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厌恶对方的成语

形容厌恶对方的成语


1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2好逸恶劳 [ hào yì wù láo ]

解释 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3面目可憎 [ miàn mù kě zēng ]

解释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4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5不胜其烦 [ bù shèng qí fán ]

解释 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出处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6令人作呕 [ lìng rén zuò ǒu ]

解释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出处 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7深恶痛疾 [ shēn wù tòng jí ]

解释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8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9贫嘴薄舌 [ pín zuǐ bó shé ]

解释 贫:唠叨令人厌烦;贫嘴:絮絮叨叨;使人厌烦;薄舌;不忠厚;老实。形容人爱说话;言语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厌。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常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10深恶痛诋 [ shēn wù tòng dǐ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我们对于旧文字,应该不要那么时髦地一概的深恶痛诋。”

11鄙夷不屑 [ bǐ yí bù xiè ]

解释 鄙夷:轻视,看不起;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看不起。

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12神机妙算 [ shén jī miào suàn ]

解释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出处 宋 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13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4不欢而散 [ bù huān ér sàn ]

解释 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15侧目而视 [ cè mù ér shì ]

解释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16同仇敌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17不共戴天 [ bù gòng dài tiān ]

解释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18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释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19心旷神怡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解释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念念不忘 [ niàn niàn bù wàng ]

解释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其言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21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释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22望而却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释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 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23漠不关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释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出处 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24爱不释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释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出处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25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26目不转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27神魂颠倒 [ shén hún diān dǎo ]

解释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28赞不绝口 [ zàn bù jué kǒu ]

解释 赞:称赞;绝:停。不住口地称赞。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29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释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出处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30冤家路窄 [ yuān jiā lù zhǎi ]

解释 冤家:仇人。仇人在狭路上相遇;来不及回避。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31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释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32枯燥无味 [ kū zào wú wèi ]

解释 单调呆板;毫无趣味。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33不堪入耳 [ bù kān rù ěr ]

解释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处 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34不堪入目 [ bù kān rù mù ]

解释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35不肖子孙 [ bù xiào zǐ sūn ]

解释 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辈的贤良子孙。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出处 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孙,振起家门;不肖子孙,破败家门。”

36狗仗人势 [ gǒu zhàng rén shì ]

解释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出处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37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释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38深恶痛恨 [ shēn wù tòng hèn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巴金《谈》:“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那么我绝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39朝气勃勃 [ zhāo qì bó bó ]

解释 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处 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革命胜利……的一代,是朝气勃勃的,但是也有弱点。”

40不死不活 [ bù sǐ bù huó ]

解释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41恋生恶死 [ liàn shēng wù sǐ ]

解释 恋:爱慕不舍;恶:厌恶。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4卷:“若恋生恶死,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自失正业。”

42语言无味 [ yǔ yán wú wèi ]

解释 语言空洞干巴没有味道。形容说话写文章枯燥无味。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43贪图安逸 [ tān tú ān yì ]

解释 追求个人享受。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44贫嘴贱舌 [ pín zuǐ jiàn shé ]

解释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45切齿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释 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46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解释 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出处 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47贫嘴恶舌 [ pín zuǐ è shé ]

解释 同“贫嘴贱舌”。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48眼中之钉 [ yǎn zhōng zhī dīng ]

解释 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

出处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49深恶痛嫉 [ shēn è tòng jí ]

解释 见“深恶痛绝”。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揭开了‘以华制华’的黑幕,他们竟有如此的深恶痛嫉,莫非真是太伤了此辈的心么?”

50歇斯底里 [ xiē sī dǐ lǐ ]

解释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出处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51屁话连篇 [ pì huà lián piān ]

解释 指满篇都是毫无价值、令人厌恶的话

52恶湿居下 [ wù shī jū xià ]

解释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53疾首蹙额 [ jí shǒu cù é ]

解释 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54尖酸刻薄 [ jiān suān kè bó ]

解释 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我也不来分辨,随他说去。”

55爱生恶死 [ ài shēng wù sǐ ]

解释 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56贫嘴滑舌 [ pín zuǐ huá shé ]

解释 同“贫嘴贱舌”。

出处 刘绍棠《蒲柳人家》:“打明天清早起,不许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妇儿贫嘴滑舌。”

57人神共嫉 [ rén shén gòng jí ]

解释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出处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58人神同嫉 [ rén shén tóng jí ]

解释 见“人神共嫉”。

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著记》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网,生民坠于涂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59痛深恶绝 [ tòng shēn wù jué ]

解释 极端痛恨、厌恶。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冠家为敌,帮着钱默吟和金三爷到冠家叫闹,打架。”

60好佚恶劳 [ hǎo yì è láo ]

解释 见“好逸恶劳”。

出处 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要而论之,此三类者,均由学士大夫,好佚恶劳,惮著书之苦,复欲博著书之名,故单辞只义,轶事遗闻,咸笔之于书,以冀流传久远。”

61疾首蹙頞 [ jí shǒu cù è ]

解释 疾首:头痛;蹙:皱。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62刚肠嫉恶 [ gāng cháng jí è ]

解释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出处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63众好众恶 [ zhòng hào zhòng wù ]

解释 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64牢什古子 [ láo shí gǔ zi ]

解释 指讨厌的东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关在这牢坑里,学这牢什古子。”

65好谀恶直 [ hào yú wù zhí ]

解释 谀:奉承,谄媚;恶:厌恶。喜欢阿谀逢迎,厌恶直言劝谏。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66贫嘴饿舌 [ pín zuǐ è shé ]

67掩耳蹙頞 [ yǎn ěr cù è ]

解释 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

出处 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68恶不去善 [ wù bù qù shàn ]

解释 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69余食赘行 [ yú shí zhuì xíng ]

解释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 《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70龟厌不告 [ guī yàn bù gào ]

解释 指屡加龟卜,致使龟灵厌恶,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东西,过度使用也会失灵。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71文章憎命 [ wén zhāng zēng mìng ]

解释 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处 唐 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