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不求甚解的意思 不求甚解造句

不求甚解造句


10字左右

  • 1、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 2、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 3、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什么用处。
  • 4、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
  • 5、我认为读书不求甚解是没用的。
  • 6、二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以讹传讹。
  • 7、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
  • 8、年幼的我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 9、春水盈盈不求甚解春意甚浓
  • 10、好包装,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唯有正庄。

20字左右

  • 1、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 2、我们学习知识,要刻苦专研,不能不求甚解
  • 3、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 4、我们读书不能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要反复读,才能真正领会。
  • 5、你老是这么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这可不行。
  • 6、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 7、曹伟学习非常努力,刻苦钻研,从没有不求甚解的现象。
  • 8、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 9、学习中若是马马虎虎,不求甚解,那就什么知识都学不好。
  • 10、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30字左右

  • 1、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 2、我们要效法孔子那种韦编三绝的好学精神,不应虚应故事,不求甚解
  • 3、读圣贤书但知背诵,不求甚解,不能身体力行,这与玩物丧志似乎并无不同!
  • 4、读书要先分类,有些书须精读,有些因属参考性质,不求甚解亦无妨。
  • 5、平时学习不认真,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 6、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会做不求甚解的事情,所以,他只要他理解能力很好。
  • 7、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8、普通人读书,虽然借用古人的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名其妙的。
  • 9、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不求甚解造句。
  • 10、星朞天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快速就做完了,后来被爸爸发现来严厉的批评了我。

40字左右

  • 1、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 2、今天下午的物理课讲的重力加速问题小明不求甚解的听完,现在我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了。
  • 3、狂妄自大的人在咬文嚼字过程中总是因小失大,要了解不求甚解的精髓,才能豁然贯通。
  • 4、想要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平时学习绝对不能不求甚解的学习,要彻底的理解所有知识才可以。
  •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6、俗话说:不求甚解;可俗话又说:打破沙锅问到底,不钻牛角尖,努力把本事学到手,才是真本事,努力,加油,坚持!
  • 7、朱氏本名江岩,行二,人称姑苏朱二,为江浙茶商之子,好读书,不求甚解,尝以张良,陈平自比,时人末许之。
  • 8、老师在博客上放了很多关于课余活动的作文,同学们写作水平可以如鱼得水,不会再不求甚解,不明不白了。
  • 9、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 10、美,亦或是真理,便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被有心人发掘,于粗枝大叶、不求甚解者失之交臂。

50字左右

  • 1、为了侭快了解这部小说的情节,我只能先不求甚解地翻阅一遍,至于其中的写作技巧,只好待以后再仔细分析了。
  • 2、萃清小学相关负责人说,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 3、每当我有空闲时,就会埋头攻读,虽然有时读的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但是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4、现在,我不再不求甚解地背古诗,也不再用那些搞笑的谐音去背古诗。与诗词相伴,让我们一同品味祖先留下的智慧瑰宝。
  • 5、从最初的不求甚解到现在的钻之弥深,国学经典一直陪伴着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也不断向我们出着难题,激励我们翻越山丘。
  • 6、钩心斗角,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只为五斗米而令我陶潜折腰?纵然伴月荷锄归,即使草盛豆苗稀,但我悠然见南山,不求甚解,乐在其中。
  • 7、借搞笑去反省现实,是"哈痞"的理念。香港流行即食文化,最紧要够"抢"够"爆",不求甚解笑完就算。现在还有多少人有兴趣去"探讨社会"?
  •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认真,遇事必须详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到头来肯定张冠李戴,笑话百出,有时甚至会犯大错。
  • 9、当代社会,人们仿佛都进入了一个快生活的节奏,做事似囫囵吞枣,只求明白大概,却不求甚解。但静心思考,慢些有何不好?
  • 10、在书海中,我明白了读书并不需要去明白书中的意思,而是要用心去读。曾经陶渊明书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0字左右

