翻云覆雨 [ fān yún fù yǔ ]

解释 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

出处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6滂沱大雨 [ páng tuó dà yǔ ]

解释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出处 《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7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8倾盆大雨 [ qīng pén dà yǔ ]

解释 倾:全部倒出。雨大得像盆里的水倒下来。

出处 宋 苏轼《雨意》诗:“烟拥层恋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

9疾风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10疾风骤雨 [ jí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11暴风疾雨 [ bào fēng jí yǔ ]

解释 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 《清史稿 灾异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

12急风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释 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风雨。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13风雨不透 [ fēng yǔ bù tòu ]

解释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14凄风苦雨 [ qī fēng kǔ yǔ ]

解释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15朝云暮雨 [ zhāo yún mù yǔ ]

解释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16大雨倾盆 [ dà yǔ qīng pén ]

解释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出处 唐 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17挥汗成雨 [ huī hàn chéng yǔ ]

解释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18风风雨雨 [ fēng fēng yǔ yǔ ]

解释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出处 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19春风夏雨 [ chūn fēng xià yǔ ]

解释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出处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20风鬟雨鬓 [ fēng huán yǔ bìn ]

解释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出处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21风霜雨雪 [ fēng shuāng yǔ xuě ]

解释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出处 元 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22餐风沐雨 [ cān fēng mù yǔ ]

解释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出处 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23急风骤雨 [ jí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出处 章炳麟《五无论》:“至于神话,希腊、印度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群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24饱经风雨 [ bǎo jīng fēng yǔ ]

解释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出处 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25风雨不改 [ fēng yǔ bù gǎi ]

解释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26风潇雨晦 [ fēng xiāo yǔ huì ]

解释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27称雨道晴 [ chēng yǔ dào qíng ]

解释 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出处 明·邹善长《汇苑详注》卷十五:“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道晴,终日如此不和也。”

28大雨如注 [ dà yǔ rú zhù ]

解释 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29风雨连床 [ fēng yǔ lián chuáng ]

解释 同“风雨对床”。

出处 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30风行雨散 [ fēng xíng yǔ sàn ]

解释 同“风流云散”。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31餐风宿雨 [ cān fēng sù yǔ ]

解释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清 许思湄《谢清苑县李贺母寿并请追失银》:“别后餐风宿雨,儿歌行路之难。而芳草斜阳,又来孤馆,自叹春光九十,不属劳人也。”

32拨云撩雨 [ bō yún liáo yǔ ]

解释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出处 元 刘致《一枝花 罗帕传情》套曲:“用一张助才情砑粉泥金纸,写就那诉离情拨云撩雨词。”

33楚雨巫云 [ chǔ yǔ wū yún ]

解释 楚地巫峡的云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出处 元·孙周卿《沉醉东风·宫词》曲:“眼底情,心间恨,到多如楚雨巫云。”

34惨雨酸风 [ cǎn yǔ suān fēng ]

解释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出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35怪雨盲风 [ guài yǔ máng fēng ]

解释 犹疾风暴雨。

出处 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36冲风冒雨 [ chōng fēng mào yǔ ]

解释 谓不避风雨之苦。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头年给你干一整年活,冲风冒雨,起早贪黑的。’郭全海说,气急眼了。”

37巴山夜雨 [ bā shān yè yǔ ]

解释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38弹雨枪林 [ dàn yǔ qiāng lín ]

解释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39楚天云雨 [ chǔ tiān yún yǔ ]

解释 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40春风雨露 [ chūn fēng yǔ lù ]

解释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出处 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41风雨萧条 [ fēng yǔ xiāo tiáo ]

解释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出处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42八方风雨 [ bā fāng fēng yǔ ]

解释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出处 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43疾风甚雨 [ jí fēng shèn yǔ ]

解释 指大风急雨。

出处 语出《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44风雨如磐 [ fēng yǔ rú pán ]

解释 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出处 宋·孙光宪《兆北琐言·逸文·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45风雨时若 [ fēng yǔ shí ruò ]

解释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

出处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46风雨晦暝 [ fēng yǔ huì míng ]

解释 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出处 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47风雨漂摇 [ fēng yǔ piāo yáo ]

解释 见“风雨飘摇”。

出处 唐·李华《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48覆雨翻云 [ fù yǔ fān yún ]

解释 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出处 明 何景明《长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长久,覆雨翻云亦随手。”

49别风淮雨 [ bié fēng huái yǔ ]

解释 别:指“列”的误写;淮:指“淫”的误写。用讹字以求新异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50拨雨撩云 [ bō yǔ liáo yún ]

