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问的成语

形容问的成语


1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解释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2答非所问 [ dá fēi suǒ wèn ]

解释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3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4问寒问暖 [ wèn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出处 康濯《我在乡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亲热的不行。”

5问长问短 [ wèn cháng wèn duǎn ]

解释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

6不敢问津 [ bù gǎn wèn jīn ]

解释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7人多势众 [ rén duō shì zhòng ]

解释 人多势力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8问心无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解释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9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0人浮于事 [ rén fú yú shì ]

解释 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1无人问津 [ wú rén wèn jīn ]

解释 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

出处 晋 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人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济济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释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容很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出处 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13青红皂白 [ qīng hóng zào bái ]

解释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14座无虚席 [ zuò wú xū xí ]

解释 虚: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15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16兴师问罪 [ xīng shī wèn zuì ]

解释 宣布对方罪状;发兵讨伐。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兴、动:发动;师:军队;众:大队人马。

出处 宋 沈括《梦溪笔谈》:“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17嘘寒问暖 [ xū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出处 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18寻花问柳 [ xún huā wèn liǔ ]

解释 随意漫游;玩赏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诱玩弄妇女;特指宿娼狎妓。寻:探访。

出处 唐 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炯,问柳寻花到野处。”

19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20万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释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出处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21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2寻根究底 [ xún gēn jiū dǐ ]

解释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23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24僧多粥少 [ sēng duō zhōu shǎo ]

解释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25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26比肩继踵 [ bǐ jiān jì zhǒng ]

解释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7不问不闻 [ bù wèn bù wén ]

解释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28刨根问底 [ páo gēn wèn dǐ ]

解释 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29望闻问切 [ wàng wén wèn qiē ]

解释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出处 《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30众口纷纭 [ zhòng kǒu fēn yún ]

解释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31人来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32穷根究底 [ qióng gēn jiū dǐ ]

解释 追究事物的根底。

出处 巴金《秋》:“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

33扪心自问 [ mén xīn zì wèn ]

解释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出处 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34不相闻问 [ bù xiāng wén wèn ]

解释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35挨肩擦背 [ āi jiān cā bèi ]

解释 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紧紧挨着;也形容人多而拥挤。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

36投石问路 [ tóu shí wèn lù ]

解释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37答问如流 [ dá wèn rú liú ]

解释 答:回答。形容答对流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38盘根究底 [ pán gēn jiū dǐ ]

解释 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出处 郭沫若《残春及其他 牧羊哀话三》:“我失悔我不应该盘根究底,这样地苦了他。”

39方方面面 [ fāng fāng miàn miàn ]

解释 事情或事物的多面。

出处 张贤亮《青春期》:“使我直到如今才突然发现她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与我不同,与这个可恶的世界不同。”

40访亲问友 [ fǎng qīn wèn yǒu ]

解释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

出处 茅盾《子夜>后记》:“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

41你来我往 [ nǐ lái wǒ wǎng ]

解释 相互来往。多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43回::“胡深就把大刀抵住,你东我西,你来我往,战上五十余合。”

42问羊知马 [ wèn yáng zhī mǎ ]

解释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43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解释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44发言盈庭 [ fā yán yíng tíng ]

解释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45比肩叠踵 [ bǐ jiān dié zhǒng ]

解释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出处 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沈旧人,胜朝遗耈,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46比肩叠迹 [ bǐ jiān dié jì ]

解释 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出处 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47采风问俗 [ cǎi fēng wèn sú ]

解释 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出处 清 俞蛟《梦厂杂著 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48吊死问生 [ diào sǐ wèn shēng ]

解释 吊:吊祭;问:问候,慰问。吊祭死者,慰问活人。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

49不问皂白 [ bù wèn zào bái ]

解释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 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50问罪之师 [ wèn zuì zhī shī ]

解释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 《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51项背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

解释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52寻踪觅迹 [ xún zōng mì jì ]

解释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

53勤学好问 [ qín xué hǎo wèn ]

解释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54掎裳连袂 [ jǐ cháng lián mèi ]

解释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出处 宋·刘从义《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靓妆,继日以掎裳连袂。”

55挨山塞海 [ āi shān sè hǎi ]

解释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56挨三顶五 [ āi sān dǐng wǔ ]

解释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第五卷:“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

57抚躬自问 [ fǔ gōng zì wèn ]

解释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58此问彼难 [ cǐ wèn bǐ nán ]

解释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

59肩摩袂接 [ jiān mó mèi jiē ]

解释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宋濂《赠传神陈德颜序》:“余自近岁以来,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谢绝已久。”

60问鼎中原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

解释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61不相问闻 [ bù xiāng wèn wén ]

解释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62丙吉问牛 [ bǐng jí wèn niú ]

解释 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63东捱西问 [ dōng ái xī wèn ]

解释 谓四处探问、打听。

出处 《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64不问青红皂白 [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 ]

解释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