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点子多的成语

形容点子多的成语


1老谋深算 [ lǎo móu shēn suàn ]

解释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2诡计多端 [ guǐ jì duō duān ]

解释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3千方百计 [ qiān fāng bǎi jì ]

解释 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

出处 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4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释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5阴谋诡计 [ yīn móu guǐ jì ]

解释 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6心术不正 [ xīn shù bù zhèng ]

解释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宫曰:‘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7鬼计百端 [ guǐ jì bǎi duān ]

解释 见“鬼计多端”。

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卷十:“关云长《三上张翼德书》云:‘操之鬼计百端,非羽智缚,安有今日!’”

8诡变多端 [ guǐ biàn duō duān ]

解释 诡变:狡诈多变;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 宋 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

9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解释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10神机妙算 [ shén jī miào suàn ]

解释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出处 宋 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11无计可施 [ wú jì kě shī ]

解释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12包藏祸心 [ bāo cáng huò xīn ]

解释 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13南柯一梦 [ nán kē yī mèng ]

解释 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14不怀好意 [ bù huái hào yì ]

解释 怀:包藏。没安好心。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15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释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6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17群策群力 [ qún cè qún lì ]

解释 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18图谋不轨 [ tú móu bù guǐ ]

解释 谋划超出常规或法度的事。图:谋;图谋:暗中谋划;轨:法度;准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祸及门户。”

19束手无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解释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20心怀鬼胎 [ xīn huái guǐ tāi ]

解释 心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坏主意。鬼胎:比喻不可告人的念头。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谁知素梅心怀鬼胎,只是长吁短叹,好生愁闷,默默归房去了。”

21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释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22想方设法 [ xiǎng fāng shè fǎ ]

解释 尽量想办法。

出处 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23异想天开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异:奇异、奇特;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荒唐。或指解放思想。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刑部书吏得了他的贿赂,便异想天开的设出一个法来。”

24笑里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释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25鬼头鬼脑 [ guǐ tóu guǐ nǎo ]

解释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26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27浮想联翩 [ fú xiǎng lián piān ]

解释 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鸟飞一样。指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

出处 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28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29多谋善断 [ duō móu shàn duàn ]

解释 多作谋划;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30聪明智慧 [ cōng míng zhì huì ]

解释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31鬼计多端 [ guǐ jì duō duān ]

解释 谓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出处 《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鬼,一本作“诡”。

32能征惯战 [ 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

解释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法聪早当此际,遥遥地望见,果是会相持,能征惯战,不慌不紧不忙,果手疾眼辨。”

33发擿奸伏 [ fā tì jiān fú ]

解释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