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犯错误的成语

形容犯错误的成语


1引以为戒 [ yǐn yǐ wéi jiè ]

解释 引来作为教训;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出处 清 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2闻过则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释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3屡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释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4洗心革面 [ xǐ xīn gé miàn ]

解释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5一误再误 [ yī wù zài wù ]

解释 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出处 《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6执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解释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 《梁书 武帝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赫,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7不教而杀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8不教而诛 [ bù jiào ér zhū ]

解释 诛:杀或惩罚。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9骇人听闻 [ hài rén tīng wén ]

解释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10接二连三 [ jiē èr lián sān ]

解释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11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解释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12重蹈覆辙 [ chóng dǎo fù zhé ]

解释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13铸成大错 [ zhù chéng dà cuò ]

解释 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14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15浪子回头 [ làng zǐ huí tóu ]

解释 浪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回头:回心悔悟。不务正业者改邪归正。

出处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16治病救人 [ zhì bìng jiù rén ]

解释 治疗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沈羲,吴郡人,学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17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释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18明知故犯 [ míng zhī gù fàn ]

解释 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19改邪归正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解释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20接连不断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续不间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21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22不务正业 [ bù wù zhèng yè ]

解释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23错落有致 [ cuò luò yǒu zhì ]

解释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处 《晋书 卫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24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处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25以儆效尤 [ yǐ jǐng xiào yóu ]

解释 儆:告诫;警戒;效尤:效仿过错;学人家做坏事。用对某些坏人坏事的惩罚来警戒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26阴差阳错 [ yīn chā yáng cuò ]

解释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4回:“真是谈督的官运亨通,阴差阳错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扑灭了。”

27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28以讹传讹 [ yǐ é chuán é ]

解释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29大错特错 [ dà cuò tè cuò ]

解释 完全错了。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30源源不断 [ yuán yuán bù duàn ]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出处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31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32言多必失 [ yán duō bì shī ]

解释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出处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33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解释 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34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释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35错综复杂 [ cuò zōng fù zá ]

解释 错:交叉;交错;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交错综合;重复杂乱。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36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37从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解释 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38知错就改 [ zhī cuò jiù gǎi ]

解释 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

出处 王朔《刘慧芳》:“我这人缺点很多,知错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39将错就错 [ jiāng cuò jiù cuò ]

解释 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出处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40源源而来 [ yuán yuán ér lái ]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源源而来。”

41胆战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解释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42一念之差 [ yī niàn zhī chā ]

解释 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

出处 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43死不悔改 [ sǐ bù huǐ gǎi ]

解释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虽是吃后悔药可悲,但总比那些花岗岩脑壳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

44接踵而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45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释 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痛:彻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错误。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46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解释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47一差二错 [ yī chà èr cuò ]

解释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48连三接二 [ lián sān jiē èr ]

解释 犹言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

49千虑一失 [ qiān lǜ yī shī ]

解释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50随踵而至 [ suí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51比肩而立 [ bǐ jiān ér lì ]

解释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52三差两错 [ sān chā liǎng cuò ]

解释 比喻偶然的差错。

出处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两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53恐后争先 [ kǒng hòu zhēng xiān ]

解释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54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解释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55差三错四 [ chā sān cuò sì ]

解释 颠倒错乱。

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56补漏订讹 [ bǔ lòu dìng é ]

解释 补:补充,填满;讹:错误。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出处 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帖。”

57牵五挂四 [ qiān wǔ guà sì ]

解释 谓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58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解释 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

出处 宋 苏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闻千马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59层见错出 [ céng xiàn cuò chū ]

解释 一件件交错出现.。

出处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60千差万错 [ qiān chà wàn cuò ]

解释 指差错很多或很大。

出处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定宇语录》:“学问从身上寻求,纵千差万错,走来走去,及至水穷山尽,终要到这路上来。”

61复蹈前辙 [ fù dǎo qián zhé ]

解释 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出处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62鼻垩挥斤 [ bí è huī jīn ]

解释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出处 典出《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63骨寒毛竖 [ gǔ hán máo shù ]

解释 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64业业兢兢 [ yè yè jīng jīng ]

解释 犹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貌。

出处 《后汉书·明帝纪赞》:“显宗不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晋书·潘尼传》:“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65补偏救弊 [ bǔ piān jiù bì ]

解释 弊:害处;毛病。补救偏差;纠正错误。

出处 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

66秕言谬说 [ bǐ yán miù shuō ]

解释 秕:坏,不良的;谬:错误。错误的言论。

出处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67木朽蛀生 [ mù xiǔ zhù shēng ]

解释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68诛故贳误 [ zhū gù shì wù ]

解释 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出处 汉·王充《论衡·答佞》:“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