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坐车累的成语

形容坐车累的成语


1饥不择食 [ jī bù zé shí ]

解释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2人困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释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出处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3苦不堪言 [ kǔ bù kān yán ]

解释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出处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4萎靡不振 [ wěi mǐ bù zhèn ]

解释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出处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5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6风尘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释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7风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释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出处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8舟车劳顿 [ zhōu chē láo dùn ]

解释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出处 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9销声匿迹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释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10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11千里迢迢 [ qiān lǐ tiáo tiáo ]

解释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

12千辛万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13古为今用 [ gǔ wéi jīn yòng ]

解释 指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出处 毛泽东《书信选集 致陆定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4游手好闲 [ yóu shǒu hào xián ]

解释 游手:闲着手不干事;好闲:喜欢安逸。游荡懒散;不愿意参加劳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

15物以类聚 [ wù yǐ lèi jù ]

解释 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6威风凛凛 [ wēi fēng lǐn lǐn ]

解释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17无所事事 [ wú suǒ shì shì ]

解释 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处 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18哭丧着脸 [ kū sāng zhe liǎn ]

解释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19甘之如饴 [ gān zhī rú yí ]

解释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出处 宋 真德秀《送周天骥序》:“非正义之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

20一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解释 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到失败;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21疲于奔命 [ pí yú bēn mìng ]

解释 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22挑肥拣瘦 [ tiāo féi jiǎn shòu ]

解释 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肥:肥肉;瘦:瘦肉。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23纷至沓来 [ fēn zhì tà lái ]

解释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出处 宋 楼钥《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24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释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25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 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26十万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释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27不远万里 [ bù yuǎn wàn lǐ ]

解释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28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解释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29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释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出处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30全军覆没 [ quán jūn fù mò ]

解释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 《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31斗志昂扬 [ dòu zhì áng yáng ]

解释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出处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32疲惫不堪 [ pí bèi bù kān ]

解释 疲惫:极度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深。形容非常疲乏。

出处 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33饥肠辘辘 [ jī cháng lù lù ]

解释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34前仆后继 [ qián pū hòu jì ]

解释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出处 唐 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35行色匆匆 [ xíng sè cōng cōng ]

解释 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

出处 唐 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36朝气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

解释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37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释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38不远千里 [ bù yuǎn qiān lǐ ]

解释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39精疲力竭 [ jīng pí lì jié ]

解释 竭: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出处 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40心力交瘁 [ xīn lì jiāo cuì ]

解释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交:齐;瘁:过度的劳累。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41浪迹天涯 [ làng jì tiān yá ]

解释 浪迹:到处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

出处 唐 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42月下老人 [ yuè xià lǎo rén ]

解释 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后来指媒人的代称。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43苦海无边 [ kǔ hǎi wú biān ]

解释 苦海:原为佛家语。苦难像大海无边无际。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44餐风露宿 [ cān fēng lù sù ]

解释 餐:吃;宿:睡觉。在风中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也作“露宿风餐”、“风餐露宿”。

出处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45孙庞斗智 [ sūn páng dòu zhì ]

解释 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出处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46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47没世不忘 [ mò shì bù wàng ]

解释 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

48一路平安 [ yī lù píng ān ]

解释 旅途上平安顺利。

出处 明 范受益《寻亲记》:“大王爷,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脚轻手健。”

49昏昏欲睡 [ hūn hūn yù shuì ]

解释 头脑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非常疲劳或精神不振作。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50委靡不振 [ wěi mǐ bù zhèn ]

解释 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51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解释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 太学文变》:“江东李谨思、熊瑞诸人,倡为变体,奇诡浮艳,精神焕发,多用《庄》《列》之语,时人谓之换字文章。”

52百万雄兵 [ bǎi wàn xióng bīng ]

解释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出处 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53筋疲力尽 [ jīn pí lì jìn ]

解释 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出处 宋 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54苦不可言 [ kǔ bù kè yán ]

解释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出处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55仆仆风尘 [ pú pú fēng chén ]

解释 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出处 《太平天国 天情道理书》:“去国立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

56力尽筋疲 [ lì jìn jīn pí ]

