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越来越熟悉的成语

形容越来越熟悉的成语


1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2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驾轻就熟 [ jià qīng jiù shú ]

解释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4熟能生巧 [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

解释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31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5如数家珍 [ rú shǔ jiā zhēn ]

解释 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出处 《清朝野史大观 郭生始创戏院》:“吴县王鹤琴先生耆年硕德,与谈吴中掌故,则掀髯抵掌,如数家珍。”

6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7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解释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8轻车熟路 [ qīng chē shú lù ]

解释 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9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释 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10老马识途 [ lǎo mǎ shí tú ]

解释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1似曾相识 [ sì céng xiāng shí ]

解释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出处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了若指掌 [ liǎo ruò zhǐ zhǎng ]

解释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13朝夕相处 [ zhāo xī xiāng chǔ ]

解释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出处 孙犁《秀露集·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14久病成医 [ jiǔ bìng chéng yī ]

解释 人病久了;也就像医生一样熟知医理药性。比喻经过多次磨难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 楚 屈原《九间 惜育》:“九折臂而成医兮。”汉 王逸注:“言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15家喻户习 [ jiā yù hù xí ]

解释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余以《琵琶》虽极天工人巧,终是传奇一家语。当今家喻户习,故易于动人。”

16目知眼见 [ mù zhī yǎn jiàn ]

解释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17安于所习 [ ān yú suǒ xí ]

解释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18烂若披掌 [ làn ruò pī zhǎng ]

解释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客止》:“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19看生见长 [ kàn shēng jiàn zhǎng ]

解释 亲眼看着某人的出生和长大。形容对某人非常熟悉。

出处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他在我隔壁住,从小里看生见长的。”

20得心应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21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释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2游刃有余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释 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3相见恨晚 [ xiāng jiàn hèn wǎn ]

解释 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形容与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24滚瓜烂熟 [ gǔn guā làn shú ]

解释 滚圆的瓜熟透了。形容朗读和背诵非常流利纯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25雪中送炭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释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6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7知己知彼 [ zhī jǐ zhī bǐ ]

解释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28不得而知 [ bù dé ér zhī ]

解释 得:能够。无从知道。

出处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29清清楚楚 [ qīng qīng chǔ chǔ ]

解释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30耳熟能详 [ ěr shú néng xiáng ]

解释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出处 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31手到擒来 [ shǒu dào qín lái ]

解释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32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33白头偕老 [ bái tóu xié lǎo ]

解释 白头:指头发全白了;偕:共同;老:老年。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

出处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34管窥蠡测 [ guǎn kuī lǐ cè ]

解释 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狭窄、片面;见识肤浅。

出处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35人地生疏 [ rén dì shēng shū ]

解释 疏:不熟悉。初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人、环境、习俗都不熟悉。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36生死与共 [ shēng sǐ yǔ gòng ]

解释 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彼此情谊深重。

出处 《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37熟门熟路 [ shú mén shú lù ]

解释 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

38惺惺相惜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解释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39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解释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40应付裕如 [ yìng fù yù rú ]

解释 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出处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他跟随白大夫将近一年的时间,见习过上千次的大小手术,许多许多大手术他都应付裕如,很有经验了。”

41识途老马 [ shí tú lǎo mǎ ]

解释 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2物是人非 [ wù shì rén fēi ]

解释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43初来乍到 [ chū lái zhà dào ]

解释 刚刚来到。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9章:“行走在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上,少平倒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缩手缩脚。”

44烂如指掌 [ làn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其父成璧,亦异人,少为群盗,未尝读书识之无,乃古今之世代治乱,是非成败,烂如指掌。”

45料敌若神 [ liào dí ruò shén ]

解释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 《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46白首如新 [ bái shǒu rú xīn ]

解释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出处 宋 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47会者不忙 [ huì zhě bù máng ]

解释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48轻车熟道 [ qīng chē shú dào ]

解释 见“轻车熟路”。

出处 续范亭《莫干山》:“轻车熟道寻秋去,偕友傍午发临安。”

49会家不忙 [ huì jiā bù máng ]

解释 见“会者不忙”。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强逼我们凿天,人言道:‘会家不忙’,我们别样事倒做过,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

50熟路轻辙 [ shú lù qīng zhé ]

解释 驾轻快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

出处 宋·张榘《摸鱼儿·为赵懒窝寿》词:“君看取,世道羊肠曲折,依然熟路轻辙。”

51如指诸掌 [ rú zhǐ zhū zhǎng ]

解释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出处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