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习惯的成语

形容习惯的成语


1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出处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2积重难返 [ jī zhòng nán fǎn ]

解释 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风或习惯;不容易革除、改变。

出处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0卷:“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

3因循守旧 [ yīn xún shǒu jiù ]

解释 因循:沿袭;照老一套不改变;守旧:死守旧的一套;因袭死守着旧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4习以为常 [ xí yǐ wéi cháng ]

解释 习:习惯;常:平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平常了。

出处 《逸周书 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5积习难改 [ jī xí nán gǎi ]

解释 积习:长期养成的习惯。长期养成的习惯难以一下改正。

出处 巴金《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像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6伤风败俗 [ shāng fēng bài sú ]

解释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处 《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7风土人情 [ fēng tú rén qíng ]

解释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出处 清 钮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处而言,以及风土人情之变,真堪发人一嘘。”

8陈规陋习 [ chén guī lòu xí ]

解释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七:“要是我们不抗战,今天早已经亡国了。陈规陋习也一样,你不跟它斗,它就会压垮你。”

9约定俗成 [ yuē dìng sú chéng ]

解释 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10纤尘不染 [ xiān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11安常习故 [ ān cháng xí gù ]

解释 安:安于,习惯于;常:常规;习:习惯;故:故旧。习惯于成规。

出处 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七》:“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扰格者乎?”

12一仍旧贯 [ yī réng jiù guàn ]

解释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13习以成性 [ xí yǐ chéng xìng ]

解释 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

出处 《晋书·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

14风俗人情 [ fēng sú rén qíng ]

解释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出处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15风俗习惯 [ fēng sú xí guàn ]

解释 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16举止言谈 [ jǔ zhǐ yán tán ]

解释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17相沿成习 [ xiāng yán chéng xí ]

解释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在石湖,若干年来相沿成习,所有的红白喜事,大小寿庆,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少不了一条红荷包鲤。”

18安常处顺 [ ān cháng chǔ shùn ]

解释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19习非成是 [ xí fēi chéng shì ]

解释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出处 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20习以成俗 [ xí yǐ chéng sú ]

解释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出处 《魏书 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21习若自然 [ xí ruò zì rán ]

解释 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出处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22习俗移人 [ xí sú yí rén ]

解释 指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出处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

23随乡入俗 [ suí xiāng rù sú ]

解释 见“随乡入乡”。

出处 明·汤显祖《邯郸记·望幸》:“则怕珍羞不齐,老皇帝也只得随乡入俗了。”

24遗风旧俗 [ yí fēng jiù sú ]

解释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出处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25迁风移俗 [ qiān fēng yí sú ]

解释 犹言移风易俗。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26习惯自然 [ xí guàn zì rán ]

解释 惯:同“贯”。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卷:“随机应变,迎合上意,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便自能迎刃而解了。”

27相习成风 [ xiāng xí chéng fēng ]

解释 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

出处 宋 高登《高东溪集 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

28习为故常 [ xí wéi gù cháng ]

解释 故常:常例。经常如此,养成习惯,就被当作常规了。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故常,不以为怪也。”

29安常守分 [ ān cháng shǒu fèn ]

解释 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30安常守故 [ ān cháng shǒu gù ]

解释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出处 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31百里异习 [ bǎi lǐ yì xí ]

解释 异:不相同;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风俗习惯就不同。

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32习焉不觉 [ xī yān bù jué ]

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出处 清·沈德潜《学诗晬语》下卷:“改漫为熳,不知起于何时?焉乌成马,习焉不觉,殊可怪也。”

33习非胜是 [ xí fēi shèng shì ]

解释 习:习惯于。错误成了习惯,反以为是对的。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34一尘不缁 [ yī chén bù zī ]

解释 犹一尘不染。

出处 明·宋濂《贞白堂记》:“堂下种梅花数树,当霜雪严沍之际,众芳摇落,而是花独翘然,散而为春妍冰玉,其葩一尘不缁。”

35习与性成 [ xí yǔ xìng chéng ]

解释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出处 《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36安于所习 [ ān yú suǒ xí ]

解释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37习与体成 [ xí yǔ tǐ chéng ]

解释 习:习惯。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

出处 《孔丛子·执节》:“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矣。”

