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两难的成语

形容两难的成语


1骑虎难下 [ qí hǔ nán xià ]

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2举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释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3左右为难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释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4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释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5进退两难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释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处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6进退维谷 [ jìn tuì wéi gǔ ]

解释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 《诗经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7思前想后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解释 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8不尴不尬 [ bù gān bù gà ]

解释 “不”是衬字;无实际意义;尴尬:不自然。形容事情或举动不正常、不三不四。也形容处境窘迫;办事被动;左右为难。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薛蝌)及见了宝蟾这种鬼鬼祟祟不尴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

9欲罢不能 [ yù bà bù néng ]

解释 罢:停;歇。想停止却又收不住。指因各种原因(包括迫于形势)无法中止。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0不上不下 [ bù shàng bù xià ]

解释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11进退狼狈 [ jìn tuì láng bèi ]

解释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12进退为难 [ jìn tuì wéi nán ]

解释 见“进退两难”。

出处 《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13进退失据 [ jìn tuì shī jù ]

解释 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

出处 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14进退两端 [ jìn tuì liǎng duān ]

解释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15进退触篱 [ jìn tuì chù lí ]

解释 见“进退触籓”。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16进退惟谷 [ jìn tuì wéi gǔ ]

解释 见“进退维谷”。

出处 《晋书·殷仲堪传》:“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惟谷。’”

17进退路穷 [ jìn tuì lù qióng ]

解释 犹言进退无路。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丕进退路穷,乃谋于群僚。”

18进退跋疐 [ jìn tuì bá zǔ ]

解释 犹言进退两难。

出处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19羝羊触藩 [ dī yáng chù fān ]

解释 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周易 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20羝羊絓棘 [ dī yáng guà jí ]

解释 羝羊:公羊;絓:绊住。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章炳麟《哀陆军学生》:“进退道穷,羝羊絓棘。”

21跋胡疐尾 [ bá hú zhì wěi ]

解释 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诗 豳风 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22跋前踬后 [ bá qián zhì hòu ]

解释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唐 韩愈《昌黎集 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23跋前踕后 [ bá qián jié hòu ]

解释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24进退狐疑 [ jìn tuì hú yí ]

解释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出处 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25进退触籓 [ jìn tuì chù zǔ ]

解释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

26无所适从 [ wú suǒ shì cóng ]

解释 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宋 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27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释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28弃之可惜 [ qì zhī kě xī ]

解释 扔掉它未免可惜。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29同甘共苦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释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30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31不明不白 [ bù míng bù bái ]

解释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32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33动辄得咎 [ dòng zhé dé jiù ]

解释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34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释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35同舟共济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释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36无路可走 [ wú lù kě zǒu ]

解释 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

37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解释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8迟疑不决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释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出处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39寸步难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解释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出处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40左右两难 [ zuǒ yòu liǎng nán ]

解释 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

41左支右绌 [ zuǒ zhī yòu chù ]

解释 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42进退无门 [ jìn tuì wú mén ]

解释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出处 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43进退无路 [ jìn tuì wú lù ]

解释 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

出处 《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44进退失措 [ jìn tuì shī cuò ]

解释 见“进退无措”。

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诋诃,进退失措者,莫不群笑,声闻于外。”

45生死相依 [ shēng sǐ xiāng yī ]

解释 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出处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

46硬着头皮 [ yìng zhé tóu pí ]

解释 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7回:“以后更难相处,只好硬着头皮,老着脸子,追踪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旧的殷勤伺候。”

47去住两难 [ qù zhù liǎng nán ]

解释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出处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48踌躇不决 [ chóu chú bù jué ]

解释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49进退触藩 [ jìn tuì chù fān ]

解释 触:碰撞;藩:屏障,篱笆。前进后退都碰到障碍。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 《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50进退双难 [ jìn tuì shuāng nán ]

解释 见“进退两难”。

出处 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51进退无措 [ jìn tuì wú cuò ]

解释 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

出处 明·宋濂《元史·忠义列传二》:“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噪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黼帅将士奋击,发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无算,余舟散走。”

52前跋后疐 [ qián bá hòu máo ]

解释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

出处 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淆,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顾。”

53进退无途 [ jìn tuì wú tú ]

解释 同“进退无路”。

出处 《魏书·郦范传》:“腹背受敌,进退无途,虽有韩白,恐无全理。”

54进退迍邅 [ jìn tuì chù zǔ ]

解释 犹言进退两难。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甘受些饥寒苦楚,怎当的进退迍邅。”

55跋前疐后 [ bá qián zhì hòu ]

解释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56进退狼跋 [ jìn tuì láng bá ]

解释 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57进退无据 [ jìn tuì wú jù ]

解释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出处 《后汉书 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58进退失踞 [ jìn tuì shī jù ]

解释 同“进退无据”。

出处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七章:“万一赵季和与之勾结,使其乘我之瑕,蹈我之隙,则我四面皆敌,进退失踞。”

59进退唯谷 [ jìn tuì wéi gǔ ]

解释 见“进退维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

60进退亡据 [ jìn tuì wáng jù ]

解释 同“进退无据”。

出处 《魏书·袁翻传》:“且三雍异所,复乖卢蔡之义;进退亡据,何用经通?”

61疐后跋前 [ zhì hòu bá qián ]

解释 疐:同“踬”,颠踬;跋:踏,踩。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两造交哄,势极汹汹,我政府疐后跋前,莫知所适。”

62义无旋踵 [ yì wú xuán zhǒng ]

解释 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比喻退缩。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亦作“义不旋踵”。

出处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63进退惟咎 [ jìn tuì wéi jiù ]

解释 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

出处 唐·道宣《统论前议优劣并赞》:“披沥丹款,未纡黄道,进退惟咎,投措靡由。”

64高不成低不就 [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 ]

解释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出处 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