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史可法
shǐ

史可法


拼音 shǐ kě fǎ

简拼 SKF


词语解释

史可法[ shǐ kě fǎ ]

1.明末大臣。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崇祯进士。曾被派遣镇压农民起义军。后任南京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在南京拥立南明弘光帝,任东阁大学士。后被派到扬州督师抗清守城。清摄政王多尔衮致书劝降,他坚决拒绝。清军攻破扬州城后,他自杀未死,被俘后不屈殉难。扬州人民在城外梅花岭筑衣冠冢凭吊纪念他


国语辞典

1.人名。(西元1601~1645)​字宪之,一字道邻。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崇祯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皖、豫,后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多尔衮致书劝降,坚拒,城破被害。清乾隆时追谥为忠正。后人尊称为“史阁部”


网络解释

1.史可法 (明末抗清名将)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


德语翻译 Shi Kefa (Eig, Pers, 1602 - 1645)​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以古为鉴(打三字明代人物)
谜底:史可法
解析:“只对”二字各取一半。

谜面:鉴往知来(打一明代人名)
谜底:史可法
解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谜面:智者不蹈复辙(明人·探骊格)
谜底:史可法

谜面:古为今用(打一明代人名)
谜底:史可法

史可法造句

史可法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