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商鞅的意思 商鞅造句 40字左右

商鞅造句40字左右


  • 1、在商洛这块土地上,曾经演绎着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晧隐居、闯王屯兵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 2、处商鞅,极刑,以戒后世欺圣灭祖之……元凶巨恶……我等,纵然命丧商鞅……余党,亦在所不惜……
  • 3、一心想着恢复祖先荣耀的孝公非常赏识商鞅的这套理论,他力排众议,下令封商鞅为左庶长,着手组织变法。
  • 4、秦自商鞅变法始,信奉申不害、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的法治思想,逐渐确立了以法治国的政策。
  • 5、韩非子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
  • 6、战国诸子中,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入相”、创下不朽功勋者,商鞅可谓首当其选。
  • 7、他将孙子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
  • 8、第二是军功,秦自商鞅变法就以军功赐爵,你上战场砍了敌人的头收好了,等仗打完了,按人头数量论功行赏。
  • 9、古商鞅变法,众大臣都持反对意见,认为他的变法有损阶级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宣扬古法企图阻挠。
  • 10、商鞅欲改新法,为取信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城南,告之百姓:有人能将此木移于城北,赏十两黄金。
  • 11、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徙置北门者赐10金。
  • 12、于是,商鞅的诚信便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也为他后来的宏图伟业奠定了基础。
  • 13、吴起为何被射杀?因为他损害楚国旧官僚的利益,商鞅为何而被车裂?因为他剥夺了秦国王公贵族的利益。
  • 14、百姓感到奇怪,不相信会有这么高的赏金。没有一个人去搬动。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增为五十金。
  • 15、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 16、但他的牺牲绝非是无用的,君主封建专制的建立,最终带来的了首次统一华夏的秦国,商鞅也因此而流芳百世。
  • 17、除此之外,商鞅还进行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使秦国日益强盛,为秦国日后灭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奠定了基础。
  • 18、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扫墓百姓中有谁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
  • 19、昔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 20、秦朝时,有个叫商鞅的人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 21、商鞅的举动,在百姓的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很快,他的变法就成功了,使秦国渐渐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了中国。
  • 22、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
  • 23、商鞅如约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的信任,之后没几天,新法颁布,秦国从此走向富强。
  • 24、河南的名人有很多:古有商鞅、黄帝、老子、杜甫、姜太公、李商隐等;今有邓亚萍、邓颖超、常香玉等等……
  • 25、于是商鞅对秦国的百姓都编订了户口,并且颁布了连坐法,即一人犯罪,邻里不告发的话也要受到牵连。
  • 26、古往今来,诚信的例子不胜枚举,古有商鞅立木为信,蔺相如完璧归赵;今有华盛顿坦然面对,宋庆龄冒雨赴约。
  • 27、商鞅的这一举动,在百姓们的心中树立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开来。
  • 28、商鞅的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的变法自然就很快的在秦国推广开了。
  • 29、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里树立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在秦国推广开来,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
  • 30、昔商鞅变法,虽初有不便,然秦皇行之,秦故雄于六国;而荆公变法,几次废主,功败垂成,宋固有靖康之耻。
  • 31、因为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空前强大,又经过六代秦王的精心治理,征讨,东方六国渐渐衰微,所以,秦国一统天下。
  • 32、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
  • 33、奇货可居商鞅为秦人找到了强国良药,商人吕不韦则将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人推上了王位。
  • 34、不过半个时辰,那截木头已被抬到了城北,于是,商鞅立刻把黄金十两拨给小伙子,这也让周围的人感到惊奇。
  • 35、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就有一个青年男子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兑现了承诺,给了他重赏五十金。
  • 36、此时,有个大胆的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木头移到了北门,商鞅立马给了他赏金五十,以表明诚信不欺。
  • 37、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竖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的在秦国推广开了。
  • 38、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秦朝纳粮时农民拨米的手,又仿佛看到了商鞅捧着它在殿前讲述自己的宣言。
  • 39、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北门了。
  • 40、商鞅在变法前,在咸阳城的南门口竖了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木头扛在北门口,赏十金。
  • 41、直到有一天,一个人扛起了那根木杆,把它从南门移到北门,于是商鞅当场赏赐给那人十两黄金。
