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和自己想法一致的成语

形容和自己想法一致的成语


1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释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2殊途同归 [ shū tú tóng guī ]

解释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3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4心领神会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解释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出处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5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解释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处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6不谋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释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7意气相投 [ yì qì xiāng tóu ]

解释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出处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8气味相投 [ qì wèi xiāng tóu ]

解释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出处 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9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10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解释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11心有灵犀 [ xīn yǒu líng xī ]

解释 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2不谋而同 [ bù móu ér tóng ]

解释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出处 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13百喙如一 [ bǎi huì rú yī ]

解释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 清 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14众口如一 [ zhòng kǒu rú yī ]

解释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15不谋同辞 [ bù móu tóng cí ]

解释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 《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16万口一谈 [ wàn kǒu yī tán ]

解释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17云集响应 [ yún jí xiǎng yīng ]

解释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8英雄所见略同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

解释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出处 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19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20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释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21群策群力 [ qún cè qún lì ]

解释 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22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23众口一词 [ zhòng kǒu yī cí ]

解释 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 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24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25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释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6同仇敌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27同舟共济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释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28千千万万 [ qiān qiān wàn wàn ]

解释 形容为数极多。

出处 唐 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

29精诚团结 [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

解释 精诚:真诚。真心诚意;团结一致。

出处 《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30欣喜若狂 [ xīn xǐ ruò kuáng ]

解释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出处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1臭味相投 [ chòu wèi xiāng tóu ]

解释 坏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劣习气的人很合得来。

出处 宋 牟献《木兰花慢》:“不妨无蟹有监州,臭味喜相投。”

32和衷共济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释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出处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33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释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出处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34门当户对 [ mén dāng hù duì ]

解释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中卷:“个样村僧,岂是寻常种草?要得门当户对,还他景胜人奇。”

35意料之外 [ yì liào zhī wài ]

解释 没有想到的。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36合情合理 [ hé qíng hé lǐ ]

解释 符合情理。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37毁誉参半 [ huǐ yù cān bàn ]

解释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出处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管子亦毁誉参半。”

38言行一致 [ yán xíng yī zhì ]

解释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出处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39命中注定 [ mìng zhōng zhù dìng ]

解释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40所见略同 [ suǒ jiàn lüè tóng ]

解释 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出处 明·唐顺之《与王芳湖中丞书》:“愚意方欲经营,而来叙适反,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

41群威群胆 [ qún wēi qún dǎn ]

解释 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出处 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

42吴越同舟 [ wú yuè tóng zhōu ]

解释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43举国一致 [ jǔ guó yī zhì ]

解释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44万口一辞 [ wàn kǒu yī cí ]

解释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45比翼齐飞 [ bǐ yì qí fēi ]

解释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出处 晋 陆机《拟西北有高楼》:“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46万口一词 [ wàn kǒu yī cí ]

解释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

出处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47殊涂一致 [ shū tú yī zhì ]

解释 殊:不同的;涂:道路。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结局。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达到同一目的。

出处 《晋书·刁协传》:“夫大道宰匹,殊涂一致。”

48众口一辞 [ zhòng kǒu yī cí ]

解释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 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49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50异口同音 [ yì kǒu tóng yīn ]

解释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51同力协契 [ tóng lì xié qì ]

解释 犹言同心协力。

出处 《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52众虎同心 [ zhòng hǔ tóng xīn ]

解释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53范张鸡黍 [ fàn zhāng jī shǔ ]

解释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出处 《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54询谋佥同 [ xún móu qiān tóng ]

解释 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出处 《尚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

55伤心蒿目 [ shāng xīn hāo mù ]

解释 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