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偷的成语

形容偷的成语


1偷偷摸摸 [ tōu tōu mō mō ]

解释 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

2偷天换日 [ tōu tiān huàn rì ]

解释 暗中把天日换了。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3偷梁换柱 [ tōu liáng huàng zhù ]

解释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过潇湘馆来。”

4偷鸡摸狗 [ tōu jī mō gǒu ]

解释 指小偷小摸。也指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5鼠窃狗盗 [ shǔ qiè gǒu dào ]

解释 窃:偷。像老鼠小量窃取;像狗钻洞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6偷东摸西 [ tōu dōng mō xī ]

解释 指小偷小摸。

出处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那个弟子孩,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吧。”

7明抢暗偷 [ míng qiǎng àn tōu ]

解释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出处 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8盗玉窃钩 [ dào yù qiè gōu ]

解释 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9趁火打劫 [ chèn huǒ dǎ jié ]

解释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出处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10为非作歹 [ wéi fēi zuò dǎi ]

解释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11规规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解释 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12监守自盗 [ jiān shǒu zì dào ]

解释 监守:看管;盗:盗窃。盗窃自己经管的财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13违法乱纪 [ wéi fǎ luàn jì ]

解释 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出处 任斌武《无声的浩歌》:“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违法乱纪事件。”

14掩耳盗铃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释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15鸡鸣狗盗 [ jī míng gǒu dào ]

解释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16打家劫舍 [ dǎ jiā jié shè ]

解释 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17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8偷工减料 [ tōu gōng jiǎn liào ]

解释 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19假公济私 [ jiǎ gōng jì sī ]

解释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20兵不厌诈 [ bīng bù yàn zhà ]

解释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21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22老老实实 [ lǎo lǎo shí shí ]

解释 指为人诚实、本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23苟且偷生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解释 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

出处 宋 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24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25鼠窃狗偷 [ shǔ qiè gǒu tōu ]

解释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鼠窃狗偷之徒,何足虑哉。”

26安分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27窃窃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解释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28贪赃枉法 [ tān zāng wǎng fǎ ]

解释 贪赃:官吏接受贿赂;枉法:歪曲和违背法律。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29手零脚碎 [ shǒu líng jiǎo suì ]

解释 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道你是聪明的卓氏,我道你是俊俏西施,怎肯便手零脚碎窃金赀,这都是崔通来妄指。”

30偷香窃玉 [ tōu xiāng qiè yù ]

解释 指美丽的年青女性。比喻男女之间私下的爱情往来。尤指男子在外勾引妇女。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31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释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32贼眉鼠眼 [ zéi méi shǔ yǎn ]

解释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出处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33落草为寇 [ luò cǎo wéi kòu ]

解释 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落草为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34江洋大盗 [ jiāng yáng dà dào ]

解释 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

35梁上君子 [ liáng shàng jūn zǐ ]

解释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36窃据要津 [ qiè jù yào jīn ]

解释 比喻用阴谋手段占据重要的职位。

出处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若夫暗藏之汪精卫则招摇过市,窃据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会。”

37坑蒙拐骗 [ kēng méng guǎi piàn ]

解释 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出处 《文汇报》1986.7.19:“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

38窃钩窃国 [ qiè gōu qiè guó ]

解释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39窃窃细语 [ qiè qiè xì yǔ ]

解释 窃窃:偷偷;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40诲盗诲淫 [ huì dào huì yín ]

解释 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招致别人来偷盗;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也是引诱别人来调戏。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

出处 《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41忍辱偷生 [ rěn rǔ tōu shēng ]

解释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42偷奸取巧 [ tōu jiān qǔ qiǎo ]

解释 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不付出力气而得到好处。

43洗劫一空 [ xǐ jié yī kōng ]

解释 洗劫、抢光。

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五章:“他要把奇珍斋的全部存货、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赚回来的钱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块大洋了!”

