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害羞的成语

形容害羞的成语


1面红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解释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2无地自容 [ wú dì zì róng ]

解释 容:容纳;容身。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处 《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3惺惺作态 [ xīng xīng zuò tài ]

解释 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惺惺:虚伪的样子。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却仍惺惺作态。”

4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5妄自尊大 [ wàng zì zūn dà ]

解释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6老羞成怒 [ l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释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7耳红面赤 [ ěr hóng miàn chì ]

解释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8脸红耳赤 [ liǎn hóng ěr chì ]

解释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出处 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9羞人答答 [ xiū rén dā dā ]

解释 答答:害羞的样子。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10忸怩不安 [ niǔ ní bù ān ]

解释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出处 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11脸红耳热 [ liǎn hóng ěr rè ]

解释 见“脸红耳赤”。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听得老太太说完了,越觉得脸红耳热,连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这都是媳妇一时偏执,惹出老太太气来。’”

12无地可容 [ wú dì kě róng ]

解释 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窘迫。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可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

13愧悔无地 [ kuì huǐ wú dì ]

解释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

14羞花闭月 [ xiū huā bì yuè ]

解释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5汗颜无地 [ hàn yán wú dì ]

解释 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

出处 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16自觉形秽 [ zì jué xíng huì ]

解释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17桃羞杏让 [ táo xiū xìng ràng ]

解释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18面无惭色 [ miàn wú cán sè ]

解释 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19面红耳热 [ miàn hóng ěr rè ]

解释 见“面红耳赤”。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20顾影惭形 [ gù yǐng cán xíng ]

解释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出处 晋 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21包羞忍耻 [ bāo xiū rěn chǐ ]

解释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出处 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22汗流洽衣 [ hàn liú qià yī ]

解释 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出处 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奖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23顾景惭形 [ gù jǐng cán xíng ]

解释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出处 三国·魏·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

24面红面绿 [ miàn hóng miàn lǜ ]

解释 见“面红面赤”。

出处 《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25无地自处 [ wú dì zì chǔ ]

解释 犹无地自容。

出处 《宋书·刘堪传》:“合门惭惧,无地自处。”

26无地自厝 [ wú dì zì cuò ]

解释 犹无地自容。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27知羞识廉 [ zhī xiū shí lián ]

解释 羞:羞愧。廉:廉耻。指人知道羞愧、廉耻。形容有修养。

出处 明·汤显祖《紫钗记·玉工伤感》:“小妮子非抛闪,知羞识廉。”

28低眉垂眼 [ dī méi chuí yǎn ]

解释 低着头,垂着眼。形容害羞的样子。

出处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29赧颜汗下 [ nǎn yán hàn xià ]

解释 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之过情,令人赧颜汗下。”

30烟视媚行 [ yān shì mèi xíng ]

解释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出处 《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31无容身之地 [ wú róng shēn zhī dì ]

解释 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

32胆小如鼠 [ dǎn xiǎo rú shǔ ]

解释 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胆小怕事。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33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

解释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34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释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35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36心惊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解释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37若有所思 [ ruò yǒu suǒ sī ]

解释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出处 唐 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38含苞待放 [ hán bāo dài fàng ]

解释 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39锋芒逼人 [ fēng máng bī rén ]

解释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40回眸一笑 [ huí móu yī xiào ]

解释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1闭月羞花 [ bì yuè xiū huā ]

解释 闭: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42羞羞答答 [ xiū xiū dā dā ]

解释 答答:羞愧的样子。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43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释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44嫣然一笑 [ yān rán yī xiào ]

解释 嫣然:美好的样子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的样子。也作“嫣然而笑”。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舍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45言谈举止 [ yán tán jǔ zhǐ ]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46下不了台 [ xià bù le tái ]

解释 指在人前受窘。

出处 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47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解释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48忸忸怩怩 [ niǔ niǔ ní ní ]

解释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颜厚有忸怩。”

49面红面赤 [ miàn hóng miàn chì ]

解释 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50绿草如茵 [ lǜ cǎo rú yīn ]

解释 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51无所措手 [ wú suǒ cuò shǒu ]

解释 见“无所错手足”。

出处 《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52爱口识羞 [ ài kǒu shí xiū ]

解释 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

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53羞口羞脚 [ xiū kǒu xiū jiǎo ]

解释 羞:难为情。口和脚都感到害羞。形容言谈举止不大胆。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

54无所措手足 [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

解释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