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接近成功的成语

形容接近成功的成语


1捕风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释 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2一衣带水 [ yī yī dài shuǐ ]

解释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出处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3势均力敌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释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4唯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释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5战战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释 战战:恐惧得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6敬而远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解释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7炙手可热 [ zhì shǒu kě rè ]

解释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出处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8近水楼台 [ jìn shuǐ lóu tái ]

解释 指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优越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一般作“近水楼台先得月”。

出处 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9一蹴而就 [ yī cù ér jiù ]

解释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出处 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10功败垂成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解释 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出处 《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11大功告成 [ dà gōng gào chéng ]

解释 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12如临深渊 [ rú lín shēn yuān ]

解释 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出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3左邻右舍 [ zuǒ lín yòu shè ]

解释 左右的邻居。指相邻的地区、部门、单位等。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

14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5死气沉沉 [ sǐ qì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16高不可攀 [ gāo bù kě pān ]

解释 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出处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17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18促膝谈心 [ cù xī tán xīn ]

解释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19功成名就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

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20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21大获全胜 [ dà huò quán shèng ]

解释 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22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释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3旗开得胜 [ qí kāi dé shèng ]

解释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24日薄西山 [ rì bó xī shān ]

解释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25水到渠成 [ shuǐ dào qú chéng ]

解释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26相差无几 [ xiāng chà wú jǐ ]

解释 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27若即若离 [ ruò jí ruò lí ]

解释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28风烛残年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解释 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29马到成功 [ mǎ dào chéng gōng ]

解释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30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解释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处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31紧追不舍 [ jǐn zhuī bù shě ]

解释 使差距接近,势均力敌。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二章:“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紧追不舍。”

32近朱者赤 [ jìn zhū zhě chì ]

解释 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出处 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33不死不活 [ bù sǐ bù huó ]

解释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34和蔼近人 [ hé ǎi jìn rén ]

解释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 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35咫尺天涯 [ zhǐ chǐ tiān yá ]

解释 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出处 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36触手可及 [ chù shǒu kě jí ]

解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37近在眉睫 [ jìn zài méi jié ]

解释 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样。也形容事情紧迫。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38高高在上 [ gāo gāo zài shàng ]

解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39一箭之地 [ yī jiàn zhī dì ]

解释 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

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40依山傍水 [ yī shān bàng shuǐ ]

解释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出处 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41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42半死半活 [ bàn sǐ bàn huó ]

解释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43日落西山 [ rì luò xī shān ]

解释 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 《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44燎原烈火 [ liáo yuán liè huǒ ]

解释 燎:燃烧;原:原野。烧遍广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发展不可抵挡的力量。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45冬日可爱 [ dōng rì kě ài ]

解释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46凛若秋霜 [ lǐn ruò qiū shuāng ]

解释 同“凛若冰霜”。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

47平易近民 [ píng yì jìn mín ]

解释 见“平易近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48相去几何 [ xiāng qù jǐ hé ]

解释 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出处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49相去天渊 [ xiāng qù tiān yuān ]

解释 天渊:天与深渊。比喻二者相差太远,差别极大。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渊;一圣一狂,亦判若黑白也。”

50眉睫之内 [ méi jié zhī nèi ]

解释 形容近在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51蔼然可亲 [ ǎi rán kě qīn ]

解释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52视若路人 [ shì ruò lù rén ]

解释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伦,灭绝天理。”

53距人千里 [ jù rén qiān lǐ ]

解释 距:通“拒”,拒绝。形容傲气十足,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54不即不离 [ bù jí bù lí ]

解释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出处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55不可向迩 [ bù kě xiàng ěr ]

解释 迩:近。不可接近。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56咫尺千里 [ zhǐ chǐ qiān lǐ ]

解释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出处 唐 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57居心险恶 [ jū xīn xiǎn è ]

解释 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58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59指日成功 [ zhǐ rì chéng gōng ]

解释 谓不久即可成功。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60比肩而立 [ bǐ jiān ér lì ]

解释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61相去咫尺 [ xiāng qù zhǐ chǐ ]

解释 咫:1咫=8寸;咫尺:距离很近。形容距离很短或相差很小。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饶氏妇》:“相去咫尺,而莫见其形貌。”

