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非常弱的成语

形容非常弱的成语


1无计可施 [ wú jì kě shī ]

解释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2乘风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出处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3千辛万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4在劫难逃 [ zài jié nán táo ]

解释 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出处 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5弱不禁风 [ ruò bù jīn fēng ]

解释 旧时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现指人体质虚弱。

出处 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6惨淡经营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释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7有气无力 [ yǒu qì wú lì ]

解释 气:气息;声音;力:力气;精神。形容气力衰弱;精神疲惫;有时形容做事没有劲头。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8欺软怕硬 [ qī ruǎn pà yìng ]

解释 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人;畏惧凶狠的人。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9知难而退 [ zhī nán ér tuì ]

解释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10苟延残喘 [ gǒu yán cán chuǎn ]

解释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残喘:临死前仅存的喘息。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

出处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11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12唾手可得 [ tuò shǒu kě dé ]

解释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出处 《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13大海捞针 [ dà hǎi lāo zhēn ]

解释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出处 明 王錂《春芜记 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14奄奄一息 [ yǎn yǎn yī xī ]

解释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15好事多磨 [ hǎo shì duō mó ]

解释 磨:艰难、障碍。指好的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许多波折。也指真挚的爱情经常经历曲折。

出处 宋 晁端礼《安公子》:“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

16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17积劳成疾 [ jī láo chéng jí ]

解释 劳:劳累;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18逆来顺受 [ nì lái shùn shòu ]

解释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19不可救药 [ bù kě jiù yào ]

解释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出处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20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释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1和衷共济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释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出处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22多灾多难 [ duō zāi duō nàn ]

解释 指灾难深重。

出处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23天各一方 [ tiān gè yī fāng ]

解释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出处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24娇小玲珑 [ jiāo xiǎo líng lóng ]

解释 娇小:娇媚小巧;玲珑:精巧透明的样子。形容体态窈窕;小巧灵活;多指女子的身材。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头倚绣枕,身裹锦衾,衾里面,紧贴身朝外睡着个娇小玲珑的妙人儿。”

25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解释 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6日薄西山 [ rì bó xī shān ]

解释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27柳暗花明 [ liǔ àn huā míng ]

解释 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出处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8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29海底捞针 [ hǎi dǐ lāo zhēn ]

解释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30瓮中捉鳖 [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

解释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31相持不下 [ xiāng chí bù xià ]

解释 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32繁花似锦 [ fán huā sì jǐn ]

解释 繁:多;锦:织有花纹的丝织品。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

出处 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33软弱无力 [ ruǎn ruò wú lì ]

解释 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

出处 巴金《我的故事》:“你看我是一个多么软弱无力的人。”

34面黄肌瘦 [ miàn huáng jī shòu ]

解释 面:脸;肌:肌肉;代指身体。面色发黄;身体消瘦。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 元 杨梓《霍光鬼谏》:“眼欺缩腮模样,面黄肌瘦形相。”

35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36寸步难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解释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出处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37手到擒来 [ shǒu dào qín lái ]

解释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38刀山火海 [ dāo shān huǒ hǎi ]

解释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处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39瘦骨嶙峋 [ shòu gǔ lín xún ]

解释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40骨瘦如柴 [ gǔ shòu rú chái ]

解释 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出处 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41奋发图强 [ fèn fā tú qiáng ]

解释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42弱不胜衣 [ ruò bù shèng yī ]

解释 瘦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43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44朽木难雕 [ xiǔ mù nán diāo ]

解释 见“朽木不可雕”。

出处 《南史·颜延之传》:“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

45楚楚可怜 [ chǔ chǔ kě lián ]

解释 楚楚:指幼树纤弱的样子;可怜:可爱。①本指幼松叶柔弱鲜嫩;惹人喜爱。②形容女子姿态娇柔妩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46气息奄奄 [ qì xī yǎn yǎn ]

解释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7老弱残兵 [ lǎo ruò cán bīng ]

解释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48趁人之危 [ chèn rén zhī wēi ]

解释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出处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49难分难解 [ nán fēn nán jiě ]

解释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卷:“为些风情事,做了出来,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忽然登第。”

50二话没说 [ èr huà méi shuō ]

解释 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动。

出处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正说中间,门外雷石柱慌慌张张进来,一把拉住老武,二话没说,往外就走。”

51唾手可取 [ tuò shǒu kě qǔ ]

解释 很容易就能得到。

出处 《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52弹尽援绝 [ dàn jìn yuán jué ]

