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袁绍的意思 袁绍造句 60字左右

袁绍造句60字左右


  • 1、汉制封侯者皆可自称为孤,袁绍封爵邺侯食邑五千余户,又雄踞河北四州之地,以其今日之地位称孤道寡倒也没有多少人敢轻易指责他。
  • 2、也难怪,眼下公孙瓒与袁绍战事一触即发,如今冀州各郡都在观望风色,文远入住巨鹿仅仅一年有余,巨鹿郡便蒸蒸日上,百姓富足,乡里安乐。
  • 3、官渡一败,河北文武官员战死无算,然凭着袁家五世三公的底蕴以及遍布大汉各地的门生故吏的福泽,袁绍帐下又聚集了一批各地的英杰才俊。
  • 4、袁绍得了传国玉玺却不上交朝廷,如今朝廷却分封其子婿,可谓皇恩浩荡,袁绍却不思悔改,残害忠良,今我在此,休叫尔等做了残害忠良之事。
  • 5、杨林提到曹操,酒客们立即兴奋起来,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已破袁绍、除袁术,统一北方,天下英雄,无人与之匹敌,正是江东的酒肆中被谈论最多之人。
  • 6、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绍袁术两兄弟,一对高干子弟,不过仗着老子娘的余荫,依赖先人光荣,在那里食采封邑,衣冠盛事,其实不过尸位素餐罢了。
  • 7、最让刘备想不到的是现在居然很少有人力挺袁绍了,反而支持袁术当盟主的不在少数,谁让现在的袁绍还是个光杆司令,并且寄居在袁遗的帐下呢。
  • 8、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26岁。
  • 9、袁绍即便没有自己的帮助,也能坐拥四州,号称天下第一诸侯,但其人外宽内忌,内部争斗不休,表面强大,但实际上内部却的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 10、而是北有虎视眈眈的袁绍,东有虎狼之心的吕布,西有祸害不断的关中诸将,南有奢淫肆欲的袁术,许昌旁边还有一个与荆州刘表遥相呼应的宛城张绣。
  • 11、婉儿希望相公能尽快将袁绍脑袋砍下来,到时婉儿就要做相公的娘子了,婉儿真的等不及,就想着将身子给了相公,可在父母坟前立下的誓言,婉儿不敢违抗呢。
  • 12、刘备投靠袁绍也有一段时间了,袁绍帐下的大将,刘备也多多少少有些接触,哪怕是没有打过交道,但至少袁绍召集谋臣武将议事的时候,刘备也在场。
  • 13、如果袁绍大军不出昏招的话,想要获胜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过想想袁绍大营中那些谋士们的性格嘛,恐怕想要赢兵微将寡的曹操,很难。
  • 14、狡兔死,走狗烹,如今袁绍已取了三州三郡,自然不再将主公视为盟友,而主公被他兄弟二人东西合围,这才是心腹大患啊?这正是在下不让主公声张的原因。
  • 15、前身原本是跟着袁术混,现在突然投靠袁绍,而且又是以一副阿谀谄媚之徒的面孔展现在众人眼前,就算是袁绍的弟弟,也根本的不到重用。
  • 16、按一般人的推测,你是不会饶恕这些人的,然而事实相反,你认为那时袁绍强大,连自己都难以保全,何况他人?于是你把书信全部烧毁,以示既往不咎。
  • 17、再想想为什么公孙瓒一开始在和袁绍争斗中处于优势,后来却被袁绍打败了呢?不就是因为他不自强吗?因此失败两次后,他开始建造美梦,最终下场悲惨。
  • 18、袁绍不听谋士田丰劝告坚持出兵攻击曹操,到白马后又不听沮授劝告进军官渡,导致战线拉长,结果官渡之战中失去了与曹操抗衡的优势地位。
  • 19、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曹操不曾退却,以过人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一举击溃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充分地展露出一代枭雄的谋略与风采。
  • 20、就拿白马之战来说,他让手下对外声张要去打袁绍,虚张声势安营下寨,引诱袁绍来攻打自个儿,而实际是声东击西,派武将一千人等尽皆往白马城解围去了。
  • 21、袁绍自持兵多粮足,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击曹操,曹操只有两万人马,他以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相持数月后,曹操亲率精兵奇袭袁绍粮仓乌巢,烧毁全部屯粮。
  • 22、曹操被耻笑为白脸奸臣,刺杀董卓失败;二打张绣险失性命;官渡之战差点被袁绍打败;赤壁之战更是被孙刘联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
  • 23、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书信,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曹操立即下令,全部烧毁,这份大度在曹操身上展现的堪称完美。
