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商鞅的意思 商鞅造句 50字左右

商鞅造句50字左右


  • 1、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
  • 2、商鞅之开塞,非不行也;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诸侯随风西面,非不从也;然而皆秦之所以亡也。
  • 3、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也无不是以奖励耕战,抑制豪强,整顿吏治,特别是推崇法治,从而都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4、秦始皇能统一六国,虽然商鞅的变法占了一部分,但我觉得秦皇的支持和任用也占了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知人善用,乃帝王首道。
  • 5、最后一节历史课上,伴随着老庞抑扬顿挫的声调,将商鞅被车裂时的场景浮现在我的眼前,骏马的嘶吼,商鞅的惨叫,飞溅起的鲜血。
  • 6、秦孝公时商鞅变法,首创保甲法,5户为一保,10保为一甲,一家有罪,十家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 7、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执掌秦国朝政后,继续执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战政策,启用着名将领白起,不断对外用兵,各诸侯国都很畏惧。
  • 8、他说,经商发财致富,就要像伊尹、姜子牙那样多谋善断,像孙膑、吴起那样用兵神速,像商鞅那样推行法令言信行果。
  • 9、商鞅变法,为秦朝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秦朝迅速的发展。虽然商鞅左后惨遭车裂而死,但他毕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死而无憾!
  • 10、显然,如果商鞅没有拿出他的诚信来树立威信,人们肯定会怀疑新法推行的真实性,那些旧势力再一反对,变法就泡汤了。
  • 11、商鞅在实施新法时,在国都市南门立了跟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搬这根木头去北门,就赏他十金,可人们怕他食言便没有搬。
  • 12、秦国改革家商鞅如果没有变法的异想,秦国就不可能迅速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进而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 13、规矩的方形,镌刻的铭文,那带有微微光泽的表面,显示着它的历史沉淀。自秦朝商鞅变法,这方升便成了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 14、我开始犹豫了,但是突然想起学过的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我们只有重视承诺,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友谊。
  • 15、春秋战国时朞,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进行改革,使得经济发展迅速,率先进入了封建社会,为吞并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条件。
  • 16、秦孝公遇见商鞅,李白遇见杜甫,刘备遇见诸葛亮,这些历史上美好的相遇都是他们的命运为之改变。而你的出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 17、先是浏览一遍文言文,再深入阅读,讲的是商鞅和吴起变法,取信于民,人民十分相信他们,都尽心尽力地为他们做事。
  • 18、我们只是平凡的学生,不像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无人与比的谋略,做出他这样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这样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资格自信。
  • 19、因此,商鞅对秦王说帝道,做无为之君,他无动于衷;对秦王说王道,做有德之君,他昏昏欲睡;最后对他说霸道,做集权之君,他就忘乎所以。
  • 20、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的信任,从而推行了新的立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世人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
  • 21、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人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
  • 22、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世人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
  • 23、商鞅用这种方式告诉老百姓,秦国的法律绝不欺骗百姓,不久,新法公布,这也为日后秦国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4、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 25、秦始皇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了封建制,统一了全国的语言和文字,实行了商鞅变法,使全国人民变得富有起来。
  • 26、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为表明诚信不欺而立木,能搬走者给予黄金,使老百姓确信新法可信,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人无信不立。
  • 27、吴起、商鞅、管仲、桑弘羊,在那时你们厉害,有本事你们到现在的大唐试试?你们那点政治、经济手段,实在是太弱了。
  • 28、秦在商鞅用法家思想变法后,就大力统一思想,奖励耕战,在国力大增后开始了对其他国家的征服和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行动。
  • 29、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执掌秦国朝政后,继续执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战政策,起用着名将领白起,不断对外用兵,各诸侯国都很畏惧。
  • 30、晋景公欲夺赵朔兵权时,居然说出了“商鞅”和“商君书”?商鞅,公元前4世纪秦国的变法领军人物,他可是比晋景公晚200多年的人物。
  • 31、战国时,楚国幅员辽阔,齐国金银满库,但是秦国凭谋臣商鞅、张仪,武将王翦、白起等一大批人才实现了富国强兵,最后把天下收入囊中。
  • 32、村民都不相信,直到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个壮士尝试,商鞅如约赏赐,羸得民众的信任,变法才得以实施,为后来大秦统一奠基。
  • 33、这时来了个大力士,将木头一口气搬到了城西,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从此他的威望大大提高,变法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 34、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人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
  • 35、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黄金十两。
  • 36、战国时朞商鞅在秦国开展变法,使秦国从一个落后的奴隶社会转变成一个封建社会,国力也越来越强大,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 37、他没有秦皇汉武的创举,他没有商鞅范彝的谋略,他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能力,更没有指点江山的霸气。
  • 38、从商鞅变法后,他们的力量积蓄起来,到秦始皇时,已经很强大了,没有相当雄厚的力量或说资本,怎么会这样厉害呢。
  • 39、但人情这种东西显然不可能没有偏向,对大多数百姓,对国家有益,商鞅个人遭受惨刑却成就了他历史上的英名。
  • 40、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商鞅因为做事讲诚信,所以国家治理的好,人民生活幸福。
