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惩罚很重的成语

形容惩罚很重的成语


1自食其果 [ zì shí qí guǒ ]

解释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出处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2严惩不贷 [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释 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3杀一儆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释 儆: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4恶贯满盈 [ è guàn mǎn yíng ]

解释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5天网恢恢 [ tiān wǎng huī huī ]

解释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不教而杀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7杀鸡骇猴 [ shā jī hài hóu ]

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8杀鸡吓猴 [ shā jī xià hóu ]

解释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9杀鸡儆猴 [ shā jī jǐng hóu ]

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

10惩一儆百 [ chéng yī jǐng bǎi ]

解释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11不教而诛 [ bù jiào ér zhū ]

解释 诛:杀或惩罚。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12赏善罚恶 [ shǎng shàn fá è ]

解释 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出处 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

13罚不责众 [ fá bù zé zhòng ]

解释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14惩一警百 [ chéng yī jǐng bǎi ]

解释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出处 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15人心大快 [ rén xīn dà kuài ]

解释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16恶贯已盈 [ è guàn yǐ yíng ]

解释 同“恶贯满盈”。

出处 《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17赏功罚罪 [ shǎng gōng fá zuì ]

解释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出处 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18赏劳罚罪 [ shǎng láo fá zuì ]

解释 见“赏功罚罪”。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19打草蛇惊 [ dǎ cǎo shé jīng ]

解释 见“打草惊蛇”。

出处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20恭行天罚 [ gōng xíng tiān fá ]

解释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出处 《尚书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21惩一戒百 [ chéng yī jiè bǎi ]

解释 见“惩一警百”。

出处 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22贯盈恶稔 [ guàn yíng è rěn ]

解释 犹言恶贯满盈。

出处 《隋书·炀帝纪下》:“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23赏高罚下 [ shǎng gāo fá xià ]

解释 见“赏功罚罪”。

出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24龚行天罚 [ gōng xíng tiān fá ]

解释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25杀鸡哧猴 [ shā jī chī hóu ]

解释 见“杀鸡骇猴”。

26赏同罚异 [ shǎng tóng fá yì ]

解释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27赏贤罚暴 [ shǎng xián fá bào ]

解释 犹赏善罚恶。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28哀矜惩创 [ āi jīn chéng chuàng ]

解释 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出处 宋 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29以毁为罚 [ yǐ huǐ wéi fá ]

解释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

出处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30马腹逃鞭 [ mǎ fù táo biān ]

解释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31打草惊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解释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32言而无信 [ yán ér wú xìn ]

解释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出处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33惩前毖后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释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出处 《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34以儆效尤 [ yǐ jǐng xiào yóu ]

解释 儆:告诫;警戒;效尤:效仿过错;学人家做坏事。用对某些坏人坏事的惩罚来警戒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35心甘情愿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解释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36小恩小惠 [ xiǎo ēn xiǎo huì ]

解释 小恩情;小实惠。比喻给人一些微小的好处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恩:恩情;惠:实惠。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偶有一个狡猾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37自作自受 [ zì zuò zì shòu ]

解释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38罪有应得 [ zuì yǒu yīng dé ]

解释 犯了这样的罪;就应得到这样的处罚。指罚当其罪。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39绳之以法 [ shéng zhī yǐ fǎ ]

解释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出处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40图谋不轨 [ tú móu bù guǐ ]

解释 谋划超出常规或法度的事。图:谋;图谋:暗中谋划;轨:法度;准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祸及门户。”

41罪大恶极 [ zuì dà è jí ]

解释 罪恶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42年富力强 [ nián fù lì qiáng ]

解释 年:年岁;富:多;年富:未来的年岁多;指年轻;力:精力。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43大快人心 [ dà kuài rén xīn ]

解释 快:痛快。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或坏事得以取缔;人们心理非常痛快。也作“人心大快”。

出处 《明史 余懋学传》:“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

44除暴安良 [ chú bào ān liáng ]

解释 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45大义灭亲 [ dà yì miè qīn ]

解释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46罪不容诛 [ zuì bù róng zhū ]

解释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47咎由自取 [ jiù yóu zì qǔ ]

解释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48赏罚严明 [ shǎng fá yán míng ]

解释 同“赏罚分明”。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49赏罚不明 [ shǎng fá bù míng ]

解释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50礼仪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

解释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51以一警百 [ yǐ yī jǐng bǎi ]

解释 警:警戒;警告。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52辞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53坏人坏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释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54当立之年 [ dāng lì zhī nián ]

解释 指三十岁。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

55疏而不漏 [ shū ér bù lòu ]

解释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6波路壮阔 [ bō lù zhuàng kuò ]

解释 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出处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57赏罚无章 [ shǎng fá wú zhāng ]

解释 赏罚:赏赐与惩罚;章:条理。赏赐与惩罚不按规章办事。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27年》:“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何以沮劝,君失其信,而国无刑,不亦难乎?”

