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付出就有回报的成语

形容付出就有回报的成语


1勤能补拙 [ qín néng bǔ zhuō ]

解释 勤:勤奋;拙:愚笨。勤勉地干;就能够补偿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出处 宋 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2苦尽甘来 [ kǔ jìn gān lái ]

解释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3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解释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5恩将仇报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释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6满载而归 [ mǎn zài ér guī ]

解释 满:满满地;载:装载;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也作“捆载而归”或“满车而归”。

出处 宋 倪思《经鉏堂杂志》:“里有善干谒者,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7熟能生巧 [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

解释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31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8多劳多得 [ duō láo duō dé ]

解释 多劳动多受益,不劳动不得食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9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10金石为开 [ jīn shí wèi kāi ]

解释 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常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11以怨报德 [ yǐ yuàn bào dé ]

解释 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

出处 《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12事半功倍 [ shì bàn gōng bèi ]

解释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13踏踏实实 [ tà tà shí shí ]

解释 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咱心里踏踏实实,胆正着哩。”

14功成名就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

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15否极泰来 [ pǐ jí tài lái ]

解释 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16柳暗花明 [ liǔ àn huā míng ]

解释 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出处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峰回路转 [ fēng huí lù zhuǎn ]

解释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百爪挠心 [ bǎi zhǎo náo xīn ]

解释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19百折不屈 [ bǎi zhé bù qū ]

解释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 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20百折不摧 [ bǎi zhé bù cuī ]

解释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 宋 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21百战百败 [ bǎi zhàn bǎi bài ]

解释 指每战必败。

出处 《汉书 萧何传》:“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22百事无成 [ bǎi shì wú chéng ]

解释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出处 唐 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23百万雄兵 [ bǎi wàn xióng bīng ]

解释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出处 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24知恩报恩 [ zhī ēn bào ēn ]

解释 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回报别人以恩惠。亦作“知恩报德”,。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25殚精竭虑 [ dān jīng jié lǜ ]

解释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用尽;虑:心思)。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其用总之工,传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殚力不能追步者。”

26精诚所至 [ jīng chéng suǒ zhì ]

解释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27恩恩相报 [ ēn ēn xiāng bào ]

解释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28百事大吉 [ bǎi shì dà jí ]

解释 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 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29投桃报李 [ tóu táo bào lǐ ]

解释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 《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0百岁之盟 [ bǎi suì zhī méng ]

解释 同“百年之约”。即婚约。

出处 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他要与小娘子订百岁之盟,不知可肯相许。”

31千随百顺 [ qiān suí bǎi shùn ]

解释 随:追随;顺:顺从。形容完全顺随别人,别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出处 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32百世一人 [ bǎi shì yī rén ]

解释 指极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 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33先难后获 [ xiān nán hòu huò ]

解释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34以恶报恶 [ yǐ è bào è ]

解释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出处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35一树百获 [ yī shù bǎi huò ]

解释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36俯拾仰取 [ fǔ shí yǎng qǔ ]

解释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37功到自然成 [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

解释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38一报还一报 [ yī bào huán yī bào ]

解释 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就有怎幺样的报应。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39有志者事竟成 [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

解释 者:人;竟:终于;成:成功。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渰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