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极其遥远的成语

形容极其遥远的成语


1千里迢迢 [ qiān lǐ tiáo tiáo ]

解释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

2不远万里 [ bù yuǎn wàn lǐ ]

解释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3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4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5千山万水 [ qiān shān wàn shuǐ ]

解释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出处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6天各一方 [ tiān gè yī fāng ]

解释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出处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7不远千里 [ bù yuǎn qiān lǐ ]

解释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8天南地北 [ tiān nán dì běi ]

解释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出处 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9万里长征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

解释 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出处 唐 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咫尺天涯 [ zhǐ chǐ tiān yá ]

解释 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出处 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11路远迢迢 [ lù yuǎn tiáo tiáo ]

解释 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鲁迅《彷徨 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12遥遥在望 [ yáo yáo zài wàng ]

解释 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13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14万水千山 [ wàn shuǐ qiān shān ]

解释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出处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15日东月西 [ rì dōng yuè xī ]

解释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出处 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16关山迢递 [ guān shān tiáo dì ]

解释 关:关隘;迢递:遥远的样子。指路途遥远。

出处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

17碧落黄泉 [ bì luò huáng quán ]

解释 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出处 唐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8道远知骥 [ dào yuǎn zhī jì ]

解释 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出处 三国·魏·曹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19山陬海噬 [ shān zōu hǎi shì ]

解释 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20望尘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解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21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22一衣带水 [ yī yī dài shuǐ ]

解释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出处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23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24同床异梦 [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

解释 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出处 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25左邻右舍 [ zuǒ lín yòu shè ]

解释 左右的邻居。指相邻的地区、部门、单位等。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

26脱胎换骨 [ tuō tāi huàn gǔ ]

解释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 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27遥遥无期 [ yáo yáo wú qī ]

解释 遥遥:很远。指日期遥远得很。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

28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29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解释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处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30一马平川 [ yī mǎ píng chuān ]

解释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31千岩万壑 [ qiān yán wàn hè ]

解释 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32朝发夕至 [ zhāo fā xī zhì ]

解释 早上出发;晚上到达。

出处 唐 韩愈《鳄鱼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33翻山越岭 [ fān shān yuè lǐng ]

解释 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34近在眉睫 [ jìn zài méi jié ]

解释 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样。也形容事情紧迫。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35疾风骤雨 [ jí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36海角天涯 [ hǎi jiǎo tiān yá ]

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出处 唐 白居易《浔阳春 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37千山万壑 [ qiān shān wàn hè ]

解释 壑:山沟。许许多多的山和沟。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急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38万壑千岩 [ wàn hè qiān yán ]

解释 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39漫无边际 [ màn wú biān jì ]

解释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40一箭之地 [ yī jiàn zhī dì ]

解释 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

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41山南海北 [ sh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42天南海北 [ ti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出处 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43地角天涯 [ dì jiǎo tiān yá ]

解释 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出处 南朝 陈 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燕南赵北,地角天涯,言接未由。”

44海说神聊 [ hǎi shuō shén liáo ]

解释 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

出处 王蒙《友人和烟》:“我呢,要请老兄多多恕罪,从此戒烟戒酒,戒牌戒棋,海说神聊,我也再是奉陪不起。”

45咫尺千里 [ zhǐ chǐ qiān lǐ ]

解释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出处 唐 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46望衡对宇 [ wàng héng duì yǔ ]

解释 门户相对;可以互相望见。形容彼此住得很近。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47海北天南 [ hǎi běi tiān nán ]

解释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出处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48天涯地角 [ tiān yá dì jiǎo ]

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出处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

49海阔天高 [ hǎi kuò tiān gāo ]

解释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出处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50身远心近 [ shēn yuǎn xīn jìn ]

解释 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51海涯天角 [ hǎi yá tiān jiǎo ]

解释 犹言天涯海角。谓僻远的地方。

出处 明·刘基《声声慢·咏愁》词:“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轻衾。”

52鞭长驾远 [ biān cháng jià yuǎn ]

解释 指路途遥远。

出处 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53登山临水 [ dēng shān lín shuǐ ]

解释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54山陬海澨 [ shān zōu hǎi shì ]

解释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55身遥心迩 [ shēn yáo xīn ěr ]

解释 犹言身远心近。

出处 元·王德信《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迩,恨不得鹣鹣心翼,邛邛并躯。”

56道远日暮 [ dào yuàn rì mù ]

解释 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出处 《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57山遥路远 [ shān yáo lù yuǎn ]

解释 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58九垓八埏 [ jiǔ gāi bā yán ]

解释 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