  • 42、古时有商鞅立木为信,换来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行,季布一诺重于千金而有朋友帮助他免于灾祸。
  • 43、春秋管仲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秦国商鞅变法为统一打下基础,现今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
  • 44、固然昭君出塞的决定是奇伟的,是艰难的;但商鞅面对国家的第一步时的从心出发更显得尤为重要。
  • 45、自古诚信耀中华,两千年多年前,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而今,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感人心。
  • 46、人们不相信这么简单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商鞅见到人们犹豫不决,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 47、古今中外,无论是立木取信的商鞅,还是遵守信用的宋庆龄,又或者是诚实守信的华盛顿。
  • 48、可惜我不是商鞅,我没有那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更无法舌战群儒,我最终败了,如丧家之犬般回到了卧室。
  • 49、正因为商鞅诚信于民,才赢得老百姓的拥戴,变法成功,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50、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朞、中朞与后朞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 51、而商鞅变法,内立法度,强化耕织,修守战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我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52、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
  • 53、或许商鞅胸有成竹,或许他为国效命大义凌然,但当他许下立柱之诺的时候的确无违心志。
  • 54、小时候,爸爸就给我讲过曾参杀猪取信、商鞅城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懵懵懂懂中,我初步感悟到诚信的重要性。
  • 55、而商鞅却禀循内心,以一木为信,走向变法,他选择用他的一腔热血,唱一支英雄逐霸的赞歌。
  • 56、从书中,我认识了陈胜、吴广,萧何、张良,还有庄子、老子、和孙子;从书中,我认识了屈原、商鞅、蔺相如,扁鹊、廉颇、伍子胥。
  • 57、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 58、随后,便跟商鞅立木城下,悬赏百两,取信于民,法治天下,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挥洒着海阔天空的志气。
  • 59、于是,商鞅赏金50两,终于有人抵不住诱惑,将木头扛到了北门,结果立刻得到50两的赏金。
  • 60、商鞅这一伟大的变法斗士用他卓越的远见和沉着的处事方式也成就了一番名盛千秋的事业。
  • 61、战国时朞,秦国有一个着名的政治家商鞅,作为秦国宰相的他,一心为了秦国的发展,开始了他漫漫的改革之路。
  • 62、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的木头,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黄金十两。
  • 63、为了取信于民,商鞅便立三丈之木与国都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
  • 64、今天,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向商鞅和宋濂这样的人学习,做人以诚信为本。
  • 65、为了树立信誉,商鞅在城外立了一根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66、当然,商鞅变法成功了,秦帝国也走向富强、统一天下的大道,而成功的关键,就是取信于民。
  • 67、商鞅变法,是对古代奴隶社会的创新,是对社会制度的更新换代,其作用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
  • 68、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 69、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的重要,商鞅在立法之初,让人知道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以才让秦国强大起来。
  • 70、试问,如果结果是他没给人家五十金,恐怕商鞅这个名字就要臭名远扬,而不是流芳百世受人推崇了吧。
  • 71、倘若没有商鞅的敢于尝试,哪里会有强大的秦国呢?秦王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又何从谈起呢?
  • 72、古往今来,有许多诚信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传扬: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树信。他们可谓是诚信的典范。
  • 73、更何况他人的言论?所以商鞅他改变了,无顾全国贵族大臣之訾议而使秦国雄右于众国。
  • 74、商鞅正是因为背起了诚信的行囊,才有机会成就了秦国的辉煌,才有了流传千古的美名。
  • 75、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曾在城楼前竖了一大树棍,榜文上写着:把树棍抬运到另一城楼前者,赏金五十。
  • 76、两千年前的商鞅变法,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乃至2008的北京奥运会。
  • 77、从此,商鞅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了极高的信誉,从而使他的一系列变法措施也得到了实施。
  • 78、于是孝公,将大权交给商鞅权衡变法,而自己就在商鞅的背后作他坚强的后盾,也作为他清除忧患的利剑。
  • 79、秦国人商鞅为主持变法,立木为信,在城门立一木,并贴告示,如有搬城门下者赏金五十两。
  • 80、还有一次,老师问我们有没有听过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她立马说了出来。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 81、商鞅之变,打击了贵族势力,使秦国在发展生产,完善体制,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横扫六国,成为最后的赢家。
  • 82、看完这一告示,众人议论纷纷,都认为商鞅这是在开玩笑,于是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来试试。

词语解释

商鞅[ shāng yāng ]

1.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商鞅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