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非常恨别人的成语

形容非常恨别人的成语


1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2不共戴天 [ bù gòng dài tiān ]

解释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3千刀万剐 [ qiān dāo wàn guǎ ]

解释 原指旧时代的一种酷刑……凌迟;后来咒骂坏人当受极刑 。

出处 元 无名氏《玎玎珰珰盆儿鬼》第四折:“当堂判个斩字,即日押赶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

4血海深仇 [ xuè hǎi shēn chóu ]

解释 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5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6五马分尸 [ wǔ mǎ fēn shī ]

解释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出处 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7刻骨仇恨 [ kè gǔ chóu hèn ]

解释 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骨仇恨?”

8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9大卸八块 [ dà xiè bā kuài ]

解释 指把完整的事物分成若干小块。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豁肚子咧!要开膛咧!迟一会还要大卸八块呢!”

10藏怒宿怨 [ cáng nù sù yuàn ]

解释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11恨海难填 [ hèn hǎi nán tián ]

解释 恨海:怨恨如海;难填:难于填塞。比喻怨气难平。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2令人发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释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出处 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13势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14同仇敌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15睚眦必报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释 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16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17怨天尤人 [ yuàn tiān yóu rén ]

解释 怨恨天命;责怪别人(怨:怨恨;天:这里指命运;尤:责怪;归罪)。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8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解释 极深极大的仇恨。

出处 元 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19新仇旧恨 [ xīn chóu jiù hèn ]

解释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20食肉寝皮 [ shí ròu qǐn pí ]

解释 吃他们的肉;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21誓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22罪孽深重 [ zuì niè shēn zhòng ]

解释 孽:恶事;罪过。罪恶极重。也作“罪恶深重”。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流贼》:“上以其罪恶深重,非他盗比,磔于西市。”

23抱头大哭 [ bào tóu dà kū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24切齿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释 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25恨入骨髓 [ hèn rù gǔ suí ]

解释 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26碎尸万段 [ suì shī wàn duàn ]

解释 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林冲喝道:‘你这个害民强盗,我早晚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

27疾之如仇 [ jí zhī rú chóu ]

解释 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出处 《晋书·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

28此恨绵绵 [ cǐ hèn mián mián ]

解释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9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30深入骨髓 [ shēn rù gǔ suǐ ]

解释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见丘岳重伤,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31挫骨扬灰 [ cuò gǔ yáng huī ]

解释 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32恨如头醋 [ hèn rú tóu cù ]

解释 比喻非常可恶,令人痛恨。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家人、婆娘,两天要打八顿。这些人都恨如头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