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马虎粗心的成语

形容马虎粗心的成语


1丢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解释 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2马马虎虎 [ mǎ mǎ hǔ hǔ ]

解释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3粗枝大叶 [ cū zhī dà yè ]

解释 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又比喻不周密、不详细或比喻粗略的轮廓。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8卷:“《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4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释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5虚与委蛇 [ xū yǔ wēi yí ]

解释 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6偷工减料 [ tōu gōng jiǎn liào ]

解释 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7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解释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出处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9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解释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10草草了事 [ cǎo cǎo liǎo shì ]

解释 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出处 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11粗心大意 [ cū xīn dà yì ]

解释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12漫不经心 [ màn bù jīng xīn ]

解释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出处 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13粗制滥造 [ cū zhì làn zào ]

解释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14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15毛手毛脚 [ máo shǒu máo jiǎo ]

解释 做事粗心,不细致。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16草率从事 [ cǎo shuài cóng shì ]

解释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

出处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新唐书本纪书法》:“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17草率收兵 [ cǎo shuài shōu bīng ]

解释 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18敷衍塞责 [ fū yǎn sè zé ]

解释 敷衍:做事不认真;塞责:搪塞责任。做事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出处 清 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19草草收兵 [ cǎo cǎo shōu bīng ]

解释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出处 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20丢三拉四 [ diū sān lā sì ]

解释 见“丢三落四”。

出处 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老是这样丢三拉四,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21丢三忘四 [ diū sān wàng sì ]

解释 见“丢三落四”。

出处 《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22草间求活 [ cǎo jiān qiú huó ]

解释 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出处 《晋书 周顗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23徙宅忘妻 [ xǐ zhái wàng qī ]

解释 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敬慎》:“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24虎头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解释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25麻痹大意 [ má bì dà yì ]

解释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出处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26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释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27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释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8张冠李戴 [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解释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出处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29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释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30阴差阳错 [ yīn chā yáng cuò ]

解释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4回:“真是谈督的官运亨通,阴差阳错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扑灭了。”

31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解释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32掉以轻心 [ diào yǐ qīng xīn ]

解释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出处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33浮光掠影 [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解释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出处 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34囫囵吞枣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释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出处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35急急忙忙 [ jí jí máng máng ]

解释 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36迷迷糊糊 [ mí mí hú hú ]

解释 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使浑浊不清。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2回:“车门已硼的关上了,弄得彩云迷迷糊糊,又惊又吓。”

37潦草塞责 [ liáo cǎo sè zé ]

解释 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38魂不守舍 [ hún bù shǒu shè ]

解释 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39食而不化 [ shí ér bù huà ]

解释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六》:“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愦僻谬,贻害无穷。”

40稀里马虎 [ xī lǐ mǎ hǔ ]

解释 不认真,马马虎虎。

41一笔不苟 [ yī bǐ bù gǒu ]

解释 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

出处 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42懵懵懂懂 [ měng měng dǒng dǒng ]

解释 糊涂,不明事理。形容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拑着钉钯,与沙僧径直回来。”

43草草率率 [ cǎo cǎo shuài shuài ]

解释 指人做事马虎,不细致。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她于是就草草率率收拾起一个出门的提包,准备第二天动身。”

44一字不苟 [ yī zì bù gǒu ]

解释 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45照猫画虎 [ zhào māo huà hǔ ]

解释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46敷衍搪塞 [ fū yǎn táng sāi ]

解释 做事马马虎虎应付一下,塞责了事。

出处 《文明小史》第十一回:“抄上几十联,也可以敷衍搪塞。”

47仔仔细细 [ zǐ zǐ xì xì ]

解释 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8回:“只见都氏慌忙的一把挈起,声也不做,仔仔细细的看上一回。”

48笔走龙蛇 [ bǐ zǒu lóng shé ]

解释 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出处 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49草率将事 [ cǎo lǜ jiāng shì ]

解释 见“草率从事”。

出处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自序》:“虽说不愿意十分撤烂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将事’产毛病总不能免。”

50纤悉不苟 [ xiān xī bù gǒu ]

解释 纤悉:细微详尽;苟:随便。丝毫不马虎。形容对事情十分认真

出处 唐·李宗闵《马公家庙碑》:“公至则布以诚信,示之法式,纤悉而不苟,宽柔而有威。”

51粗心大气 [ cū xīn dà qì ]

解释 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读书法》:“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52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53矜持不苟 [ jīn chí bù gǒu ]

解释 矜持: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苟:不草率。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出处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