解释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57智勇兼全 [ zhì yǒng jiān quán ]

解释 同“智勇双全”。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奸宄觊觎》:“我一向颇有窥西京之意,叵耐杨素那老儿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收兵,未遂所愿。”

58继古开今 [ jì gǔ kāi jīn ]

解释 指继往开来。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郑振铎》:“先生如离开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为文化旧都,继古开今之事,尚大有可为者在也。”

59筋疲力倦 [ jīn pí lì juàn ]

解释 犹言筋疲力尽。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安贫乐道法》:“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

60露宿风餐 [ lù sù fēng cān ]

解释 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处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61鞍马劳顿 [ ān mǎ láo dùn ]

解释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62风鬟雨鬓 [ fēng huán yǔ bìn ]

解释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出处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63移东就西 [ yí dōng jiù xī ]

解释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64日夜兼程 [ rì yè jiān chéng ]

解释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俱骑了马,连日夜兼程,赶上丧车,护进二贤庄。”

65尘垢秕糠 [ chén gòu bǐ kāng ]

解释 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66师老兵疲 [ shī lǎo bīng pí ]

解释 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出处 《魏书 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67汗流满面 [ hàn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出处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68拜倒辕门 [ bài dǎo yuán mén ]

解释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69幕天席地 [ mù tiān xí dì ]

解释 幕:帐幕。把蓝天当作帐幕;把大地当作“铺席”。形容胸襟旷达开阔;也形容野外的生活情景。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70手足重茧 [ shǒu zú chóng jiǎn ]

解释 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何处。”

71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72和光同尘 [ hé guāng tóng chén ]

解释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73发扬蹈厉 [ fā yáng dǎo lì ]

解释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74旅进旅退 [ lǚ jìn lǚ tuì ]

解释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出处 《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75水中捉月 [ shuǐ zhōng zhuō yuè ]

解释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76食不下咽 [ shí bù xià yàn ]

解释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77急不及待 [ jí bù jí dài ]

解释 见“急不可待”。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4回:“但他顽心太重,同时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开了开来。”

78餐风饮露 [ cān fēng yǐn lù ]

解释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明 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79用一当十 [ yòng yī dāng shí ]

解释 比喻以寡敌众。

出处 宋 陈善《扪虱新活 张巡杀爱妾刘昌斩孤甥》:“君以孤城,用一当十,何以能守?”

80狼吞虎餐 [ láng tūn hǔ cān ]

解释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81宿学旧儒 [ sù xué jiù rú ]

解释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 宋 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82宾入如归 [ bīn rù rú guī ]

解释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出处 《国语 周语中》:“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83鞍马劳神 [ ān mǎ láo shén ]

解释 见“鞍马劳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

84栉风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释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85糠秕在前 [ kāng bǐ zài qián ]

解释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86忘乎其形 [ wàng hū qí xíng ]

解释 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出处 郭沫若《高渐离》第五幕:“秦始皇已忘乎其形,愈摇动其身体,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

87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解释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88儒雅风流 [ rú yǎ fēng liú ]

解释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89劳形苦心 [ láo xíng kǔ xīn ]

解释 身体疲劳,精神困乏。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 非攻》:“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90门不停宾 [ mén bù tíng bīn ]

解释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91饴含抱孙 [ yí hán bào sūn ]

解释 同“含饴弄孙”。

出处 清·龚玉晨《紫姬小传》:“饴含抱孙,亦止孝先一人。”

92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93四不拗六 [ sì bù niù liù ]

解释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出处 明 杨慎《鲁之郊禘辨》:“古语云‘三占从二’,今谚云‘四不拗六’,言贵从众也。”

94振兵泽旅 [ zhèn bīng zé lǚ ]

解释 见“振兵释旅”。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古‘释’字作‘泽’。”

95退如山移 [ tuì rú shān yí ]

解释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出处 《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96脸无人色 [ liǎn wú rén sè ]

解释 形容极端恐惧。

97归之若水 [ guī zhī ruò shuǐ ]

解释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98登山陟岭 [ dēng shān zhì lǐng ]

解释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99西台痛哭 [ xī tái tòng kū ]

解释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出处 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