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成语

形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成语


1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解释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2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释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3叶公好龙 [ yè gōng hào lóng ]

解释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4阳奉阴违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释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 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5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解释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6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7表里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解释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 《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8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解释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处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9洁言污行 [ jié yán wū xíng ]

解释 洁:干净;污:污秽。洁净的言辞,污秽的行为。形容言行相违,表里不一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文学言行,虽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贞,不过高瞻下视,洁言污行,觞酒豆肉,迁延相让,辞小取大,鸡廉狼吞。”

10貌是心非 [ mào shì xīn fēi ]

解释 见“貌是情非”。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11打马虎眼 [ dǎ mǎ hu yǎn ]

解释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12貌是情非 [ mào shì qíng fēi ]

解释 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出处 《与僧正教》:“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

13三头两面 [ sān tóu liǎng miàn ]

解释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出处 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14出尔反尔 [ chū ěr fǎn ěr ]

解释 尔: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5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释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6运筹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解释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7虚情假意 [ xū qíng jiǎ yì ]

解释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18搬弄是非 [ bān nòng shì fēi ]

解释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19任劳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释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20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21趋炎附势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释 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22窃窃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解释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23绵里藏针 [ mián lǐ cáng zhēn ]

解释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24笑里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释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25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26翻云覆雨 [ fān yún fù yǔ ]

解释 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

出处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27耍两面派 [ shuǎ liǎng miàn pài ]

解释 耍两面手法,表里不一,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

出处 毛泽东《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

28面是背非 [ miàn shì bèi fēi ]

解释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29戳脊梁骨 [ chuō jǐ liáng gǔ ]

解释 在背后指责议论。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被人们当面无数次地训斥批判,也被人们背后无数次地戳脊梁骨。”

30外亲内疏 [ wài qīn nèi shū ]

解释 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31里挑外撅 [ lǐ tiǎo wài juē ]

解释 阳奉阴违,搬弄是非。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找那心眼儿实、不会里挑外撅的人,找那跟韩老六结仇结怨的,你多联络些人,抱成团体。”

32面从腹非 [ miàn cóng fù fēi ]

解释 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33色仁行违 [ sè rén xíng wéi ]

解释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34覆雨翻云 [ fù yǔ fān yún ]

解释 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出处 明 何景明《长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长久,覆雨翻云亦随手。”

35外巧内嫉 [ wài qiǎo nèi jí ]

解释 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翟义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之心。”

36三般两样 [ sān bān liǎng yàng ]

解释 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天下只是一个道理,更无三般两样。”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