  • 41、战国时朞的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前,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立三丈之木于城南,悬赏十金招募壮士将此木移到城北。
  • 42、硝烟黄沙漫卷,诸候互相混战,我们又梦回雄相争霸的战国时代,各国都变法图强,一位外国青年人正进入秦国的大门,他是商鞅
  • 43、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商鞅立木赏金,取信于民,从此秦国国力大增,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最终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 44、还有还有,社会书中的商鞅变法与语文卷子中的课外文言文一个意思,所以说每个学科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少一科都不行。
  • 45、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富强起来,而商鞅却落得个腰斩的下场,但他应该无悔了,至少他享受了创新的过程。
  • 46、春秋时的商鞅,为在百姓心中树立起威信,在都城南门指着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当众许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47、从此,商鞅重然诺、守信用、说话算数的说法就在广大民众中传开了。人们对他很信服,他公布的政令法令也因而都能得到贯彻执行。
  • 48、变法虽然失败,但已经改变了人民百姓的生活,商鞅虽车裂,但他坚持到底的信念深深烙印在人民的心中,变得不朽、伟大!
  • 49、然而,由于当时的混乱局面让人们对政府缺乏足够的信任,商鞅的变法法令又彻底改变了原有制度,更让人产生怀疑。
  • 50、当初商鞅变法的时候,孝公是鼎力支持的,甚至连王公贵族也杀了很大一部分,震惊了天下,连当时隐居多年的老墨子都惊了出来。
  • 51、突然,我想起了在书中看到的一句话:商鞅统一了度量衡,大大促进了秦的发展,使秦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霸业。
  • 52、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变法是真的呢?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
  • 53、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
  • 54、秦人商鞅立志变法改革,做了一番事业,可这人,脑袋有些直,变法得太彻底,从不有任何宽容、通融,自然也就没有后路可言。
  • 55、有了诚信,商鞅能够顺利变法;有了诚信,齐桓公能成就春秋霸业;有了诚信,徐虎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 56、假使没有商鞅的诚信,或许就没有后来强大的秦国,而这庞大的秦国或许也只能走向灭亡,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57、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商鞅深知诚信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改革从树立诚信形象开始,最终完成了强国的大业。
  • 58、当初,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谋求了富贵,推动社会的形式转变,虽然落得了五马分尸的惨境,但商君死有余惜。有他真好。
  • 59、商鞅变法,立柱为信,奖挹重金,囊括民心民意,对变法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秦国力日渐强盛,终于灭六国而一统华夏。
  • 60、商鞅“耕战”之顶层设计、新法之规则体系、执法之严格平等、护法之矢志不渝,成为后世变法改革者获取勇气与智慧的宝藏。
  • 61、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奖励耕战“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的基本国策。
  • 62、楚悼王、秦孝公、燕昭王等的求贤令,便是发出策问、征询对策的一种方式;吴起、商鞅等人就是由于对策言中,一跃而居要职。
  • 63、为宫室之美者有如管仲,孔子鄙其小器;为妻妾之奉者有如吕布,终未到下冤魂;为平步青云者有如商鞅,终受车裂之辱。
  • 64、我想:诚信一定比金钱重要,比如商鞅立木取信,不惜五十两金子,换取大家的信任。所以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也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 65、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立木为信,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 66、围观的人都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情能得到商鞅的赏赐,结果没有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到了五十金。
  • 67、春秋战国之际,商鞅变法后日益强盛的秦国开始了它的征途,一路以势不可挡之势吞并了齐,楚,燕,赵国危在旦夕。
  • 68、与其说商鞅取得了民众的信任,不如说秦国这个国家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因此他推行的变法,能得到民众支持,国家就可以走向富强。
  • 69、坚持,铸就了不凡;坚持到底,创造了成功!商鞅变法,正是由于商鞅的坚持到底,才改变了社会的风气,使得秦朝一统天下。
  • 70、商鞅生逢其时,背叛的本性与纷繁的时局为他提供了变法的条件,于是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大刀阔斧的让秦国变了个样儿。
  • 71、商鞅的立木为信使他在百姓之中树立了威信,他的变法很快在秦国得到推广,从而使秦国强盛并最终统一全国
  • 72、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73、商鞅在城南门外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如果有哪位大汉可以把这木头搬到城北,就可以拿到十两黄金。
  • 74、怎么办呢?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
  • 75、诚实守信,商鞅立木,推行新法;诚实守信,季扎挂了却徐军心愿,传为千古佳话;诚实守信,湖北信义夫妇生死践诺,成为美谈。
  • 76、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为了得到民众的信任,便出告示如果有人把南门的木头搬到西门赏十金,但没有人动。
  • 77、商鞅按规定,赏赐他黄金五十两,更凭此举在百姓中树立了威信,推动新法的实施,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 78、商鞅当时是商朝大夫,见到商朝风气不好,便推出了新法律,可是却没有人信服。为了让大家遵守新法,便想出了个方法。
  • 79、商鞅没有投奔其他六大战国,而是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来到偏远落后的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所以我很敬佩他。
  • 80、于是,商鞅在城门口放了根木头,说谁能立起来,便赏千金,许多人都不相信,其中一人走出来,轻松立起,商鞅果然赏那人千金。
  • 81、商鞅,卫国没落贵族的公子哥,在国内不得志的情况下,来到魏国服务于魏相公叔座,希望能够被公叔座赏识并重用。
  • 82、卫国人的商鞅先是来到了魏国做中庶子,然后在秦孝公的求贤令下逃往秦国,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做了类似丞相的最高官职。
  • 83、听战国,听那金戈铁马间人与人智慧、勇气的博弈。有孙膑振兴魏国,有商鞅雷厉风行,有涓人千里买马骨,有嬴政一统江山,气势恢宏。
  • 84、商鞅对老百姓的信任,使他得以树威信,得民意,推动了后朞商鞅变法的进行,促进秦国灭掉其他国家实现大一统。

词语解释

商鞅[ shāng yāng ]

1.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商鞅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