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人有能力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有能力的成语


1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2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3如鱼得水 [ rú yú dé shuǐ ]

解释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4游刃有余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释 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汗马功劳 [ hàn mǎ gōng láo ]

解释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出处 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6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释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7名列前茅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解释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8呼风唤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解释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出处 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9能文能武 [ néng wén néng wǔ ]

解释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10洁身自好 [ jié shēn zì hào ]

解释 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11无坚不摧 [ wú jiān bù cuī ]

解释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能摧毁。

出处 《旧唐书 孔巢文传》:“(田)乃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12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3面面俱到 [ miàn miàn jù dào ]

解释 俱:都。各方面都照顾到。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但重点不突出;很一般化。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14谋事在人 [ móu shì zài rén ]

解释 谋:谋划;安排。计划安排事情是属于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15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16心灵手巧 [ xīn líng shǒu qiǎo ]

解释 心和手都非常灵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17所向无敌 [ suǒ xiàng wú dí ]

解释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18攻无不克 [ gōng wú bù kè ]

解释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19能上能下 [ néng shàng néng xià ]

解释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20战无不胜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释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21口碑载道 [ kǒu bēi zài dào ]

解释 口碑:众口称颂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载:充满。群众的称颂一路上都能听得到。形容到处受人称赞。

出处 明 张煌言《甲辰九月狱中感怀三首(其一)》:“口碑载道是还非,谁识蹉跎心事违?”

22精明能干 [ jīng míng néng gàn ]

解释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 《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23精锐之师 [ jīng ruì zhī shī ]

解释 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出处 《后汉书·铫期传》:“明公据山河之固,拥精锐之师,以顺万人思汗之心,则天下谁人不从?”

24伏虎降龙 [ fú hǔ xiáng lóng ]

解释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25材德兼备 [ cái dé jiān bèi ]

解释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出处 《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26材优干济 [ cái yōu gàn jǐ ]

解释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出处 《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27能谋善断 [ néng móu shàn duàn ]

解释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28奇才异能 [ qí cái yì néng ]

解释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29得心应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30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31后生可畏 [ hòu shēng kě wèi ]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2雄才大略 [ xióng cái dà lüè ]

解释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33劳苦功高 [ láo kǔ gōng gāo ]

解释 劳苦:劳累辛苦。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34百战百胜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解释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35左右逢源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解释 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36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37凤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释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38随机应变 [ suí jī yìng biàn ]

解释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情况;应:应付;变:变化。

出处 《旧唐书 郭孝恪传》:“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39先见之明 [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解释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40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41长生不老 [ cháng shēng bù lǎo ]

解释 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出处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42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43为民除害 [ wèi mín chú hài ]

解释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44行之有效 [ xíng zhī yǒu xiào ]

解释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出处 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45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46不同凡响 [ bù tóng fán xiǎng ]

解释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47文武双全 [ wén wǔ shuāng quán ]

解释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 《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48驾轻就熟 [ jià qīng jiù shú ]

解释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49金玉满堂 [ jīn yù mǎn táng ]

解释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50应付自如 [ yìng fù zì rú ]

解释 处理事情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出处 邹韬奋《经历 英文的学习》:“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必须完全了解全课的情节,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

51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52降龙伏虎 [ xiáng lóng fú hǔ ]

解释 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元 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53多才多艺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释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54风云际会 [ fēng yún jì huì ]

解释 风云:指难得的好时机;际会:适时地遇合。在难得的好时机适时地相遇。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

出处 唐 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

55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56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57炉火纯青 [ lú huǒ chún qīng ]

解释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58轻车熟路 [ qīng chē shú lù ]

解释 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59功成名就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

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60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释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61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解释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出处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62后起之秀 [ hòu qǐ zhī xiù ]

解释 秀:特异;优秀。指从后辈中成长起来优秀人物。

出处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63曲尽其妙 [ qū jìn qí miào ]

解释 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出处 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64栋梁之材 [ dòng liáng zhī cái ]

解释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出处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65莫测高深 [ mò cè gāo shēn ]

解释 莫:不能。无法测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难以揣测其高深奥妙。也可以讽刺故弄玄虚以迷惑别人者。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66八面玲珑 [ bā miàn líng lóng ]

解释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出处 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67才貌双全 [ cái mào shuāng quán ]

解释 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

出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68胜任愉快 [ shèng rèn yú kuài ]

解释 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炎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69藏龙卧虎 [ cáng lóng wò hǔ ]

解释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出处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70好谋善断 [ hào móu shàn duàn ]

解释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71敢作敢为 [ gǎn zuò gǎn wéi ]

解释 做事果敢,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出处 明 王士性《广志绎 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

72绰有余裕 [ chuò yǒu yú yù ]

解释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73有识之士 [ yǒu shí zhī shì ]

解释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74无往不胜 [ wú wǎng bù shèng ]

解释 往:到。所到之处;没有不胜利的。指在各处都行得通;办得好;能取得成功。

出处 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连长,我们军民一心,就无往不胜!”

75七步之才 [ qī bù zhī cái ]

解释 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76八斗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释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77惊人之举 [ jīng rén zhī jǔ ]

解释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78势不可挡 [ shì bú kě dǎng ]

解释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

出处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79风流才子 [ fēng liú cái zǐ ]

解释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出处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80才气过人 [ cái qì guò rén ]

解释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81名利双收 [ míng lì shuāng shōu ]

解释 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真是名利双收,再好没有。”

82各尽所能 [ gè jìn suǒ néng ]

解释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83能者多劳 [ néng zhě duō láo ]

解释 能干的人多干事;多受劳累。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84功成名遂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 ]

解释 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出处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85不拘细行 [ bù jū xì xíng ]

解释 犹不拘小节。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86笔头生花 [ bǐ tóu shēng huā ]

解释 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87妙手丹青 [ miào shǒu dān qīng ]

解释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88风华绝代 [ fēng huá jué dài ]

解释 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出处 《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89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90敢作敢当 [ gǎn zuò gǎn dāng ]

解释 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5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

91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92辩才无碍 [ biàn cái wú ài ]

解释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 《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93灵蛇之珠 [ líng shé zhī zhū ]

解释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出处 《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94兴云致雨 [ xīng yún zhì yǔ ]

解释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出处 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95巾帼奇才 [ jīn guó qí cái ]

解释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据这景象,岂但是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

96际会风云 [ jì huì fēng yún ]

解释 遭逢到好的际遇。

出处 《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论》:“赵莹际会风云,优游藩辅。”

97倚马可待 [ yǐ mǎ kě dài ]

解释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 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98梦笔生花 [ mèng bǐ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99国士无双 [ guó shì wú shuāng ]

解释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