44忙里偷闲 [ máng lǐ tōu xián ]

解释 偷:抽出;闲:空闲。比喻在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

出处 宋 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45鼠偷狗盗 [ shǔ tōu gǒu dào ]

解释 同“鼠窃狗盗”。

出处 清·无名氏《陆沉痛》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46鼠盗狗窃 [ shǔ dào gǒu qiè ]

解释 同“鼠窃狗盗”。

出处 《北齐书·薛掓传》:“杲鼠盗狗窃,非有远志,宜先讨颢。”

47奉公如法 [ fèng gōng rú fǎ ]

解释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48明火持杖 [ míng huǒ chí zhàng ]

解释 同“明火执仗”。

出处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49大盗窃国 [ dà dào qiè guó ]

解释 窃:盗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50诡衔窃辔 [ guǐ xián qiè pèi ]

解释 诡衔:吐出马嚼;窃辔:摆脱笼头。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受束缚。

出处 庄周《庄子 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51送暖偷寒 [ sòng nuǎn tōu hán ]

解释 见“送暖偷寒”。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52仰屋窃叹 [ yǎng wū qiè tàn ]

解释 窃:私自。仰望屋顶,私自叹息。形容处于困境,无可奈何。

出处 《资治通鉴·汉纪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

53钻穴逾墙 [ zuān xué yú qiáng ]

解释 穴:洞。逾:越过。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54窥牖小儿 [ kuī yǒu xiǎo ér ]

解释 窥牖:从窗上向屋里偷看。后多形容小偷。

出处 晋·张华《博物志》第三卷:“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55妙手空空 [ miào shǒu kōng kōng ]

解释 指小偷,也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玉公子》:“昨有妙手空空,伏兄卧室,窥伺久矣。”

56帘窥壁听 [ lián kuī bì tīng ]

解释 帘:布帘;窥:偷看;壁:墙壁;听:偷听。指窃听与偷看。

出处 宋 何坦《西畴常言》:“步远则有前导,燕坐则毋帘窥壁听。”

57窃时肆暴 [ qiè shí sì bào ]

解释 老鼠放肆地偷吃东西。比喻得势时胡作非为,横行霸道。

58拔葵啖枣 [ bá kuí dàn zǎo ]

解释 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出处 唐 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

59盗跖之物 [ dào zhí zhī wù ]

解释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60犬吠之警 [ quǎn fèi zhī jǐng ]

解释 指抢劫、偷窃之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61窃衣取温 [ qiè yī qǔ wēn ]

解释 窃:偷取。比喻用不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益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62密约偷期 [ mì yuē tōu qī ]

解释 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

63潜窃阳剽 [ qián qiè yáng piāo ]

解释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出处 明·方孝孺《答张廷璧书》:“今天下学者靡靡焉,惟习之所同;潜窃阳剽,无所顾忌。”

64狐鸣狗盗 [ hú míng gǒu dào ]

解释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出处 《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65窃势拥权 [ qiè shì yōng quán ]

解释 窃:盗取。盗用别人的权势。

出处 《晋书·王国宝传论》:“窃势拥权,黩明王之彝典;穷奢纵侈,假凶竖之余威。”

66窃窃偶语 [ qiè qiè ǒu yǔ ]

解释 窃窃:偷偷;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出处 《金史·唐括辩传》:“每窃窃偶语,不知议何事。”

67狼贪鼠窃 [ láng tān shǔ qiè ]

解释 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出处 明 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68鬻驽窃价 [ yù nú qiè jià ]

解释 谦词。谓劣货而获优评。

出处 唐·黄滔《蒋先锋》:“昨者赍持恶赋,刺谒清尘,本期刘子俊待以盖瓯之地,陆士衡处置于抚掌之间,岂期以寸获长,鬻驽窃价。”

69椎埋狗窃 [ zhuī mái gǒu qiè ]

解释 谓抢杀偷盗,不务正业。

出处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自绛灌至申屠嘉,皆向时棰埋狗窃之人。”

70窃窃诩诩 [ qiè qiè xǔ xǔ ]

解释 窃窃:暗中,私下。形容暗自夸耀

出处 明·方孝孺《与赵伯钦书》:“而习俗卑下,学者祰于旧闻,不复知有学术,窃窃诩诩,苟且自恕。”

71窃簪之臣 [ qiè zān zhī chén ]

解释 簪:簪子。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

出处 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72鼠窜狗盗 [ shǔ cuàn gǒu dào ]

解释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

出处 《隋书·高祖纪》:“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