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识人的成语

形容识人的成语


1任人唯贤 [ rèn rén wéi xián ]

解释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出处 《尚书 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2自不量力 [ zì bù liàng lì ]

解释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3自惭形秽 [ zì cán xíng huì ]

解释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4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释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5真知灼见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释 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6知人善任 [ zhī rén shàn rèn ]

解释 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

出处 汉 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7浊泾清渭 [ zhuó jīng qīng wèi ]

解释 渭水清,泾水浊。比喻界限分明。

出处 《诗经 邶风 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8选贤举能 [ xuǎn xián jǔ néng ]

解释 选举贤人;荐举能人。

出处 《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此义不可不知也。”

9知微知彰 [ zhī wēi zhī zhāng ]

解释 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出处 《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10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1雄才大略 [ xióng cái dà lüè ]

解释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12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3以貌取人 [ yǐ mào qǔ rén ]

解释 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4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15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16知己知彼 [ zhī jǐ zhī bǐ ]

解释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17人尽其才 [ rén jìn qí cái ]

解释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

18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9不识时务 [ bù shí shí wù ]

解释 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20多才多艺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释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21恬不知耻 [ tián bù zhī chǐ ]

解释 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安然、满不在乎。

出处 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22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3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释 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24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25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释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26栋梁之材 [ dòng liáng zhī cái ]

解释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出处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27不识一丁 [ bù shí yī dīng ]

解释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28衣冠楚楚 [ yī guān chǔ chǔ ]

解释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整洁;鲜明)。

出处 《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29天下为公 [ tiān xià wéi gōng ]

解释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0量才录用 [ liàng cái lù yòng ]

解释 量:估量;衡量;录用:收录任用。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

出处 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划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31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32各种各样 [ gè zhǒng gè yàng ]

解释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出处 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33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34广开才路 [ guǎng kāi cái lù ]

解释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35彰明较著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

解释 极其明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36举贤使能 [ jǔ xián shǐ néng ]

解释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 《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37举贤任能 [ jǔ xián rèn néng ]

解释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 《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38独具慧眼 [ dú jù huì yǎn ]

解释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出处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赏者。”

39不识泰山 [ bù shí tài shān ]

解释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40量材录用 [ liàng cái lù yòng ]

解释 见“量才录用”。

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尔等果能悔悟来归,定然量材录用。”

41论德使能 [ lùn dé shǐ néng ]

解释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42白头如新 [ bái tóu rú xīn ]

解释 白头:头发白了;引申为时间久长;新:新交。从相识至头发白了;还同新交的朋友一样。意谓相知不深。常与“倾盖如故”搭配使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43眼内无珠 [ yǎn nèi wú zhū ]

解释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44量能授官 [ liàng néng shòu guān ]

解释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今陛下躬行大孝,鉴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45选贤任能 [ xuǎn xián rèn néng ]

解释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出处 《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46进贤任能 [ jìn xián rèn néng ]

解释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 《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47善解人意 [ shàn jiě rén yì ]

解释 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48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49进贤拔能 [ jìn xián bá néng ]

解释 犹言进贤任能。

出处 《魏书·任城王澄传》:“进贤拔能,重官人之举;标赏忠靖,旌养人之器。”

50拔犀擢象 [ bá xī zhuó xiàng ]

解释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 宋 王详《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鲜如克。”

51进贤进能 [ jìn xián jìn néng ]

解释 犹言进贤任能。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52进贤达能 [ jìn xián dá néng ]

解释 犹言进贤任能。

出处 汉·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53进贤用能 [ jìn xián yòng néng ]

解释 同“进贤任能”。

出处 《东观汉记·明帝纪》:“进贤用能,各得其所。”

54自觉形秽 [ zì jué xíng huì ]

解释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55以一知万 [ yǐ yī zhī wàn ]

解释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出处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56选贤与能 [ xuǎn xián yǔ néng ]

解释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出处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57野无遗贤 [ yě wú yí xián ]

解释 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 《尚书 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58使贤任能 [ shǐ xián rèn néng ]

解释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吾使贤任能,各殊其事,孤虚心高望,冀闻报复之谋,今咸匿声隐形,不闻其语,厥咎安在?”

59知章知微 [ zhī zhāng zhī wēi ]

解释 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

出处 晋·潘岳《杨仲武诔》:“笃生吾子,诞茂淑姿。克岐克嶷,知章知微。”

60知微知章 [ zhī wēi zhī zhāng ]

解释 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

出处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61阅人多矣 [ yuè rén duō yǐ ]

解释 形容人阅历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好坏以至于他的前程。

出处 《旧唐书·房玄龄传》:“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

62日慎一日 [ rì shèn yī rì ]

解释 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出处 《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63设官分职 [ shè guān fēn zhí ]

解释 职:职位,职权。设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职权。

出处 晋·左思《魏都赋》:“设官分职,营处署居。”

64甄奇录异 [ zhēn qí lù yì ]

解释 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出处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65南州冠冕 [ nán zhōu guān miǎn ]

解释 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出处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66玉尺量才 [ yù chǐ liáng cái ]

解释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 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