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思考很久的成语

形容人思考很久的成语


1思前想后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解释 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2左思右想 [ zuǒ sī yòu xiǎng ]

解释 形容反复思考。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左思右想,放心不下。”

3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4绞尽脑汁 [ jiǎo jìn nǎo zhī ]

解释 绞:挤;用;尽:完。形容用尽了心机;想尽了一切办法。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5深思熟虑 [ shēn sī shú lǜ ]

解释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出处 《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6冥思苦想 [ míng sī kǔ xiǎng ]

解释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出处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刘谊辉把烟头丢到地上,冥思苦想,搜破脑袋也想不出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

7巴前算后 [ bā qián suàn hòu ]

解释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日的好。”

8苦心积虑 [ kǔ xīn jī lǜ ]

解释 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考。费尽心思长时间的思考问题。

出处 《清史稿·文苑传·申涵光》:“孙奇逢谓其苦心积虑,阅历深而动忍孰。”

9千思万虑 [ qiān sī wàn lǜ ]

解释 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出处 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

10迁思回虑 [ qiān sī huí lǜ ]

解释 形容反复思考。

出处 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

11老谋深算 [ lǎo móu shēn suàn ]

解释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12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13当机立断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释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出处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14辗转反侧 [ zhǎn zhuǎn fǎn cè ]

解释 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 《诗经 周南 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5别有用心 [ bié yǒu yòng xīn ]

解释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出处 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言语之处,真别有用心处。”

16发人深省 [ fā rén shēn xǐng ]

解释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

出处 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17七情六欲 [ qī qíng liù yù ]

解释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18三纲五常 [ sān gāng wǔ cháng ]

解释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19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释 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0处心积虑 [ chǔ xīn jī lǜ ]

解释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 《穀梁传 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21掉以轻心 [ diào yǐ qīng xīn ]

解释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出处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22粗制滥造 [ cū zhì làn zào ]

解释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23朝思暮想 [ zhāo sī mù xiǎng ]

解释 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恋情。

出处 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24灵机一动 [ líng jī yī dòng ]

解释 灵机:灵巧;灵活的心思。形容灵敏机智;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25不假思索 [ bù jiǎ sī suǒ ]

解释 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出处 宋 黄榦《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26若有所思 [ ruò yǒu suǒ sī ]

解释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出处 唐 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27一分为二 [ yī fēn wéi èr ]

解释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出处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28梦寐以求 [ mèng mèi yǐ qiú ]

解释 寐:睡着。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

出处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9耐人寻味 [ nài rén xún wèi ]

解释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出处 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30好谋善断 [ hào móu shàn duàn ]

解释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31大处着眼 [ dà chù zhuó yǎn ]

解释 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32从长计议 [ cóng cháng jì yì ]

解释 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33冲昏头脑 [ chōng hūn tóu nǎo ]

解释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34深谋远虑 [ shēn móu yuǎn lǜ ]

解释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35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释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36当断不断 [ dāng duàn bù duàn ]

解释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7多谋善断 [ duō móu shàn duàn ]

解释 多作谋划;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38用心良苦 [ yòng xīn liáng kǔ ]

解释 费劲心血

出处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39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解释 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 《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40反复推敲 [ fǎn fù tuī qiāo ]

解释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出处 《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

41行成于思 [ xíng chéng yú sī ]

解释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2敢想敢干 [ gǎn xiǎng gǎn gàn ]

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出处 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43敢想敢说 [ gǎn xiǎng gǎn shuō ]

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出处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44发人深思 [ fā rén shēn sī ]

解释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 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发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

45千思万想 [ qiān sī wàn xiǎng ]

解释 无数遍的思索、考虑。犹言千思万虑。形容用心极苦。

出处 明 袁宏道《去吴七牍 乞归稿一》:“千思万想,惟有乞休归田一节,可以慰此朝夕悬望之情而已耳。”

46费尽心思 [ fèi jìn xīn sī ]

解释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47千思百虑 [ qiān sī bǎi lǜ ]

解释 虑:思考。形容反复思考。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1回:“我正思量白小姐,千思百虑再无计策,不想今日有这等的好机会送将来,可谓天从人愿。”

48沉思熟虑 [ chén sī shú lǜ ]

解释 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出处 茅盾《虹》:“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49熟读深思 [ shú dú shēn sī ]