  • 24、比如东汉末年独霸一方的袁绍,拥兵百万,谋士成群,虽然在官渡之战中战败,但实力尚在。可是他却从此心灰意冷,斗志丧失,最终一蹶不振,成为历史的笑柄。
  • 25、你的十胜论坚定了曹公攻打袁绍的决心,你一次次精准的推论消除了进军的后顾之忧,你提议丢掉辎重,轻装进军,轻而易举地击溃鲜卑乌丸。
  • 26、我去过三亚,那里的水旖旎秀丽,如三国时的袁绍一样优柔;我去过西湖,那里的水水平如镜,文静秀气;我去过上海,那里的江虽有几分豪气,却觉得少了几分霸气。
  • 27、在灭袁之时,您先是在许都养精蓄锐,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又采用了众谋士的许多良策,把您的雄才伟略发挥到极致,这才成功地拔除了袁绍这个大钉子。
  • 28、因为袁绍的遇事迟、事过知、疑人、用人、看人上的不足失去赢机,袁绍不听谋士的劝告一意孤行,听小人言,害的自己手下谋士所剩无几,输了官渡之战。
  • 29、作为袁熙之妻的她,在袁绍战败后被遗弃在故居中,被在院中搜查的曹操发现,虽然当时满面灰尘,头发散乱,却仍给士兵们留下了惊艳的印象。
  • 30、那些文武官就像战车上的武器和动力系统一样,缺一不可啊!袁绍不懂计谋,不识人才,最后文武官都一一离去,才到了如此田地。袁绍真是自作自受!
  • 31、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 32、他智能双全,在华容道,他三笑周瑜少智,孔明无谋,他也曾单刀行刺董卓,官渡战袁绍以少胜多,这样还能说他勇不敌云长,智不及孔明吗?
  • 33、后招兵买马,养精蓄锐,挟天子,令诸侯,迁都许昌,官渡战袁绍,收许攸,烧粮草,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再战,曹操十面埋伏,背水一战,袁绍又败,曹操一统北方。
  • 34、相反,袁绍虽拥有数十万军队,但他水平低、能力差,曹操形容他虎皮羊质,凤毛鸡胆,根本不具备沉着、大度等英雄风范,所以终究被兵微将寡的曹军所打败。
  • 35、吕布虽曾刺董,但其背主求荣之举,屡见不鲜,袁绍,虽有四世三公累累盛名,但观其心志,竟有不臣之意,而曹操,虽为丞相,其所行乃是王莽之举。
  • 36、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
  • 37、他深知袁绍优柔寡断,出奇兵袭袁绍的囤粮重地乌巢,并于仓亭一举击败袁本初,此为何,难道不是因为曹操出众的智谋吗?故曰:论谋略,曹操真英雄也!
  • 38、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白手起家,讨董卓、攻陶谦、伐吕布、征张绣、击刘备、战袁术、抗袁绍,更把汉献帝从西凉铁军中解救出来,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 39、再看袁绍,虽有志向但实为之短,官渡一战迫在眉睫本站据兵力众多优势的袁绍应当主动出击,但他竟然担心小儿子的病而暂缓出兵,最终被曹操大败。
  • 40、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的战例。曹操以七万军队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为什么袁绍七十万大军却敌不过曹操的七万人马呢?
  • 41、关羽在曹操那里得知了其兄刘备的音讯,便欲赶往袁绍那儿,曹操得知后,千方百计地想留住他,用六将守住五关,哪知云长不顾情面,只六刀,了结了他们的性命。
  • 42、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表现了你的目光无比敏锐,分析无比透彻,仅仅用一两句就切中了袁术,袁绍,刘表,刘策,刘璋以及张鲁,张绣等人的弱点,实属英雄之大气也。
  • 43、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 44、袁绍派大将颜良、文丑、淳于琼与郭图进攻白马,曹操亲率大军救援,关羽望见颜良,策马冲锋,一刀将颜良斩于马下,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为汉寿亭侯。
  • 45、试看官渡战袁绍,南阳战袁术,都写下过曹操的不朽诗歌;但看宛城败张绣,赤壁败周瑜也有曹操失败的面庞,他的诗句述说着他的点点滴滴,也为历史增光添彩。
  • 46、在东汉末年,如果何进、袁绍听从曹操的劝说,也不会有什么后面的董卓之乱、三国鼎立,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了。
  • 47、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家,有庸主汉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宽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褚、典韦,无不个极其态。