38安其所习 [ ān qí suǒ xí ]

解释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39相习成俗 [ xiāng xí chéng sú ]

解释 习:习惯于。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

出处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40烟霞痼疾 [ yān xiá gù jí ]

解释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出处 《旧唐书 隐逸传 田游岩》:“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

41极重不反 [ jí zhòng bù fǎn ]

解释 同“极重难返”。

出处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42安常履顺 [ ān cháng lǚ shùn ]

解释 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

出处 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43习焉弗察 [ xí yān fú chá ]

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44不主故常 [ bù zhǔ gù cháng ]

解释 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45不便水土 [ bù biàn shuǐ tǔ ]

解释 同“不服水土”。

46化民成俗 [ huà mín chéng sú ]

解释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47积非习贯 [ jī fēi xí guàn ]

解释 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48习非成俗 [ xí fēi chéng sú ]

解释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杯觞路酌,弦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

49习惯成自然 [ xí guàn chéng zì rán ]

解释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50习惯若自然 [ xí guàn ruò zì rán ]

解释 惯:同“贯”;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出处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51移风易俗 [ yí fēng yì sú ]

解释 移、易:改变;俗:长期积累、沿袭下来的民俗习惯等的总和。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52司空见惯 [ sī kōng jiàn guàn ]

解释 司空:古代官名;见惯:常见而习惯了。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

出处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53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54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5循序渐进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56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解释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大雅 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57屡见不鲜 [ lǚ jiàn bù xiān ]

解释 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见不鲜。”

出处 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58随遇而安 [ suí yù ér ān ]

解释 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59拖拖拉拉 [ tuō tuō lā lā ]

解释 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

60故态复萌 [ gù tài fù méng ]

解释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出处 唐 刘禹锡《砥石赋》:“故态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

61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62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3熟视无睹 [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释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64理所当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释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65安于现状 [ ān yú xiàn zhuàng ]

解释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出处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66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释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67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释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出处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68四海为家 [ sì hǎi wéi jiā ]

解释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69学以致用 [ xué yǐ zhì yòng ]

解释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出处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70无所作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释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71古道热肠 [ gǔ dào rè cháng ]

解释 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 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杨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热肠,颇有任侠气。”

72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73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74轻车熟路 [ qīng chē shú lù ]

解释 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75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释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76本性难移 [ běn xìng nán yí ]

解释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77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78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79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80一举一动 [ yī jǔ yī dòng ]

解释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81未能免俗 [ wèi néng miǎn sú ]

解释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82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83水土不服 [ shuǐ tǔ bù fú ]

解释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

84常来常往 [ cháng lái cháng wǎng ]

解释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85老蚌生珠 [ lǎo bàng shēng zhū ]

解释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出处 《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86不服水土 [ bù fú shuǐ tǔ ]

解释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87穿靴戴帽 [ chuān xuē dài mào ]

解释 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出处 《雍熙乐府》第五卷:“捷讥的扮官员穿靴戴帽,付净的取欢笑搽土抹灰。”

88习以成风 [ xí yǐ chéng fēng ]

解释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出处 宋·朱熹《谏诤》:“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

89积习难除 [ jī xí nán chú ]

解释 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同“积习难改”。

出处 郭沫若《序〈白毛女〉》:“我们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艺的创造但积习难除,一拿起笔来,总要忸怩作态的。”

90随乡入乡 [ suí xiāng rù xiāng ]

解释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91入国问俗 [ rù guó wèn sú ]

解释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92成规陋习 [ chéng guī lòu xí ]

解释 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为社会准则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或做法。

93入境问俗 [ rù jìng wèn sú ]

解释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94民情土俗 [ mín qíng tǔ sú ]

解释 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出处 清·恽敬《与福子申》:“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95易俗移风 [ yì sú yí fēng ]

解释 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96不习地土 [ bù xí dì tǔ ]

解释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 《南史 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97移风革俗 [ yí fēng gé sú ]

解释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出处 《魏书 高闾传》:“移风革俗,天保载定。”

98移风改俗 [ yí fēng gǎi sú ]

解释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出处 《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99积重难反 [ jī zhòng nán fǎn ]

解释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出处 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