58诛心之论 [ zhū xīn zhī lùn ]

解释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59碎尸万段 [ suì shī wàn duàn ]

解释 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林冲喝道:‘你这个害民强盗,我早晚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

60赏罚不当 [ shǎng fá bù dāng ]

解释 当:相称。奖赏与惩罚同功过不相当。

出处 汉·贾谊《新书·过秦中》:“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61万死犹轻 [ wàn sǐ yóu qīng ]

解释 处死万次,还嫌惩罚太轻。极言罪大。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以狂妄戆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

62劝善惩恶 [ quàn shàn chéng è ]

解释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 《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63阔论高谈 [ kuò lùn gāo tán ]

解释 指大发不切实际的空洞言论或广博高妙的议论。

出处 宋 许应龙《省试策问》:“阔论高谈者若善谋,轻举妄动者若敢为。”

64恩威并行 [ ēn wēi bìng xíng ]

解释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65恩威并用 [ ēn wēi bìng yòng ]

解释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 《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66小惩大诫 [ xiǎo chéng dà jiè ]

解释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出处 《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67信赏必罚 [ xìn shǎng bì fá ]

解释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68辩口利辞 [ biàn kǒu lì cí ]

解释 辩口:口才好,善于辩论。指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出处 汉 班昭《女诫》:“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69甘心鈇钺 [ gān xīn fū yuè ]

解释 甘心:情愿;鈇钺:同“斧钺”,古代军法杀人的斧子。指甘受刑罚。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谁肯再甘心鈇钺,来奏君王!”

70光前裕后 [ guāng qián yù hòu ]

解释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出处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71法不责众 [ fǎ bù zé zhòng ]

解释 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惩罚了。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38回:“大家一议论,法不责众,全走了。”

72劝善黜恶 [ quàn shàn chù è ]

解释 见“劝善惩恶”。

出处 《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73劝善戒恶 [ quàn shàn jiè è ]

解释 见“劝善惩恶”。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

74罚不及嗣 [ fá bù jí sì ]

解释 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 《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75通文达礼 [ tōng wén dá lǐ ]

解释 谓有学问懂礼仪。

出处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76百辞莫辩 [ bǎi cí mò biàn ]

解释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出处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77恶贯久盈 [ è guàn jiǔ yíng ]

解释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出处 唐 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78惩一儆众 [ chéng yī jǐng zhòng ]

解释 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 《清史稿·谷际歧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

79赏罚不信 [ shǎng fá bù xìn ]

解释 信:信用。赏赐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初见秦》:“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

80惩恶劝善 [ chéng è quàn shàn ]

解释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81奉辞罚罪 [ fèng cí fá zuì ]

解释 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出处 《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82改行自新 [ gǎi xíng zì xīn ]

解释 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出处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闻王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亲近仁人……朕甚嘉焉。”

83天之僇民 [ tiān zhī ruò mín ]

解释 见“天之戮民”。

出处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84天之戮民 [ tiān zhī lù mín ]

解释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85罚弗及嗣 [ fá fú jí sì ]

解释 罚:惩罚,处罚;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 《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86惬心贵当 [ qiè xīn guì dāng ]

解释 合情合理。

出处 晋 陆机《文赋》:“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

87进善惩恶 [ jìn shàn chéng è ]

解释 见“进善惩奸”。

出处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88赏善罚否 [ shǎng shàn fá fǒu ]

解释 见“赏善罚恶”。

出处 《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89以一儆百 [ yǐ yī jǐng bǎi ]

解释 见“以一警百”。

出处 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90谈圆说通 [ tán yuán shuō tōng ]

解释 论说权变之道。

出处 明·高攀龙《答叶台山书》:“宁禀前哲之矩,硁硁为乡党自好,而不敢谈圆说通,自陷于无忌惮之中。”

91诛心之律 [ zhū xīn zhī lǜ ]

解释 诛心: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出处 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92经武纬文 [ jīng wǔ wěi wén ]

解释 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

出处 南朝·梁·沈约《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

93正儿巴经 [ zhèng ér bā jīng ]

解释 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

94文理俱惬 [ wén lǐ jù qiè ]

解释 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出处 《旧唐书 陆扆传》:“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95天道恢恢 [ tiān dào huī huī ]

解释 恢恢:宽广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

出处 《西游补》第八回:“天道恢恢,法律无情。一切掌善司恶刑使,毋得以私犯公,自投罗网。”

96以誉为赏 [ yǐ yù wéi shǎng ]

解释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出处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97醋海翻波 [ cù hǎi fān bō ]

解释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98强文假醋 [ qiáng wén jiǎ cù ]

解释 谓假斯文。

出处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二折:“有一等寒俭的泛泛之徒,他出来的不诚心,无实行,一个个强文假醋。”

99诛意之法 [ zhū yì zhī fǎ ]

解释 诛:惩罚,责备。以意图和动机论罪,不问实际结果如何。也指深刻的议论。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集注:“夹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