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想得到却得不到的成语

形容想得到却得不到的成语


1望尘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解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2望洋兴叹 [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解释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3求之不得 [ qiú zhī bù dé ]

解释 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

出处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4痴人说梦 [ chī rén shuō mèng ]

解释 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

出处 宋 无名氏《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邪?”

5画饼充饥 [ huà bǐng chōng jī ]

解释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6痴心妄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释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7鞭长莫及 [ biān cháng mò jí ]

解释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8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解释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9一枕黄粱 [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

解释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出处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10不可企及 [ bù kě qǐ jí ]

解释 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出处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11瞠乎其后 [ chēng hū qí hòu ]

解释 瞠:瞪眼。在后面直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

出处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12百不获一 [ bǎi bù huò yī ]

解释 获:得到。一百个之中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极其难得。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50回:“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晓畅,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

13可望不可即 [ kě wàng bù kě jí ]

解释 望:远看;即:接近。望得见却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出处 元 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14可望而不可即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 ]

解释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出处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15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16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17事与愿违 [ shì yú yuàn wéi ]

解释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 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18信以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释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19出人意料 [ chū rén yì liào ]

解释 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表示情况非同寻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20高不可攀 [ gāo bù kě pān ]

解释 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出处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21跃跃欲试 [ yuè yuè yù shì ]

解释 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急切想试试。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席说,说得唐儿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22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释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23望眼欲穿 [ wàng yǎn yù chuān ]

解释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

出处 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24徒劳无功 [ tú láo wú gōng ]

解释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功效。

出处 宋 朱熹《诗集传》:“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25白日做梦 [ bái rì zuò mèng ]

解释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26朝思暮想 [ zhāo sī mù xiǎng ]

解释 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恋情。

出处 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27欲言又止 [ yù yán yòu zhǐ ]

解释 想说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28昙花一现 [ tán huā yī xiàn ]

解释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29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30胡言乱语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31牛鬼蛇神 [ niú guǐ shé shén ]

解释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 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32欲速不达 [ yù sù bù dá ]

解释 欲:想要。一味性急图快;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3黄粱美梦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

解释 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出处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34梦寐以求 [ mèng mèi yǐ qiú ]

解释 寐:睡着。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

出处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5望尘不及 [ wàng chén bù jí ]

解释 见“望尘莫及”。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36咫尺天涯 [ zhǐ chǐ tiān yá ]

解释 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出处 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37力不胜任 [ lì bù shèng rèn ]

解释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38百不一遇 [ bǎi bù yī yù ]

解释 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极其难得。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言立策成,终无咎悔,若此之事,百不一遇,其知之所见,万不及一也。”

39操奇计赢 [ cāo qí jì yíng ]

解释 奇:奇货;赢:赢利。形容商人囤积居奇,谋取厚利。

出处 清 章炳麟《读书后》:“虽闭关绝市,裹商人之足焉可也,又安得夫操奇计嬴,以成轻重之势者哉!”

40望穿秋水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

解释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41百世一人 [ bǎi shì yī rén ]

解释 指极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 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42打凤捞龙 [ dǎ fèng lāo lóng ]

解释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出处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43奔逸绝尘 [ bēn yì jué chén ]

解释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绝尘,急走也。”

44向若而叹 [ xiàng ruò ér tàn ]

解释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5钻冰求酥 [ zuān bīng qiú sū ]

解释 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出处 《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46爨桂炊玉 [ cuàn guì chuī yù ]

解释 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出处 宋 司马光《答刘蒙书》:“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

47称奇道绝 [ chēng qí dào jué ]

解释 觉得奇怪难得。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

48可望而不可及 [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

解释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出处 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