解释 弹药用光了;后援也断绝了。形容战事危急;陷于绝境。

出处 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53知难而进 [ zhī nán ér jìn ]

解释 指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上。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54等米下锅 [ děng mǐ xià guō ]

解释 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55缚鸡之力 [ fù jī zhī lì ]

解释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56老弱病残 [ lǎo ruò cán bìng ]

解释 老:老人;弱:弱小的幼童;病:病人;残:残疾人。泛指弱势群体。

出处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57耳聋眼瞎 [ ěr lóng yǎn xiā ]

解释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58耳聋眼花 [ ěr lóng yǎn huā ]

解释 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59见机而行 [ jiàn jī ér xíng ]

解释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60难如登天 [ nán rú dēng tiān ]

解释 形容难办的事。

61难能可贵 [ nán néng kě guì ]

解释 难能:很难做到;可贵:值得宝贵。本来难做到的事竟然做到了;这是很可贵的。

出处 宋 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62二八女郎 [ èr bā nǚ láng ]

解释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63二道贩子 [ èr dào fàn zǐ ]

解释 指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3章:“人民币魔力无边,只要肯出高价,二道贩子手里有的是软卧票。”

64难于上天 [ nán yú shàng tiān ]

解释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出处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65楚囚对泣 [ chǔ qiú duì qì ]

解释 楚囚:指被俘到晋国的楚人钟仪;后比喻处于危难窘迫境地的人;对泣:相对哭泣。现泛指处于危难窘迫之境的人相对而泣。

出处 宋 杨万里《新亭送客》:“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

66不知肉味 [ bù zhī ròu wèi ]

解释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67伏虎降龙 [ fú hǔ xiáng lóng ]

解释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68儿女私情 [ ér nǚ sī qíng ]

解释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69儿童之见 [ ér tóng zhī jiàn ]

解释 见:见解。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

出处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70命里注定 [ mìng lǐ zhù dìng ]

解释 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说灵不灵!”

71恩重丘山 [ ēn zhòng qiū shān ]

解释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72文弱书生 [ wén ruò shū shēng ]

解释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73耳不忍闻 [ ěr bù rěn wén ]

解释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74耳不离腮 [ ěr bù lí sāi ]

解释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出处 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75耳熏目染 [ ěr xūn mù rǎn ]

解释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76耳鸣目眩 [ ěr míng mù xuàn ]

解释 眩:眩晕。两耳作响,两眼眩晕。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8回:“忽觉耳鸣目眩,支持不住。”

77避难趋易 [ bì nán qiù yì ]

解释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出处 见“避难就易”。

78临难铸兵 [ lín nàn zhù bīng ]

解释 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79多难兴邦 [ duō nàn xīng bāng ]

解释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80形销骨立 [ xíng xiāo gǔ lì ]

解释 身体消瘦;骨架凸现。形容身体极为消瘦。形:身形;形体;销: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树立;凸现。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81病骨支离 [ bìng gǔ zhī lí ]

解释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出处 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82二人同心 [ èr rén tóng xīn ]

解释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83耳目心腹 [ ěr mù xīn fù ]

解释 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84三好两歹 [ sān hǎo liǎng dǎi ]

解释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85二三其操 [ èr sān qí cāo ]

解释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出处 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86二三其节 [ èr sān qí jié ]

解释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87二意三心 [ èr yì sān xīn ]

解释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出处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88二桃三士 [ èr táo sān shì ]

解释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89二罪俱罚 [ èr zuì jù fá ]

解释 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90儿女夫妻 [ ér nǚ fū qī ]

解释 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

出处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你儿女夫妻,做这等勾当,你告他去,我是证见。”

91儿女情多 [ ér nǚ qíng duō ]

解释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丰富。

出处 唐 卢照邻《五悲文 悲穷通》:“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何壮夫之懦节,伊儿女之情多。”

92冻解冰释 [ dòng jiě bīng shì ]

解释 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出处 《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93叠岭层峦 [ dié lǐng céng luán ]

解释 叠:重叠;层:重复,接连出现。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

94尔雅温文 [ ěr yǎ wēn wén ]

解释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95手到拿来 [ shǒu dào ná lái ]

解释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出处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96暮夜无知 [ mù yè wú zhī ]

解释 黑夜无人知晓。

出处 《后汉书 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97耳不旁听 [ ěr bù páng tīng ]

解释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98耳习目染 [ ěr xí mù rǎn ]

解释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99耳后风生 [ ěr hòu fēng shēng ]

解释 形容驰驱迅速

出处 《梁书 曹景宗传》:“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