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佩服的成语

形容佩服的成语


1甘拜下风 [ gān bài xià fēng ]

解释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2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解释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出处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3心悦诚服 [ xīn yuè chéng fú ]

解释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4肃然起敬 [ sù rán qǐ jìng ]

解释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5顶礼膜拜 [ dǐng lǐ mó bài ]

解释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20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6心服口服 [ xīn fú kǒu fú ]

解释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7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释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8拜倒辕门 [ bài dǎo yuán mén ]

解释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9心醉神迷 [ xīn zuì shén mí ]

解释 见“心醉魂迷”。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这眼光对她来说真是勾魂摄魄,令她心醉神迷。”

10心醉魂迷 [ xīn zuì hún mí ]

解释 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11一见倾倒 [ yī jiàn qīng dǎo ]

解释 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慕的情感

出处 清·西岷山樵《野叟曝言>序》:“先祖五世以官事过禾中,邂逅水次,一见倾倒。”

12推崇备至 [ tuī chóng bèi zhì ]

解释 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所谈西国政治、艺术,石破天惊,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13负弩前驱 [ fù nǔ qián qū ]

解释 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14敬若神明 [ jìng ruò shén míng ]

解释 神明:神的泛称。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15甘败下风 [ gān bài xià fēng ]

解释 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16阿平绝倒 [ ā píng jué dǎo ]

解释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出处 据《晋书 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17五体投诚 [ wǔ tǐ tóu chéng ]

解释 同“五体投地”。

18高山仰止 [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9葵藿之心 [ kuí huò zhī xīn ]

解释 葵:葵花;藿:藿香。葵花和藿香倾向太阳。比喻心向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出处 唐·白居易《谢清明日赐新火状》:“仰之如日,空倾葵藿之心。”

20望尘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解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21诚心诚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释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22望洋兴叹 [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解释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23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释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4叹为观止 [ tàn wéi guān zhǐ ]

解释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25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26心甘情愿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解释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27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28甘心情愿 [ gān xīn qíng yuàn ]

解释 出于自愿;毫不勉强。甘心:心里乐意。

出处 宋 王明清《摭青杂说 项四郎》:“此事儿甘心情愿也。”

29一五一十 [ yī wǔ yī shí ]

解释 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30瞠目结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释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31奉若神明 [ fèng ruò shén míng ]

解释 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对某人或某事物尊崇信奉得像迷信的人崇信神灵一样。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32油然而生 [ yóu rán ér shēng ]

解释 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发生;产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33毕恭毕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释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34不甘示弱 [ bù gān shì ruò ]

解释 甘:甘心;情愿;示:表示;显示;弱:差;不足。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35相敬如宾 [ xiāng jìng rú bīn ]

解释 宾:贵客。互相敬重就像与宾客相处一样。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36自愧弗如 [ zì kuì fú rú ]

解释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邵九娘》:“妻亦心贤之,然自愧弗如,积惭成忌。”

37贻笑大方 [ yí xiào dà fāng ]

解释 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8家学渊源 [ jiā xué yuān yuán ]

解释 家学:家传的学问;渊源:水源;这里指根源。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学问扎实;学有根底。

出处 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

39奉为楷模 [ fèng wéi kǎi mó ]

解释 对某些人或事尊崇信奉;并当做典范、榜样。楷:法式;模:模范、典范。奉佛夫敷。

出处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40不甘雌伏 [ bù gān cí fú ]

解释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41仰人鼻息 [ yǎng rén bí xī ]

解释 仰:依赖;鼻息:呼吸。依靠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靠人家而生存;必然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42甘处下流 [ gān chǔ xià liú ]

解释 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出处 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无锡杨氏女》:“尔为尔之官,我为我之丐,何预尔事邪?不顾而去,此子甘处下流,真别有肺肠者。”

43俯首帖耳 [ fǔ shǒu tiē ěr ]

解释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44敬如上宾 [ jìng rú shàng bīn ]

解释 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出处 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45口服心服 [ kǒu fú xīn fú ]

解释 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出处 《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46虚文浮礼 [ xū wén fú lǐ ]

解释 没有意义的,表面应酬的礼数。

47心到神知 [ xīn dào shén zhī ]

解释 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48程门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释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9奉如神明 [ fèng rú shén míng ]

解释 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出处 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50皇天后土 [ huáng tiān hòu tǔ ]

解释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出处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51心折首肯 [ xīn zhé shǒu kěn ]

解释 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52膝行而进 [ xī xíng ér jìn ]

解释 跪着用膝盖向前进。形容卑躬敬畏的表现。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

53惊愕失色 [ jīng è shī sè ]

解释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54失惊打怪 [ shī jīng dǎ guài ]

解释 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55舌桥不下 [ shé qiáo bù xià ]

解释 形容惊讶的神态。

56目逆而送 [ mù nì ér sòng ]

解释 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