解释 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

出处 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 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51箕风毕雨 [ jī fēng bì yǔ ]

解释 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出处 《尚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

52础润而雨 [ chǔ rùn ér yǔ ]

解释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53风栉雨沐 [ fēng zhì yǔ mù ]

解释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出处 《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

54甘雨随车 [ gān yǔ suí chē ]

解释 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

出处 《太平御览》第十卷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

55毕雨箕风 [ bì yǔ jī fēng ]

解释 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风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

出处 《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

56楚梦云雨 [ chǔ mèng yún yǔ ]

解释 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57础泣而雨 [ chǔ qì ér yǔ ]

解释 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58驰风骋雨 [ chí fēng chěng yǔ ]

解释 犹言乘风驾雨。

59断雨残云 [ duàn yǔ cán yún ]

解释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60楚云湘雨 [ chǔ yún xiāng yǔ ]

解释 比喻男女幽情。

出处 荆干臣《全元散曲》:“玉鞭杨柳春风陌,绣毂梨花夜月街,楚云湘雨梦阳台。休分外,花柳暗尘埃。”

61风驰雨骤 [ fēng chí yǔ zhòu ]

解释 形容像风雨一样迅捷猛烈。

出处 《旧五代史 梁书 谢彦章传》:“每敦阵整旅,左旋右抽,虽风驰雨骤,亦无以喻其迅捷也,故当时骑士咸乐为用。”

62风雨摇摆 [ fēng yǔ yáo bǎi ]

解释 在风雨中飘荡不安,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63虹销雨霁 [ hóng xiāo yǔ jì ]

解释 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4风雨如盘 [ fēng yǔ rú pán ]

解释 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出处 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

65风雨共舟 [ fēng yǔ gòng zhōu ]

解释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66风雨不测 [ fēng yǔ bù cè ]

解释 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圣旨下西台御史勘问,免不得收下监中。”

67翻手云覆手雨 [ fān shǒu yún fù shǒu yǔ ]

解释 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

出处 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68风雨飘摇 [ fēng yǔ piāo yáo ]

解释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69风调雨顺 [ fēng tiáo yǔ shùn ]

解释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出处 《旧唐书 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70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释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71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释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72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73五谷丰登 [ wǔ gǔ fēng dēng ]

解释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出处 《六韬 龙韬 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74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释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出处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75风雨如晦 [ fēng yǔ rú huì ]

解释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76春华秋实 [ chūn huá qiū shí ]

解释 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77秋高气爽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解释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出处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78苦雨凄风 [ kǔ yǔ qī fēng ]

解释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出处 南朝 梁 殷芸《小说 袁安》:“雹遂为之沉沦,伏而不起,乃无苦雨凄风焉。”

79电闪雷鸣 [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解释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80挥汗如雨 [ huī hàn rú yǔ ]

解释 众人用手抹汗;挥洒的汗水像雨点一样。形容人多、拥挤。也形容因天热或劳动而出汗很多。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监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81风雨凄凄 [ fēng yǔ qī qī ]

解释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出处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82瓢泼大雨 [ piáo pō dà yǔ ]

解释 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非常大。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83牛毛细雨 [ niú máo xì yǔ ]

解释 指极细的小雨。

出处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牛毛细雨送斜阳。”

84斜风细雨 [ xié f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出处 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85风雨交加 [ fēng yǔ jiāo jiā ]

解释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出处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86春花秋月 [ chūn huā qiū yuè ]

解释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 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87疾雨暴风 [ jí yǔ bào fēng ]

解释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88细雨和风 [ xì yǔ hé fēng ]

解释 细雨:小雨;和风:春天的微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出处 前蜀·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诗:“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89粗风暴雨 [ cū fēng bào yǔ ]

解释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90翻手为云 [ fān shǒu wéi yún ]

解释 翻:反转。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出处 宋·陈亮《祝英台近》词:“翻手为云,造物等儿戏。”

91春雨如油 [ chūn yǔ rú yóu ]

解释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92风雨无阻 [ fēng yǔ wú zǔ ]

解释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93大雨滂沱 [ dà yǔ páng tuó ]

解释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94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释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95汗如雨下 [ hàn rú yǔ xià ]

解释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96旱苗得雨 [ hàn miáo dé yǔ ]

解释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

97命在旦夕 [ mìng zài dàn xī ]

解释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出处 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98秋风落叶 [ qiū fēng luò yè ]

解释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99对床风雨 [ duì chuáng fēng yǔ ]

解释 同“对床夜雨”。

出处 苏曼殊《致刘三书》:“回忆秣陵半载,对床风雨,受教无量,而今安可得耶?”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