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很污秽的成语

形容很污秽的成语


1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释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2见豕负涂 [ jiàn shǐ fù tú ]

解释 看见猪趴在路上。比喻肮脏污秽。

出处 《周易 暌》:“上九,暌孤,见豕负涂。”王弼注:“见豕负涂,甚可秽也。”

3不修边幅 [ bù xiū biān fú ]

解释 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4不干不净 [ bù gān bù jìng ]

解释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5饥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释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6乱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7捉襟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解释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8藏污纳垢 [ cáng wū nà gòu ]

解释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清 孙雨林《皖江血 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9乌烟瘴气 [ wū yān zhàng qì ]

解释 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出处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10面目全非 [ miàn mù quán fēi ]

解释 面目:样子;非:不是。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形容变化大得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陆判》:“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

11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12杯盘狼藉 [ bēi pán láng jí ]

解释 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13蓬头垢面 [ péng tóu gòu miàn ]

解释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出处 《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14洁身自好 [ jié shēn zì hào ]

解释 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15衣衫褴褛 [ yī shān lán lǚ ]

解释 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16衣不蔽体 [ yī bù bì tǐ ]

解释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17欲盖弥彰 [ yù gài mí zhāng ]

解释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18不堪入目 [ bù kān rù mù ]

解释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19污言秽语 [ wū yán huì yǔ ]

解释 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污言秽语嘲骂不说,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

20卑鄙龌龊 [ bēi bǐ wò chuò ]

解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出处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21灰头土脸 [ huī tóu tǔ liǎn ]

解释 谓面容污秽。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22掩鼻而过 [ yǎn bí ér guò ]

解释 掩:遮盖。捂着鼻子走开。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23穷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解释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4污泥浊水 [ wū ní zhuó shuǐ ]

解释 肮脏的泥;浑浊的水。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5肮肮脏脏 [ āng āng zāng zāng ]

解释 不干净。比喻卑鄙、丑恶。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

26淫辞秽语 [ yín cí huì yǔ ]

解释 淫:淫荡;秽:肮脏。指轻薄猥亵的下流话。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27灰头草面 [ huī tóu cǎo miàn ]

解释 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

出处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28清尘浊水 [ qīng chén zhuó shuǐ ]

解释 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9蓬头历齿 [ péng tóu lì chǐ ]

解释 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30蓬头跣足 [ péng tóu xiǎn zú ]

解释 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头跣足,随伴送饭。”

31除残去秽 [ chú cán qù huì ]

解释 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出处 《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32脏污狼藉 [ zāng wū láng jí ]

解释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33污手垢面 [ wū shǒu gòu miàn ]

解释 形容手脸都很肮脏。

34伐毛洗髓 [ fá máo xǐ suǐ ]

解释 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出处 清 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35风尘肮脏 [ fēng chén āng zāng ]

解释 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

36乌面鹄形 [ wū miàn hú xíng ]

解释 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出处 《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