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不求甚解的意思 不求甚解造句 80字左右

不求甚解造句80字左右


  • 1、他小心翼翼拿起眼前的物件,翻来覆去看了又看,旁边人忍俊不禁,笑着告诉他,如此不求甚解是没有用的,需要定下心来,细细观察,也许会有结果,当然,不同的人甚至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
  • 2、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这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路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 3、后来,随着我的年龄逐渐增长,识字量也慢慢大了起来,我已经会读部分报纸、儿童文学作品了,有些内容我并看不懂,但我依然咬着牙继续往下读。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 4、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可以去除中国制造,而形成中国创造之风。我认为只有先养成勤学好问,刨根问底的习惯,摒弃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作风才可以制造出可以说是中国创造的东西。
  • 5、上小学了,我回家做完作业就开始看书。30分钟、45分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脚已经麻木,恨不得趟在床上睡觉。后来,我来时囫囵吞枣地读起书来,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就这样,书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
  • 6、学习上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心不静、想不深;工作上不投入、不刻苦,失败了却抱怨上天的不公;做事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生活状态就像一口总在沸腾的大锅,里面什么也没有,却热气腾腾,七上八下。
  • 7、我先把书悄悄地藏在厕所的挂包里,上厕所的时候囫囵吞枣般的速度读一遍,也不求甚解,读书时时间过得飞快,我感觉就几分钟的时间,实际在厕所已经呆了一个多小时了,结果有再到爸爸的训斥。
  • 8、欣喜之下,我试着把这种态度推广到其它学科:不再凭感觉做题、不求甚解,而是仔细而耐心地分析每一道难题;答题时不再想到一点写一点,而是追求逻辑和恰当的方法,让自己的答案更加清晰明了。
  • 9、在多次大考之后,我失去了再次向前的勇气,像是马拉松比赛中被甩在尾巴的队员,无力再爬起来,报着一颗不求甚解的心在学校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日子的索然无味使我忘了何为积极、何为努力。
  • 10、第一次看到书,是在我五六岁时,一个亲戚介绍给我的,那时年幼,无非是看看连环画之类的。看连环画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有些字词不认识,看起来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虽然看得很模糊,但我却认为分外好看。
  • 11、冠以继承传统的名义,长眠于古籍里的生字被人们发现了,他们手舞足蹈,他们兴奋异常,他们欢呼雀跃着将古籍丢弃一旁,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在所谓的听写大会上,在平板电脑前写下古典,写下传统,不求甚解
  • 12、人类的阅读和思考方式是具有能连贯性和严谨性的,而碎片知识过目即忘,人们不求甚解,甚至无甚理解,如何去探索每个现象背后的文化?又如何去传承知识?纵使物博,也难以博物。
  • 13、书,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认识自我,追求自我。读书带给我的感觉更是妙不可言。五柳先生陶渊明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吾自知更不敢与之匹比,但它给我带来的美的享受是不可否认的!
  • 14、一页、两页,我囫囵吞枣地看着,想看哪篇就看哪篇,不求甚解,没几天妈妈告诉我,马克吐温的文章是用讽刺的手法嘲笑当时的美国社会,等我回长大点再来读,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中的含义了。
  • 15、我所看的那些连环画都是来源于哥哥的,我认为那是他上学所带给我的最大恩惠。只要哥哥一上学,我就欢天喜地,因为我知道我又要有新书看了。其实那些书我看得并不仔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已。

词语解释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

1.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不求甚解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