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对敌人仇恨的成语

形容对敌人仇恨的成语


1不共戴天 [ bù gòng dài tiān ]

解释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2新仇旧恨 [ xīn chóu jiù hèn ]

解释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3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解释 极深极大的仇恨。

出处 元 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4苦大仇深 [ kǔ dà chóu shēn ]

解释 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苦大仇深的家底。”

5血海深仇 [ xuè hǎi shēn chóu ]

解释 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6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7刻骨仇恨 [ kè gǔ chóu hèn ]

解释 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骨仇恨?”

8誓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9不解之仇 [ bù jiě zhī chóu ]

解释 解除不了的仇恨。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10旧恨新仇 [ jiù hèn xīn chóu ]

解释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 南唐·冯延巳《采桑子·二》词:“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11令人发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释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出处 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12恩将仇报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释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13势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14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15睚眦必报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释 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16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17同仇敌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18报仇雪恨 [ bào chóu xuě hèn ]

解释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19反目成仇 [ fǎn mù chéng chóu ]

解释 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20食肉寝皮 [ shí ròu qǐn pí ]

解释 吃他们的肉;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21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22切齿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释 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23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释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24恨入骨髓 [ hèn rù gǔ suí ]

解释 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25千仇万恨 [ qiān chóu wàn hèn ]

解释 指数不清的仇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与君一把无名火,烧尽千愁万恨。”

26切骨之仇 [ qiè gǔ zhī chóu ]

解释 形容仇恨极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经眼,即便认得。”

27焚骨扬灰 [ fén gǔ yáng huī ]

解释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出处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28视如寇仇 [ shì rú kòu chóu ]

解释 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9怨入骨髓 [ yuàn rù gǔ suǐ ]

解释 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出处 《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30眼中拔钉 [ yǎn zhōng bá dīng ]

解释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出处 《新五代史 杂传八 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31深仇积恨 [ shēn chóu jī hèn ]

解释 深:重大,深重;积:积久而成。极深持久的仇恨。

出处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32疾之如仇 [ jí zhī rú chóu ]

解释 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出处 《晋书·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

33不世之仇 [ bù shì zhī chóu ]

解释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仇恨。

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业,汲汲于心,以图恢复。”

34不同戴天 [ bù tóng dài tiān ]

解释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出处 《公羊传 庄公四年》“讳与仇狩也”汉何休注:“《礼》,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35嚼穿龈血 [ jiáo chuān yín xuè ]

解释 形容十分仇恨。

出处 宋 文天祥《满江红 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36贸首之雠 [ mào shǒu zhī chóu ]

解释 形容仇恨极深,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贸,通“牟”。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雠也。”

37深仇重怨 [ shēn chóu zhòng yuàn ]

解释 怨:仇恨。极深极大的仇恨。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在邻近闹攘一下当然不会成什么深仇重怨。”

38枕干之雠 [ zhěn gàn zhī chóu ]

解释 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39雨恨云愁 [ yǔ hèn yún chóu ]

解释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出处 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40千愁万恨 [ qiān chóu wàn hèn ]

解释 千、万:形容多。极言愁苦怨恨之多。

出处 宋 杨万里《行路难》:“依欲与君子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41杯酒戈矛 [ bēi jiǔ gē máo ]

解释 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

出处 《负曝闲谈》第25回:“(华尚书)愣了一会,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42刻骨崩心 [ kè gǔ bēng xīn ]

解释 谓仇恨极深。

出处 《北史·隋越王侗传》:“朕所以刻骨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处自容。”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