  • 48、颜良、文丑都是袁绍手下一等的大将,都被关羽一刀所斩杀,过五关斩六将是曹操的六员大将都被关羽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真是天下无敌呀!
  • 49、但在接下来的几年战争中,他屡战屡败:投袁绍、走新野、弃樊城、败江夏、奔夏口、渡长江,多次败在吕布、曹操之手,没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 50、东汉末,群雄起,自董卓以来,划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孙刘赤壁以抗之,后天下三分,曹操北聚,刘备驻中,孙权南定。三国对奕,兵戈相向
  • 51、赵云年少时投奔袁绍,尽管袁绍势力庞大,但是个昏君,不听忠臣直言劝告,只听奸臣花言巧语,赵云放弃高官厚禄,毅然离开,几经周折,投奔刘备。
  • 52、战局对你十分不利,你的军队每天有许多人被射死,你的粮草越来越少,你,坚持不住了。可就在这时,许攸的到来,给你增加了信心。他告诉你去偷袭袁绍的粮仓。
  • 53、袁绍在侧,袁术虎视眈眈,皆非等闲之辈,望弟但有时机可先下手取之,以愚兄看来,唯有袁术可先取,取袁术可趁势下江东,扫平江东六郡,以成不世之业。
  • 54、曹操为人处事还十分宽宏大量,在曹操消灭袁绍后,他降伏了袁绍的旧臣陈琳,被降的陈琳却不服气,写了一篇文章,对曹操破口大骂,骂的狗血喷头。
  • 55、让我们再想一想官渡之战,曹操看见许攸来投,便高兴的鞋都没穿就跑出来了,其实,官渡之战曹军能够以少胜多,多是因为袁绍蠢钝,不汲取他人的意见。
  • 56、曹操胆大心细,善用人才。挟天子以令诸侯。使他自己实力大增。官渡之战时,他听取了郭嘉的誎言。大火烧鸟巢,断袁绍粮草之后路,旗开得胜。
  • 57、多大的冤枉啊!在官渡大战前袁绍帐下王琳曾写檄文大骂曹操家祖,当曹操大败袁绍后,非但没有杀王琳,反而大夸其文采好并施以重用。
  • 58、在着名的官渡之战中,许攸舍弃了不听谏言的袁绍,投奔曹操,曹操舒尊降贵赤脚迎许攸,而许攸也确实在这次战役起了重大作用,为曹操取得胜利。
  • 59、也许有人说这是卑鄙的行为,但是曹操不挟天子,别人就不会挟天子了吗?袁绍亦是虎视眈眈,若不是其性格多谋寡决,天子落入谁手还说不定呢。
  • 60、初始,袁绍盟结三国齐攻董卓,董卓已灭,却又因意见不合,成为真正的三势,魏,蜀,吴,势不两立,却又经过一番恩恩怨怨,几番轮回,终究成为一体。
  • 61、在官渡时袁绍的谋士徐攸抓获了一名传信人,是向许都传信催粮草的,这显然是个挫败曹军的大好机会,徐攸让袁绍趁曹营空虚之时将其一网打尽。
  • 62、在官渡之战中,面对兵弱粮少的曹军,袁绍没有采纳许攸掩袭许昌的忠告,导致许攸转向曹操献计,并最终导致袁绍被曹操打败,曹操统一了华北。
  • 63、但曹操又有他大方宽容的一面,官渡之战中,袁绍部下有个名士叫陈琳,主要负责起文章,把曹操祖宗骂了个遍,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大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 64、各路兵马招讨董卓,组成盟军,推选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结果是,只有曹操的队伍是真心征讨董卓,和董卓正面作战,而作为盟主的袁绍和其它队伍做壁上观。
  • 65、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袁绍曹操战官渡、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都非常有名。但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赤壁大战。
  • 66、可袁绍不肯,并认为是徐攸骗他,因为袁绍听信了其他谋士的闲话,认为徐攸是曹操的同窗,是在陷害他,还想把徐攸治罪,许攸只好连夜赶到了曹营。

词语解释

袁绍[ yuán shào ]

1.东汉末年军阀。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官僚家庭出身。初任司隶校尉。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他尽杀宦官。后董卓入京专朝政,他奔冀州(今河北中南部)称冀州牧,号召起兵讨董卓。后逐渐占有冀、青(今山东东北部)、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等四州。公元200年,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北)被曹操打败,不久病死

袁绍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