  • 1、我从前是不大爱读书的,就算读,也只读一些故事而已,而且不求甚解,所以作文也写的不怎么好,往往牵肠挂肚的写个两三天,才能挤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
  • 2、在你迷茫的时候是老师给了你一盏灯,这位老师也有她不会的但是他却教会了我们不求甚解。这位老师不但教会了我们知识,更多的是教会。
  • 3、当一名作家还要多积累好词好句,我现在要多读书,而且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每看一句话,就要用心去细细地体会,有不懂的地方就要用笔去做个记号。
  • 4、他好读书,但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这些难道不是读书的乐趣所致?可见,书中真的有许多乐趣。
  • 5、我打开一本书,就二话不说的开始读了。那里的人物命运遭遇和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我读的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 6、后来,我上小学了,可以自己到书店挑书了,每次挑完书回来,我手里都会捧着一本书,到哪里都带着,虽然有些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常常乐意拿出来再翻几遍。
  • 7、虽然我也读过几本书,但是每一次看都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没有记录下好词好句,没有把它们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每当我要写的时候,词汇十分贫乏。
  • 8、当人们都只关注事物的表象,变得不求甚解;当人们都丧失了主观判断的能力,疯狂地在微信、微博转发信息,人们的思想已经在一步步走向碎片化了。
  • 9、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 10、当整片美文被撕扯成碎片,当断章取义引发越来越多的误会和矛盾,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渗入到了人的思想,于是,我们的生存语境便成为一地鸡毛,杂乱无章。

70字左右

  • 1、为人之大道全在懵懂,最好不求甚解,单是望望,看天,看星,看月,看太阳。也看山,看水,看云,看风,看春夏秋冬之不同,还看人世的痴愚,人世的倥偬。静默地看着,乐在其中。
  • 2、读书认字学文化,开卷有益渐高雅。看书写字做学问,指导做事与做人。识文解字解的深,衣食无忧可归隐。咬文嚼字通天地,指点江山定干坤。国际扫盲日,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扫盲,立。
  • 3、二十岁的年纪是诗的年龄。安坐于树阴之下,闲哉;品一杯沁心茗茶,静哉;捧一本古雅诗书,美哉,幽然自得。探寻诗的隐喻世界,咬文嚼字,亦可只求心领神会,不求甚解
  • 4、可是,无论我怎么找,那智慧的钥匙,就是和我玩躲猫猫,无论我怎么寻找,都毫无结果,又转头看看,那个大姐姐,哦,我明白了,原来看书不能囫囵吞枣,也不能不求甚解地去读。
  • 5、于是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这门学科上,死记那些知识,不求甚解,于是科学考试在我的眼中就像是在做填空题,虽然我的科学成绩很好,但是我总觉得这门学科已经偏离了它的本意。
  • 6、我也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否则会闹出大笑话,犯大错误的,也犯大错误,也让我从中明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否则吃会自讨苦吃。
  • 7、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上课。可是,有的同学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有的同学遇到问题就得过且过,不求甚解,也有的同学不学无术,做作业时急于求成而粗枝大叶……
  • 8、而我们身边有着很多在烂泥塘里的人,就是一问他的书,并没有陪他走过他的一生……在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爱看书,那时我得到一本书就会快快读完,往往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 9、那些年,我们各捧一名着名文学家的着作,或古典或现代,或哲学或爱情。我们艰难的读着那些生涩难懂的文字,不求甚解。似懂非懂的我们却爱在伙伴们面前抒发我们独到的一知半解。
  • 10、试想,如果我们不能亲力亲为,仅仅对各个知识点不求甚解,只留下个大致的印象,而不能通过反思学习来深入了解个中的难易,我们何能做到熟能生巧,从而有所成就呢?

80字左右

  • 1、他小心翼翼拿起眼前的物件,翻来覆去看了又看,旁边人忍俊不禁,笑着告诉他,如此不求甚解是没有用的,需要定下心来,细细观察,也许会有结果,当然,不同的人甚至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
  • 2、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这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路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 3、后来,随着我的年龄逐渐增长,识字量也慢慢大了起来,我已经会读部分报纸、儿童文学作品了,有些内容我并看不懂,但我依然咬着牙继续往下读。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 4、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可以去除中国制造,而形成中国创造之风。我认为只有先养成勤学好问,刨根问底的习惯,摒弃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作风才可以制造出可以说是中国创造的东西。
  • 5、上小学了,我回家做完作业就开始看书。30分钟、45分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脚已经麻木,恨不得趟在床上睡觉。后来,我来时囫囵吞枣地读起书来,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就这样,书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
  • 6、学习上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心不静、想不深;工作上不投入、不刻苦,失败了却抱怨上天的不公;做事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生活状态就像一口总在沸腾的大锅,里面什么也没有,却热气腾腾,七上八下。
  • 7、我先把书悄悄地藏在厕所的挂包里,上厕所的时候囫囵吞枣般的速度读一遍,也不求甚解,读书时时间过得飞快,我感觉就几分钟的时间,实际在厕所已经呆了一个多小时了,结果有再到爸爸的训斥。
  • 8、欣喜之下,我试着把这种态度推广到其它学科:不再凭感觉做题、不求甚解,而是仔细而耐心地分析每一道难题;答题时不再想到一点写一点,而是追求逻辑和恰当的方法,让自己的答案更加清晰明了。
  • 9、在多次大考之后,我失去了再次向前的勇气,像是马拉松比赛中被甩在尾巴的队员,无力再爬起来,报着一颗不求甚解的心在学校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日子的索然无味使我忘了何为积极、何为努力。
  • 10、第一次看到书,是在我五六岁时,一个亲戚介绍给我的,那时年幼,无非是看看连环画之类的。看连环画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有些字词不认识,看起来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虽然看得很模糊,但我却认为分外好看。

