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竹子很多的成语

形容竹子很多的成语


1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释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释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出处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3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4青梅竹马 [ qīng méi zhú mǎ ]

解释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处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5朴实无华 [ pǔ shí wú huá ]

解释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出处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6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7郁郁葱葱 [ yù yù cōng cōng ]

解释 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恢国》:“初者,苏伯阿望春陵气郁郁葱葱。”

8雨后春笋 [ yǔ hòu chūn sǔn ]

解释 春雨以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出处 宋 张耒《柯山集 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9生机勃勃 [ shēng jī bó bó ]

解释 生机: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出处 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10成竹在胸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

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11坚韧不拔 [ jiān rèn bù bá ]

解释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出处 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12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13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14宁折不弯 [ nìng zhé bù wān ]

解释 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出处 《齐民要术 卷五 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15茂林修竹 [ mào lín xiū zhú ]

解释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16竹报平安 [ zhú bào píng ān ]

解释 指平安家信。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

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17傲然挺立 [ ào rán tǐng lì ]

解释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出处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18竹苞松茂 [ zhú bāo sōng mào ]

解释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出处 《诗经 小雅 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19竹柏异心 [ zhú bǎi yì xīn ]

解释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出处 《楚辞 东方朔〈七谏 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20茂林深篁 [ mào lín shēn huáng ]

解释 深篁:丛生的竹林。茂密高大的树林竹丛。

出处 清·顾禄《桐桥倚焯录》第一卷:“虎丘山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

21竹篱茅舍 [ zhú lí máo shě ]

解释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出处 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22弹丝品竹 [ tán sī pǐn zhú ]

解释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 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23竹烟波月 [ zhú yān bō yuè ]

解释 烟:烟雾。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

出处 唐·白居易《池上篇》序:“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子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

24哀丝豪竹 [ āi sī háo zhú ]

解释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出处 唐 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25丝竹管弦 [ sī zhú guǎn xián ]

解释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6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出处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27忍辱负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释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28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9劳而无功 [ láo ér wú gōng ]

解释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30盛气凌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释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31亲密无间 [ qīn mì wú jiàn ]

解释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32步步高升 [ bù bù gāo shēng ]

解释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33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释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出处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34崇山峻岭 [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解释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出处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35坚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解释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36罄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37能屈能伸 [ néng qū néng shēn ]

解释 屈:弯曲;伸:伸直。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负。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38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解释 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

出处 《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39不解之缘 [ bù jiě zhī yuán ]

解释 解:解散。不可分开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出处 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40自强不息 [ zì qiáng bù xī ]

解释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出处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1淋漓尽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解释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出处 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42生机盎然 [ shēng jī àng rán ]

解释 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

43长年累月 [ cháng nián lěi yuè ]

解释 长年:整年;年复一年;累月:一月又一月。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很久。

出处 高缨《云崖初暖》:“她连一眼也不看那长年累月死尸般坐在火塘边的阿侯蛤嫫。”

44哗众取宠 [ huá zhòng qǔ chǒng ]

解释 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45密不可分 [ mì bù kě fēn ]

解释 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46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47刚柔相济 [ gāng róu xiāng jì ]

解释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处 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48古往今来 [ gǔ wǎng jīn lái ]

解释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49东西南北 [ dōng xī nán běi ]

解释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50节节败退 [ jié jié bài tuì ]

解释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

51拿定主意 [ ná dìng zhǔ yì ]

解释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52磬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53竹头木屑 [ zhú tóu mù xiè ]

解释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 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54破竹之势 [ pò zhú zhī shì ]

解释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武帝》:“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

55竹篮打水 [ zhú lán dǎ shuǐ ]

解释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出处 唐 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56竹马之交 [ zhú mǎ zhī jiāo ]

解释 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指小孩当马骑着的竹竿。

出处 唐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57竹马之友 [ zhú mǎ zhī yǒu ]

解释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出处 《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58鸠车竹马 [ jiū chē zhú mǎ ]

解释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出处 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

59枝叶扶疏 [ zhī yè fú shū ]

解释 扶疏:繁茂纷披的样子。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可用来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用来形容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 汉 扬雄《解嘲》:“顾默然而作《太玄》五千言,枝叶扶疏,独说数十余万言。”

60天真无邪 [ tiān zhēn wú xié ]

解释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61柔情似水 [ róu qíng sì shuǐ ]

解释 柔情:温柔的感情。像水一样温柔细腻。

出处 宋·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62荒山野岭 [ huāng shān yě lǐng ]

解释 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岭,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63东南竹箭 [ dōng nán zhú jiàn ]

解释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出处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64调弦品竹 [ tiáo xián pǐn zhú ]

解释 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出处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65调丝弄竹 [ tiáo sī nòng zhú ]

解释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

出处 元·汤式《赠人》:“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66刀过竹解 [ dāo guò zhú jiě ]

解释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67吹竹弹丝 [ chuí zhú dàn sī ]

解释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出处 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未必不如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68罄竹难穷 [ qìng zhú nán qióng ]

解释 罄:尽,完;竹:竹子。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出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盖暴其罪状,罄竹难穷。”

69吹竹调丝 [ chuí zhú tiáo sī ]

解释 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70竹马之好 [ zhú mǎ zhī hǎo ]

解释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洒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71品竹调丝 [ pǐn zhú diào sī ]

解释 见“品竹调弦”。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柳耆卿]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

72品竹调弦 [ pǐn zhú tiáo xián ]

解释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一行行品竹调弦。”

73不求闻达 [ bù qiú wén dá ]

解释 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74谦谦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释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 《周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75品竹弹丝 [ pǐn zhú tán sī ]

解释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出处 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76岁寒三友 [ suì hán sān yǒu ]

解释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 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77破竹建瓴 [ pò zhú jiàn líng ]

解释 势如破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所向无敌。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由昔岭中峰直抵葛尔崖,实有破竹建瓴之势。”

78鲇鱼上竹 [ nián yú shàng zhú ]

解释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出处 宋·欧阳修《归田录》:“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79翠竹黄花 [ cuì zhú huáng huā ]

解释 指眼前境物。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80名垂竹帛 [ míng chuí zhú bó ]

解释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81垂名竹帛 [ chuí míng zhú bó ]

解释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 《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82尺竹伍符 [ chǐ zhú wǔ fú ]

解释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出处 明·方孝孺《书夷山稿序后》:“吾观四明蒋先生,羁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味其言如素处显位者,未尝有枯悴寒涩这态,是安可谓之穷士乎?”

83金石丝竹 [ jīn shí sī zhú ]

解释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84一竹竿打到底 [ yī zhú gān dǎ dào dǐ ]

解释 指一次就做成功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