62移船就岸 [ yí chuán jiù àn ]

解释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不愁不先到手。”

63耳不离腮 [ ěr bù lí sāi ]

解释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出处 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64西山日薄 [ xī shān rì bó ]

解释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出处 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65避难就易 [ bì nán jiù yì ]

解释 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出处 《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66随踵而至 [ suí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67雾鬓风鬟 [ wù bìn fēng huán ]

解释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 宋 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68风烛之年 [ fēng zhú zhī nián ]

解释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69风鬟雾鬓 [ fēng huán wù bìn ]

解释 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 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70凛若冰霜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 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71客客气气 [ kè kè qì qì ]

解释 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72倚翠偎红 [ yǐ cuì wēi hóng ]

解释 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

73凛如霜雪 [ lǐn rú shuāng xuě ]

解释 同“凛若冰霜”。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是她那艳如桃李之中却又凛如霜雪,对了光儿好似照着了那秦宫宝镜一般,晃得人胆气生寒,眼光不定。”

74去就之际 [ qù jiù zhī jì ]

解释 就:接近。指进退的分寸。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以至于此。”

75攀高接贵 [ pān gāo jiē guì ]

解释 谓攀附结交高贵的人。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不是我攀高接贵,由他每说短论长。”

76偎红倚翠 [ wēi hóng yǐ cuì ]

解释 谓亲狎女色;狎妓。

出处 宋·陶榖《清异录·偎红倚翠大师》:“李煜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煜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煜乘醉大书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

77抱布贸丝 [ bào bù mào sī ]

解释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8燎原之火 [ liáo yuán zhī huǒ ]

解释 燎原:火烧原野。大火。比喻气势壮大的群众运动。

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79西山日迫 [ xī shān rì pò ]

解释 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堪叹的是西山日迫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兰聚。”

80避害就利 [ bì hài jiù lì ]

解释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出处 《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81高不可登 [ gāo bù kě dēng ]

解释 登:升,上。高得不能到达。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出处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82临水登山 [ lín shuǐ dēng shān ]

解释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出处 唐·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况乎人生天地,岳镇东驱,良时美景,始云蒸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83临池学书 [ lín chí xué shū ]

解释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 《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4冬日夏云 [ dōng rì xià yún ]

解释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85功堕垂成 [ gōng duò chuí chéng ]

解释 功:成功;堕:通“隳”,毁坏;垂:接近,将近;成: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棋决雌雄》:“侵地无方,攻城记屈,遭回转觉难发,功堕垂成,怎能勾冲击唐突?”

86挨肩擦脸 [ āi jiān cā liǎn ]

解释 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狎昵之状。

出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65回:“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

87清和平允 [ qīng hé píng yǔn ]

解释 平允:性情平和。形容性情温和。

出处 《晋书·齐献王攸传》:“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

88炙手而热 [ zhì shǒu ér rè ]

解释 炙:烤。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出处 《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

89腹有鳞甲 [ fù yǒu lín jiǎ ]

解释 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90萧郎陌路 [ xiāo láng mò lù ]

解释 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出处 唐·崔郊《赠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91鞭擗向里 [ biān pǐ xiàng lǐ ]

解释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出处 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92鞭擗进里 [ bīān pǐ jìn lǐ ]

解释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节奏》:“第三是生理学的假说……这种假说,是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之起源。这觉得很能鞭擗进里了。”

93鞭辟向里 [ biān bì xiàng lǐ ]

解释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出处 明 王守仁《寄邹谦之书》:“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94鞭辟着里 [ biān bì zhuó lǐ ]

解释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出处 清 李颙《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于外,原不曾鞭辟着里,真参实悟。”

95鞭辟近里 [ biān bì jìn lǐ ]

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 宋 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

96不可抗拒 [ bù kě kàng jù ]

解释 不能抵抗并拒绝

出处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97近火先焦 [ jìn huǒ xiān jiāo ]

解释 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98不可乡迩 [ bù kě xiāng ěr ]

解释 见“不可向迩”。

出处 《左传·庄公十四年》:“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99弃同即异 [ qì tóng jí yì ]

解释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