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有仇必报的成语

形容有仇必报的成语


1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释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3不共戴天 [ bù gòng dài tiān ]

解释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4以毒攻毒 [ yǐ dú gōng dú ]

解释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出处 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5睚眦必报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释 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6小肚鸡肠 [ xiǎo dù jī cháng ]

解释 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7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解释 极深极大的仇恨。

出处 元 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8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9以牙还牙 [ yǐ yá huán yá ]

解释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出处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10以眼还眼 [ yǐ yǎn huán yǎn ]

解释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出处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11报仇雪耻 [ bào chóu xuě chǐ ]

解释 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12以暴易暴 [ yǐ bào yì bào ]

解释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13鼠肚鸡肠 [ shǔ dù jī cháng ]

解释 犹言鼠腹鸡肠。

出处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14恩怨分明 [ ēn yuàn fēn míng ]

解释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15请君入瓮 [ qǐng jūn rù wèng ]

解释 君:人的尊称;瓮:陶制的大坛子。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她自己。

出处 唐 张鷟《朝野佥载 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16目中无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释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 《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17势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18恩将仇报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释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19金无足赤 [ jīn wú zú chì ]

解释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出处 宋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20公报私仇 [ gōng bào sī chóu ]

解释 借公事来报私仇;是一种很卑劣的行径。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今日又将我家人收留谋死了他,正好公报私仇,却饶不得!”

21爱憎分明 [ ài zēng fēn míng ]

解释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处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22怀恨在心 [ huái hèn zài xīn ]

解释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23血海深仇 [ xuè hǎi shēn chóu ]

解释 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24苦大仇深 [ kǔ dà chóu shēn ]

解释 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苦大仇深的家底。”

25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26报仇雪恨 [ bào chóu xuě hèn ]

解释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27以德报怨 [ yǐ dé bào yuàn ]

解释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8誓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29冤冤相报 [ yuān yuān xiāng bào ]

解释 佛家语;认为冤仇终会有报应。也指仇人互相报复。

出处 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又谁知苍天有眼,偏争他来早来迟,到今日冤冤相报,解愁眉顿作欢眉。”

30以血洗血 [ yǐ xuè xǐ xuè ]

解释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出处 《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31犯而不校 [ fàn ér bù jiào ]

解释 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2寸步不让 [ cùn bù bù ràng ]

解释 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出处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33横刀跃马 [ héng dāo yuè mǎ ]

解释 犹言横戈跃马。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34切骨之仇 [ qiè gǔ zhī chóu ]

解释 形容仇恨极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经眼,即便认得。”

35借身报仇 [ jiè shēn bào chóu ]

解释 见“借交报仇”。

出处 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

36枕戈尝胆 [ zhěn gē cháng dǎn ]

解释 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出处 南朝·梁·沈初明《劝进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纬天,沉明内断,横剑泣血,枕戈尝胆。”

37枕戈饮胆 [ zhěn gē yǐn dǎn ]

解释 见“枕戈尝胆”。

出处 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

38十年生聚 [ shí nián shēng jù ]

解释 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39三户亡秦 [ sān hù wáng qín ]

解释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40借交报仇 [ jiè jiāo bào chóu ]

解释 帮助别人报仇。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

41嚼穿龈血 [ jiáo chuān yín xuè ]

解释 形容十分仇恨。

出处 宋 文天祥《满江红 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42寝苫枕干 [ qǐn shān zhěn gàn ]

解释 谓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43枕干之雠 [ zhěn gàn zhī chóu ]

解释 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44抱怨雪耻 [ bào yuàn xuě chǐ ]

解释 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出处 《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45枕戈饮血 [ zhěn gē yǐn xuè ]

解释 枕着武器,咽着血泪。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愤同仇。”

46探丸借客 [ tàn wán jiè kè ]

解释 《汉书·酷吏传·尹赏》:“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侠杀人报仇。

出处 《汉书·酷吏传·尹赏》:“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