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心服口服的成语

形容心服口服的成语


1心悦诚服 [ xīn yuè chéng fú ]

解释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2心服口服 [ xīn fú kǒu fú ]

解释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3甘拜下风 [ gān bài xià fēng ]

解释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4死心塌地 [ sǐ xīn tā dì ]

解释 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

出处 元 乔孟符《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5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解释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出处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6言听计从 [ yán tīng jì cóng ]

解释 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出处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7叹为观止 [ tàn wéi guān zhǐ ]

解释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8甘心情愿 [ gān xīn qíng yuàn ]

解释 出于自愿;毫不勉强。甘心:心里乐意。

出处 宋 王明清《摭青杂说 项四郎》:“此事儿甘心情愿也。”

9肃然起敬 [ sù rán qǐ jìng ]

解释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10心甘情愿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解释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11强人所难 [ qiǎng rén suǒ nán ]

解释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12顶礼膜拜 [ dǐng lǐ mó bài ]

解释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20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13太平盛世 [ tài píng shèng shì ]

解释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14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释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15以力服人 [ yǐ lì fú rén ]

解释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6奉为楷模 [ fèng wéi kǎi mó ]

解释 对某些人或事尊崇信奉;并当做典范、榜样。楷:法式;模:模范、典范。奉佛夫敷。

出处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17安老怀少 [ ān lǎo huái shào ]

解释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18何乐不为 [ hé lè bù wéi ]

解释 何:为什么;为:做。为什么不乐意做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对自己有益的事当然愿意去做。

出处 《再生缘》第79回:“讲到江三嫂原本算小,今见郡主出银,买他体面,何乐不为?”

19服服贴贴 [ fú fú tiē tiē ]

解释 指让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20死不甘心 [ sǐ bù gān xīn ]

解释 就是死了也不甘心情愿或满足。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21拜倒辕门 [ bài dǎo yuán mén ]

解释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22口服心服 [ kǒu fú xīn fú ]

解释 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出处 《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23以德服人 [ yǐ dé fú rén ]

解释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4谋听计行 [ móu tīng jì xíng ]

解释 犹言言听计从。

出处 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25计行言听 [ jì xíng yán tīng ]

解释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处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26推崇备至 [ tuī chóng bèi zhì ]

解释 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所谈西国政治、艺术,石破天惊,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27敬若神明 [ jìng ruò shén míng ]

解释 神明:神的泛称。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28高山仰止 [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9葵藿之心 [ kuí huò zhī xīn ]

解释 葵:葵花;藿:藿香。葵花和藿香倾向太阳。比喻心向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出处 唐·白居易《谢清明日赐新火状》:“仰之如日,空倾葵藿之心。”

30不令而信 [ bù lìng ér xìn ]

解释 令:命令;信:信服。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31不言而信 [ bù yán ér xìn ]

解释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