解释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出处 宋·苏轼《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0长虑顾后 [ cháng lǜ gù hòu ]

解释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出处 荀况《荀子 荣辱》:“彼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

51苦思冥想 [ kǔ sī míng xiǎng ]

解释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出处 巴金《创作回忆录 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52冥思苦索 [ míng sī kǔ suǒ ]

解释 冥:深沉;苦:尽力地;用心地。冥思:深沉地考虑。深沉而费心地思索。多形容不作实地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而绞尽脑汁地想象问题。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外编二》:“谢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53殚精毕思 [ dān jīng bì sī ]

解释 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出处 《清史稿·宁完我传》:“臣敢不殚精毕思,用效驽钝。”

54熟读精思 [ shú dú jīng sī ]

解释 熟:经久而深入;精:专一,深入。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出处 《宋史·徐中行传》:“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功苦食淡。”

55行思坐筹 [ xíng sī zuò chóu ]

解释 见“行思坐想”。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56深思极虑 [ shēn sī jí lǜ ]

解释 虑:思考。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出处 《邹智传》:“愿陛下以宰相为股肱,以谏官为耳目,以正人君子为腹心,深思极虑,定宗社长久之计,则大纲正矣。”

57殚精竭思 [ dān jīng jié sī ]

解释 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出处 清·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有志于文章者,将殚精竭思于此乎?”

58殚心竭虑 [ dān xīn jié lǜ ]

解释 殚:竭尽;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出处 《清史稿·耆英传》:“二十六年,京察,以殚心竭虑坐镇海疆。”

59殚心积虑 [ dān xīn jī lǜ ]

解释 殚:竭尽;积:聚;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伦·五福》:“必至殚心积虑者数十年,捐去三纲五常,绝去七情六欲,费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关痛痒。”

60周游列国 [ zhōu yóu liè guó ]

解释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

出处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61远虑深思 [ yuǎn lǜ shēn sī ]

解释 深远的思虑。

出处 汉·崔寔《政论》:“昔圣王远虑深思,患民情之难防,忧奢淫之害政。”

62多谋善虑 [ duō móu shàn lǜ ]

解释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出处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63行思坐想 [ xíng sī zuò xiǎng ]

解释 谓不停地思考。

出处 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64熟思审处 [ shú sī shěn chǔ ]

解释 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许小琴分司》:“盖芍友遇事必熟思审处,计出万全而后行。”

65魂销目断 [ hún xiāo mù duàn ]

解释 谓情思凄苦。

出处 唐·严休复《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诗:“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

66沉谋研虑 [ chén móu yán lǜ ]

解释 犹深谋熟虑。

出处 宋·苏舜钦《复辨》:“不亲烦务,而专以沉谋研虑,将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业也。”

67竭尽心力 [ jié jìn xīn lì ]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68耳食之言 [ ěr shí zhī yán ]

解释 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69能谋善断 [ néng móu shàn duàn ]

解释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70研精覃思 [ yán jīng tán sī ]

解释 研:研究;精:细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出处 《尚书序》:“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

71瞻前思后 [ zhān qián sī hòu ]

解释 思前想后,反复思考。

出处 清·无名氏《玉娇梨》第14回:“又缘道途修阻,不能趋侍膝前,仰承教训,遂致孤身流落,有堕家声。瞻前思后,惭愧何堪!”

72才大心细 [ cái dà xīn xì ]

解释 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细密。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0回:“加写‘才大心细,能负责任’两考语。”

73感时抚事 [ gǎn shí fǔ shì ]

解释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出处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74多谋少断 [ duō móu shǎo duàn ]

解释 谋:计谋,计策;判:判断。富于谋略,但缺少决断。

出处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有为不能有守,好用权术,多谋少断。”

75研精致思 [ yán jīng zhì sī ]

解释 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出处 《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

76拈断髭须 [ niān duàn zī xū ]

解释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5回:“因为这种拈断髭须的音调,在这个书斋里,不容易听到的。”

77学问思辨 [ xué wèn sī biàn ]

解释 学习,追究,思考,分辨。指做学问要学习、探究、思考、分辨。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78伫结之情 [ zhù jié zhī qíng ]

解释 伫:贮积。积于内心的思念之情。形容思念之情极为深切。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愿单出一相见,以写伫结之情。”

79三思而后行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

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