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颜色有数字的成语

形容颜色有数字的成语


1黑白分明 [ hēi bái fēn míng ]

解释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2青黄不接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解释 青:田里的青苗;黄:成熟的庄稼。旧粮已吃完;新粮未成熟;口粮中断。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断。

出处 《元典章 户部 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3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出处 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解释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5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释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出处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6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释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 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7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释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8五花八门 [ wǔ huā bā mén ]

解释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9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解释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10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

解释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11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释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12七零八落 [ qī líng bā luò ]

解释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13五光十色 [ wǔ guāng shí sè ]

解释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14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解释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15五颜六色 [ wǔ yán liù sè ]

解释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16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释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17九九归一 [ jiǔ jiǔ guī yī ]

解释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出处 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18花红柳绿 [ huā hóng liǔ lǜ ]

解释 红红的花儿;绿绿的柳条。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也形容颜色鲜艳多彩。

出处 五代 前蜀 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19五彩斑斓 [ wǔ cǎi bān lán ]

解释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20面红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解释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21一刀两断 [ yī dāo liǎng duàn ]

解释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出处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22斑驳陆离 [ bān bó lù lí ]

解释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它颜色;显得花花搭搭的;陆离:参差不一的样子。形容颜色杂乱不一的样子。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驳陆离其上下。”

23百花齐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解释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24三令五申 [ sān lìng wǔ shēn ]

解释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25七手八脚 [ qī shǒu bā jiǎo ]

解释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26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解释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27一穷二白 [ yī qióng èr bái ]

解释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28四平八稳 [ sì píng bā wěn ]

解释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29一毛不拔 [ yī máo bù bá ]

解释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0一模一样 [ yī mú yī yàng ]

解释 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31四通八达 [ sì tōng bā dá ]

解释 通、达:畅通无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

出处 《子华子 晏子问党》:“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32来龙去脉 [ lái lóng qù mài ]

解释 来龙:龙头之所在。过去看风水的人把山脉比作一条龙;认为从头到尾都像血脉似的连贯着;可以看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比喻事情前后关联的线索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出处 明 吾丘瑞《运壁记 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33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释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34灯红酒绿 [ dēng hóng jiǔ lǜ ]

解释 灯光与酒色;红绿相映。形容娇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作“酒绿灯红”。

出处 徐迟《牡丹》五:“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社会,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35青红皂白 [ qīng hóng zào bái ]

解释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36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解释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37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38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39一目十行 [ yī mù shí háng ]

解释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40一成不变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释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41五谷丰登 [ wǔ gǔ fēng dēng ]

解释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出处 《六韬 龙韬 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42云蒸霞蔚 [ yún zhēng xiá wèi ]

解释 蒸:升腾;蔚:聚集。像云霞涌聚。形容绚丽华美。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冯溥》:“且海内文人,云蒸霞蔚,鳞集京师,真千古盛事。”

43丰富多彩 [ fēng fù duō cǎi ]

解释 彩:颜色;花色。数量充足、品种繁多;且极出色。也形容艺术形式应有尽有;绚丽多彩。

出处 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44鲜艳夺目 [ xiān yàn duó mù ]

解释 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

45四面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释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46一五一十 [ yī wǔ yī shí ]

解释 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47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

解释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48一丝一毫 [ yī sī yī háo ]

解释 形容极少或极小的一点儿。毫:一厘的十分之一;丝:一毫的十分之一。

出处 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49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50十拿九稳 [ shí ná jiǔ wěn ]

解释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51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解释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52三番五次 [ sān fān wǔ cì ]

解释 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53唇红齿白 [ chún hóng chǐ bái ]

解释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出处 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54各色各样 [ gè sè gè yàng ]

解释 犹言各式各样。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各样,形容的一个详而且尽。”

55云兴霞蔚 [ yún xīng xiá wèi ]

解释 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56绚丽多彩 [ xuàn lì duō cǎi ]

解释 形容色彩华丽。

出处 《飞向太平洋》:“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57花团锦簇 [ huā tuán jǐn cù ]

解释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簇:丛聚;聚成一团。指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形容五彩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色。也形容衣饰华美的人群或文章辞藻华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真是个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

58绿肥红瘦 [ lǜ féi hóng shòu ]

解释 绿:指叶;红:指花;肥:长得旺;瘦:枯萎。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形容暮春景色。

出处 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9五色缤纷 [ wǔ sè bīn fēn ]

解释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连日把书房改做了帐房……铺设得五色缤纷。”

60白山黑水 [ bái shān hēi shuǐ ]

解释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处 《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61绿草如茵 [ lǜ cǎo rú yīn ]

解释 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62霞蔚云蒸 [ xiá wèi yún zhēng ]

解释 喻景物绚烂缛丽。

出处 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册封牡丹诏》:“锦心绣口,簇簇能新;霞蔚云蒸,多多益辨。”

63姚黄魏紫 [ yáo huáng wèi zǐ ]

解释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出处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64红装素裹 [ hóng zhuāng sù guǒ ]

解释 红装:妇女的红色装饰;泛指妇女的艳丽装束;素裹:淡雅装束。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两种装束。后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65红飞翠舞 [ hóng fēi cuì wǔ ]

解释 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66黄旗紫盖 [ huáng qí zǐ gài ]

解释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