90字左右

  • 1、有时,在路边遇到一位残疾人,我就会浮想联翩,想象着他的传奇经历;有时看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我就联想到辛苦的农民伯伯忙着在田间劳作,而这些都是阅读带给我的,在书中品尝着酸甜苦辣,并且有一个个不求甚解的欲望。
  • 2、现在,我读五年级了,我看书的速度依旧不变,一两小时就可以看完一本,但是我已不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了,我会多看几遍,每看一遍就有不同的体会。现在的我也改掉了熬夜看书的坏毛病,但我没有改掉我渴望知识的心!
  • 3、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这句话的意义,也就是不求甚解,或说是浅阅读,每一个人都是从出生便开始学习,一直老去,因此说书才是交得最值的朋友,因为他不会离你而去,不管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离开你,陪你从生至死。
  • 4、突然感觉这就像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我一样:我与她初见惊艳,再见亦然,却又渐渐两生厌,不得欢喜。从那时起,我便自忖找到了知音,有年少那种故作老成的悲感充斥心灵,至于作者到底如何,词的重点在哪,却不求甚解
  • 5、每当一个新学朞开始的时候,我就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新学朞就要发新书。每次新书刚到手时,我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课本有200页左右,我最多只用一星朞就把它读完了。不过有时我也是囫囵吞枣,并不求甚解
  • 6、壶中的可是那忘忧醒神的酒,让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无人懂的丹青妙卷,唯让你不求甚解地会意去了其中的快乐?人世间没有你陶渊明,可你到底身处天地间,身处那一片桃花源。

100字左右

  • 1、作为中国人,在语文方面不求甚解的人亦不下少数,有的中国人的汉语表达能力却不及一个外国人,那些外国人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说的部分中国人痛入骨髓,当然,我知道,这样的比喻可能不太合适,难道那些中国人真的是故作深沉、太肤浅、太伪饰了吗?
  • 2、平日里背起书来漫不经心,记起笔记来粗枝大叶,上课时也是左顾右盼,这不?光基础部分就令我大失所望,扣了三分,看来还是要平时用功啊!词语解释部分也失了两分,这需要多培养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学习课文要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切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 3、读课外书可以广收信息以求见多识广,胸有全局,避免居于一隅,坐井观天;可以紧扣专长,集中精力,早登高峰。总之,为陶冶情操或自娱,在阅读课外书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读懂的内容上,对于不懂的地方先不求甚解一路读下去便是。我们读名着大多是为了获得享受,在享受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和教益,而刻意求解的读法往往把享受的情境破坏了。
  • 4、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及时询问老师,不要将问题一拖再拖,不求甚解,长此以往,问题会越积越多,到最后考试前复习时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复习才好,导致考试失利发挥失常都是在所难免,对于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来讲这必然是很常见的。
  • 5、这种现象有几个极端,一是书呆子看书,因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二是心浮气躁,又想博得美名,装模作样的读,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三是以书为宝,手不释卷却不求甚解,我大概就是最后一种了。
  • 6、你的爱好是文娱活动,你的特长是舞蹈,你聪明能干,能说会道,令人喜欢,可是上课有时心不在焉,作业马虎,不求甚解,数学成绩不如人意,请你记住,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真正的聪明来自于勤奋,假如你有学而不厌的精神,那就令人满意了。
  • 7、以前,我只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品词品句,没有深入思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现在的我,年龄10岁了,读书越来越认真了,画好词好句,画难词难句,品词品句,让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让我的成绩突飞猛进,我都成了班里的班长呢!
  • 8、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9、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
  • 10、浏览各种书籍,以求其博;选一二本重要专业书,反复阅读。我的口号是:博览群籍,读破一卷。所谓读破,是读两三遍以至数十遍,每次读时改变注意重点,有时是文章思想,有时是表现方法所谓浏览,是不求甚解的读一遍,觉属无甚内容,就此放弃,以免浪费时间。唐弢

词语解释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

1.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不求甚解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