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水无私奉献的成语

形容水无私奉献的成语


1开诚布公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2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3水深火热 [ shuǐ shēn huǒ rè ]

解释 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4精忠报国 [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解释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出处 《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5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6救死扶伤 [ jiù sǐ fú shāng ]

解释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7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释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8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9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释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11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2任劳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释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13为民除害 [ wèi mín chú hài ]

解释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14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释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15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16全心全意 [ quán xīn quán yì ]

解释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保留。

出处 茅盾《鼓吹集》:“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全心全意生活,把找题材的心思完全搁起来。”

17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18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19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20源源不断 [ yuán yuán bù duàn ]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出处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21毫不犹豫 [ háo bù yóu yù ]

解释 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出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22饮水思源 [ yǐn shuǐ sī yuán ]

解释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23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释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4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25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26不徇私情 [ bù xún sī qíng ]

解释 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出处 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

27慷慨解囊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释 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钱袋。非常豪爽地打开钱袋;拿出钱来。指十分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

28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29一心为公 [ yī xīn wéi gōng ]

解释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30仗义疏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解释 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

出处 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31舍身取义 [ shě shēn qǔ yì ]

解释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舍生忘死 [ shě shēng wàng sǐ ]

解释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33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释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4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释 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35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解释 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36山水相连 [ shān shuǐ xiāng lián ]

解释 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37知难而进 [ zhī nán ér jìn ]

解释 指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上。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38洪水猛兽 [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

解释 洪水:能造成灾害的大水;猛兽:残酷食人畜的凶猛野兽。比喻极大的灾害。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39舍己救人 [ shě jǐ jiù rén ]

解释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40正直无私 [ zhèng zhí wú sī ]

解释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41功高盖世 [ gōng gāo gài shì ]

解释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出处 唐浩明《曾国藩》第二部第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42公平无私 [ gōng píng wú sī ]

解释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出处 《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43忧公忘私 [ yōu gōng wàng sī ]

解释 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44秉正无私 [ bǐng zhèng wú sī ]

解释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45为民请命 [ wèi mín qǐng mìng ]

解释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46执法不阿 [ zhí fǎ bù ē ]

解释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47水火无情 [ shuǐ huǒ wú qíng ]

解释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

出处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48秉公无私 [ bǐng gōng wú sī ]

解释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49源清流洁 [ yuán qīng liú jié ]

解释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0无私有弊 [ wú sī yǒu bì ]

解释 私:私心;弊:欺骗、蒙混的事情。因处在嫌疑之地,虽然没有私弊,但容易被人猜疑。

出处 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26回:“可是这个风声出去,人家一定说是无私有弊。”

51替天行道 [ tì tiān xíng dào ]

解释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52水天一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解释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3海纳百川 [ hǎi nà bǎi chuān ]

解释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54公明正大 [ gō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出处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55铁面御史 [ tiě miàn yù shǐ ]

解释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出处 《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56天道无亲 [ tiān dào wú qīn ]

解释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

出处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7奉公克己 [ fèng gōng kè jǐ ]

解释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58祁奚之举 [ qí xī zhī jǔ ]

解释 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59洗手奉公 [ xǐ shǒu fèng gōng ]

解释 见“洗手奉职”。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60聪明正直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 ]

解释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61波光粼粼 [ bō guāng lín lín ]

解释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 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62兼爱无私 [ jiān ài wú sī ]

解释 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63正直无邪 [ zhèng zhí wú xié ]

解释 公正而无私心。

出处 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64洁己奉公 [ jié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出处 《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65砥节奉公 [ dǐ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 《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66洗手奉职 [ xǐ shǒu fèng zhí ]

解释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出处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67铁笔无私 [ tiě bǐ wú sī ]

解释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出处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抢,把管笔夺将下来,说道,‘铁笔无私。’”

68雪胎梅骨 [ xuě tāi méi gǔ ]

解释 喻高洁。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小姐这等诗真有雪胎梅骨,冷韵幽香。”

69一秉至公 [ yī bǐng zhì gōng ]

解释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70破家为国 [ pò jiā wéi guó ]

解释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出处 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71无私之光 [ wú sī zhī guāng ]

解释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72无私有意 [ wú sī yǒu yì ]

解释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8回:“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意,你可回他话道,只说我卧病在床,动止不得,难以相见。”

73以直抱怨 [ yǐ zhí bào yuàn ]

解释 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

74啬己奉公 [ s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75忧国奉公 [ yōu guó fèng gōng ]

解释 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出处 《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76澄江如练 [ chéng jiāng rú liàn ]

解释 澄:清澈,明净。练:洁白的熟绢。清澈的江水,像一条白练一样。多指对江景的鸟瞰。

出处 晋·谢朓《晚登三山还望景邑》:“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

77水火不相容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

解释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出处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