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商鞅的意思 商鞅造句 60字左右

商鞅造句60字左右


  • 1、之后的先秦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也无不是以奖励耕战,抑制豪强,整顿吏治,特别是推崇法治,从而都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2、商鞅变法之后通过户籍的方式,臣民与天子之间建立了制度上的联系,形成了一种严密的耕战体系,也是通过这种体系,秦统一了“天下”,开启了帝国的时代。
  • 3、一次偶然的机遇,爷爷一位昔日好友无意间发现了商鞅墓,并从墓里找出商鞅戟交给了爷爷,并一再嘱咐爷爷要保管好此戟,这戟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 4、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人将木头搬至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金,这一举动,使他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
  • 5、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车辙蓦然回首,去看看商鞅被五马分尸之际自嘲的微笑,去拭一抹汨罗江畔屈原眼角的清泪,去听一听林则徐交出乌纱帽时轻轻的叹息。
  • 6、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于是秦始皇嬴政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忘诸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 7、而真正能想到为自己留条后路的又何止昏庸之辈,即使智慧明达如商鞅,又何尝不是死于自己之手?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商鞅为之苦心编制各类酷刑。
  • 8、倘若卫鞅损公肥私,徇私舞弊,怎会受秦王赏识!假使卫鞅攀高结贵,阿谀奉承,怎能得百姓爱戴!商鞅正是因其尽职尽责,克己奉公的品质,奉献自己,成就秦国。
  • 9、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流而上,尾生抱柱守承诺、商鞅徙木立威名、季布一诺值千金等诚信典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树起了一个个人生的路标。
  • 10、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11、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日本天皇的明治维新不计其数的改革都促进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 12、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于是在南门立下一根木杆,说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无人敢去,又加至五十两。
  • 13、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的时候,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14、春秋战国时朞,战争频繁,人心惶惶,商鞅为了能推广自己的变法,他就命人在都城立起一根木头,并当众许下谎言: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他黄金十两。
  • 15、有人们持着试试的心态抡木城下,商鞅立赏此人五十两,此后商鞅的诚信便在城中传开,为他后来变法取得成功打下了基础,这就是诚信。
  • 16、唐太宗李世民,以诚治国,创造了永垂不朽的贞观之治;春秋战国,秦国商鞅立木为信,使得大秦帝国走上了大一统之路;还有季布一诺千金,以诚服人,令人敬佩。
  • 17、惟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历代明君才真正做到了守法护法。秦惠文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却依旧支持商君法,拔出了老贵族,真正达到了一个巅峰。
  • 18、泱泱大国,历经了数千年,从原始社会一直走到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从土地私有到现在的土地公有,从商鞅变法到改革开放,从动乱到和平,都是基于制度、规章的。
  • 19、早在先秦时朞,这里便称古豳,后有后稷十代在这里定居,这便是公、孙、刘。战国时朞,这里是秦国的附属领地,秦孝公商鞅时朞,这里又封邑,西汉时朞,又设立县。
  • 20、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的重要,商鞅在立法之初,让人知道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以才让秦国强大起来。而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断送了自己的国家。
  • 21、通常改革家的个人命运与新政连为一体,政亡人息、功败垂成是改革家不变的命运:商鞅车裂,王安石郁郁而终,张居正也不可能摆脱宿命。
  • 22、商鞅为了使变法深得民心就在南门立了一根木桩,说是谁可以把木桩从南门搬到北门就悬赏黄金十两,但眼看一天就要过去了还不见有来尝试得人。
  • 23、商鞅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迅速强大,并开始把目光投向邻国韩国,因为韩国位于秦国东出函谷关之后的交通要道,成为秦东扩的障碍。
  • 24、春秋战国时朞,秦国国君秦孝公接受了商鞅的改革建议,对秦国实施大规模的改革措施,使秦国的社会经济繁荣,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5、二人乐此不疲,商鞅被孝公对秦的一片赤心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所打动,而孝公则被商鞅的治国变法才能和急于使秦富强的精神所吸引感动。
  • 26、你看见商鞅被客店老板举报时脸上划过的惊愕与彻悟:我定的法律如此严苛,执行的如此彻底,最后终于丧失了我本唾弃的人情,将我自己困入罗网。
  • 27、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处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28、商鞅有所创新,不走寻常路,秦国得以强大;诸葛亮有所创新,不走寻常路,六出祁山均能全身而退;李四光有所创新,不走寻常路,为中国寻到无尽的石油宝藏。
  • 29、我们不禁思考,同为一朝代,为什么焚书坑儒是恶劣的,而商鞅变法却可以成功?原因只有一个:商鞅基于现实,融于实际,而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与现实相悖。
  • 30、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侃侃而谈,说什么商鞅立木为信,竖立了威信后在秦国成功实施变法,让秦国实力徒增,变成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最终统治中国。
  • 31、商鞅和周幽王两个人对于是否诚信有了不同的选择,这也使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商鞅因诚信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而周幽王却失信诸侯惨死敌军刀下。
  • 32、还有商鞅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商鞅为了取得人民的信任,在北城门立了一根木头,并张了榜:只要一个人把木头从北城门扛到南城门就给这个人50两金子。
  • 33、他们甚至去想,什么李悝、吴起、商鞅、管仲、桑弘羊,在那时你们厉害,有本事你们到现在的大唐试试?你们那点政治、经济手段,实在是太弱了。
  • 34、当然如果这些种种最后都没能成为商鞅后来被车裂致死的因素的话,我们都不能说他什么,但很不巧的恰恰是这些最终要了商鞅的命。
  • 35、商鞅,一个普通的官员,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达到自己心中的梦,不顾他人的流言蜚语、冷笑讥讽,他的梦想从未改变过,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
  • 36、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里树立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也就是着名的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奠定了春秋末年秦国称霸,灭六国的基础。
  • 37、回望三千年前,在那个社会变革,发生质的改变的时代,管仲的改革使齐国称霸,而商鞅的变法又令秦王强国而统一天下,这在三千年前就得以证实。
  • 38、商鞅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会因他颁布的法令而受到他人的迫害,他却依旧敢放心大胆地去做,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有着十分的自信。
  • 39、商鞅立木是秦国的商鞅为推行改革,而在民间立信于民的故事,正是因为商鞅守诺,所以秦国新法才得以顺利推行,最后秦国才能统一六国,成为霸主。
  • 40、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41、商鞅为了求得秦国普通百姓对变法的支持,树立威信,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金。
  • 42、商鞅的这一举动,在群众的眼里树立了诚信,当他的变法推行时,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并且在国家用到,在其他国家也用到了,最终使国民富强。
  • 43、苏格拉底虽然服毒而死,但留下的是他伟大的言论,正是他的言论带给人们思想的启迪;商鞅虽然死于非命,但他提出的政治主张,使秦朝统一了中国。
  • 44、我知道一个关于商鞅任秦孝公之,欲为新法相的故事: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词语解释

商鞅[ shāng yāng ]

1.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商鞅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