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学无止境的成语

形容学无止境的成语


1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2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3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笨鸟先飞 [ bèn niǎo xiān fēi ]

解释 笨拙的鸟先飞起来;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害怕落到别人后面;比别人先着手做事。也作“夯鸟先飞”。

出处 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5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处 《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6发奋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释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处 《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7好学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解释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8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9学无止境 [ xué wú zhǐ jìng ]

解释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10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11争分夺秒 [ zhēng fēn duó miǎo ]

解释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出处 《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12学海无涯 [ xué hǎi wú yá ]

解释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

出处 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13不遗余力 [ bù yí yú lì ]

解释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14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5始终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释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16始终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释 渝:变。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出处 《晋书 陆晔传》:“格勤贞固,始终不渝。”

17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出处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18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释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9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释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处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20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21真才实学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释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出处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22坚韧不拔 [ jiān rèn bù bá ]

解释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出处 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23夙兴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解释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4自强不息 [ zì qiáng bù xī ]

解释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出处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5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26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27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8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9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30必不可少 [ bì bù kě shǎo ]

解释 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31绳锯木断 [ shéng jù mù duàn ]

解释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释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3铁杵成针 [ tiě chǔ chéng zhēn ]

解释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明 郑之珍《目连救母 四 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34业精于勤 [ yè jīng yú qín ]

解释 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是由于勤奋。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5精卫填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解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出处 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36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37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38磨穿铁砚 [ mó chuān tiě yàn ]

解释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39矢志不渝 [ shǐ zhì bù yú ]

解释 表示永远不变心。

出处 《晋书 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40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41十载寒窗 [ shí zǎi hán chuāng ]

解释 载:年。指长期苦读。

出处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42从头做起 [ cóng tóu zuò qǐ ]

解释 从:自。从开始做起。

出处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43老大徒伤 [ lǎo dà tú shāng ]

解释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4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45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46学海无边 [ xué hǎi wú biān ]

解释 学海:知识;边:边际。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47源头活水 [ yuán tóu huó shuǐ ]

解释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48勤学好问 [ qín xué hǎo wèn ]

解释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49驽马十驾 [ nú mǎ shí jià ]

解释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0炳烛之明 [ bǐng zhú zhī míng ]

解释 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51书囊无底 [ shū náng wú dǐ ]

解释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出处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52牛角挂书 [ niú jiǎo guà shū ]

解释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53人情练达 [ rén qíng liàn dá ]

解释 人情:人情世故;练达:熟悉通达。指通晓待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54笃信好学 [ dǔ xìn hào xué ]

解释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出处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55守死善道 [ shǒu sǐ shàn dào ]

解释 用生命保护道的完善。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56老大徒伤悲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

解释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7铁杵磨成针 [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

解释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8学然后知不足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

解释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