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丢巧针
diūqiǎozhēn

丢巧针



繁体 丟巧針
简拼 DQZ


词语解释

丢巧针[ diū qiǎo zhēn ]

1.亦作“丢针儿”

2.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3.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引证解释

1.亦作“丢针儿”

2.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倾之,水膜生面,绣鍼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鍼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茹影者,谓乞得巧。”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丢针》:“京师闺阁,於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綫,觕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

3.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国语辞典

1.农历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盆中,称为“丢巧针”

明·刘桐·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


网络解释

1.丢巧针

丢巧针,中国民间乞巧凤俗。农历七月七日,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丢巧针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