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交谈融洽的成语

形容交谈融洽的成语


1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释 投:契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2谈笑风生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

解释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出处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3打成一片 [ dǎ chéng yī piàn ]

解释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4水乳交融 [ shuǐ rǔ jiāo róng ]

解释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乳交融矣。”

5抵掌而谈 [ dǐ zhǎng ér tán ]

解释 指谈得很融洽。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

6凤协鸾和 [ fèng xié luán hé ]

解释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7亲密无间 [ qīn mì wú jiàn ]

解释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8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释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9天衣无缝 [ tiān yī wú fèng ]

解释 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 五代 前蜀 牛峤《灵怪录 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10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释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11融为一体 [ róng wéi yī tǐ ]

解释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12肝胆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解释 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出处 宋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13浑然一体 [ hún rán yī tǐ ]

解释 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出处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14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15形影不离 [ xíng yǐng bù lí ]

解释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16如胶似漆 [ rú jiāo sì qī ]

解释 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夜去明来,街坊上的人也都知了。”

17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解释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8相亲相爱 [ xiāng qīn xiāng ài ]

解释 互相之间十分亲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 明 王世贞《鸣凤记 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19情同手足 [ qíng tóng shǒu zú ]

解释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20天伦之乐 [ tiān lún zhī lè ]

解释 家人欢聚一堂;亲密友爱的乐趣。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出处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21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释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出处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22寸步不离 [ cùn bù bù lí ]

解释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出处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23唇齿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解释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24长枕大被 [ cháng zhěn dà bèi ]

解释 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年》:“上素友爱,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弟兄同寝。”

25说说笑笑 [ shuō shuō xiào xiào ]

解释 有说有笑,连说带笑。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我们在海船里头不耐烦寂寞,若得兄去,在船中说说笑笑,有甚难过的日子?”

26相敬如宾 [ xiāng jìng rú bīn ]

解释 宾:贵客。互相敬重就像与宾客相处一样。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27娓娓而谈 [ wěi wěi ér tán ]

解释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形容健谈。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28泰然自若 [ tài rán zì ruò ]

解释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出处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29和睦相处 [ hé mù xiāng chǔ ]

解释 睦:和好。邻国或邻居之间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30独来独往 [ dú lái dú wǎng ]

解释 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出处 明 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31珠联璧合 [ zhū lián bì hé ]

解释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32心有灵犀 [ xīn yǒu líng xī ]

解释 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3相得甚欢 [ xiāng dé shèn huān ]

解释 得:投合。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

出处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

34难割难分 [ nán gē nán fēn ]

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

35情投契合 [ qíng tóu qì hé ]

解释 同“情投意合”。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36相得无间 [ xiāng dé wú jiàn ]

解释 相得:彼此投合;间:嫌隙。彼此投合,没有隔阂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一旦相遇,遂不觉胶之投漆,相得无间,宜其倾倒之至也。”

37瑟调琴弄 [ sè tiáo qín nòng ]

解释 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出处 语出《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38瑟弄琴调 [ sè nòng qín tiáo ]

解释 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出处 语出《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39和和睦睦 [ hé hé mù mù ]

解释 指相处融洽友好。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你们为什么要这样?难道你们不能走到一块和和睦睦过日子吗?”

40宜室宜家 [ yí shì yí jiā ]

解释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41如鱼似水 [ rú yú sì shuǐ ]

解释 比喻关系融洽、亲密。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肤若冰雪,绰约似神仙。庄生不是好色之徒,却也十分相敬,真个如鱼似水。”

42融洽无间 [ róng qià wú jiàn ]

解释 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

出处 瞿秋白《文艺杂著 弟弟的信》:“他的哲学的所谓‘森林哲学’,应当与自然融洽无间的。”

43其乐融融 [ qí lè róng róng ]

解释 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44融融泄泄 [ róng róng xiè xiè ]

解释 融融:和乐的样子;泄泄:同“洩洩”,笑语杂沓的样子。形容大家在一起融洽愉快。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45意合情投 [ yì hé qíng tóu ]

解释 犹情投意合。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

46情投意洽 [ qíng tóu yì qià ]

解释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出处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47恩爱夫妻 [ ēn ài fū qī ]

解释 恩:亲爱。指相亲相爱的夫妻。

出处 汉 苏武《诗四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48伯埙仲篪 [ bó xūn zhòng chí ]

解释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出处 《诗经 小雅 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49敬业乐群 [ jìng yè yào qún ]

解释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50夜雨对床 [ yè yǔ duì chuáng ]

解释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出处 唐 郑谷《思图昉上人》:“每思闻净话,夜雨对绳床。”

51四时之气 [ sì shí zhī qì ]

解释 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52乳水交融 [ rǔ shuǐ jiāo róng ]

解释 融:融合。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出处 端木蕻良《曹雪芹》:“他对平郡王十分倍托,两人可说是乳水交融,合作无间。”

53水乳之契 [ shuǐ rǔ zhī qì ]

解释 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至伏肘腋之间,而为心腹之大患,托水乳之契,而藏钧距之深谋,则不知者或多矣。”

54情孚意合 [ qíng fú yì hé ]

解释 同“情投意合”。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

55松萝共倚 [ sōng luó gòng yǐ ]

解释 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我等本待和他琴瑟相谐,松萝共倚。争奈尘缘未断,蓦地思归。”

56情投意和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释 投:契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亲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气合”。

57心甜意洽 [ xīn tián yì qià ]

解释 洽:和谐。心中舒适,意愿和洽。形容心情愉悦、舒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宝玉正在这个心甜意洽之时,又兼姐妹们说说笑笑,哪里不肯吃?”

58拳中掿沙 [ quán zhōng nuò shā ]

解释 用手握沙,捏合不到一起。比喻不团结。

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便似水底捺瓜,亲子父便似拳中掿沙。”

59耦居无猜 [ ǒu jū wú cāi ]

解释 耦:通“偶”。住在一起,关系融洽,没有猜忌。

出处 清 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46首:“得与云、山、书、史,耦居无猜,不可谓非人生之幸。”

60和气致祥 [ hé qì zhì xiáng ]

解释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61欢若平生 [ huān ruò píng shēng ]

解释 平生:平素;平时。像平素久已相交一样地欢乐。

出处 清 张元赓《张氏卮言 陈友石》:“即邀至船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62吁咈都俞 [ xū fú dū yú ]

解释 见“都俞吁咈”。

出处 语本《书经·尧典》:“帝曰:‘吁!咈哉!’”语本《书经·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63都俞吁咈 [ dū yú xū fú ]

解释 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

出处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