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直哭不停的成语

形容一直哭不停的成语


1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2哭哭啼啼 [ kū kū tí tí ]

解释 不停的哭泣。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3泪如泉涌 [ lèi rú quán yǒng ]

解释 涌:水从地下向上冒出。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

出处 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4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5热泪盈眶 [ rè lèi yíng kuàng ]

解释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6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7声泪俱下 [ shēng lèi jù xià ]

解释 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

出处 《晋书 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8泪如雨下 [ lèi rú yǔ xià ]

解释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9号啕大哭 [ háo táo dà kū ]

解释 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出处 《周易 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10涕零如雨 [ tì líng rú yǔ ]

解释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11破涕为笑 [ pò tì wéi xiào ]

解释 涕:眼泪。一下子停止哭泣;笑了起来。也用来形容转悲为喜。

出处 晋 刘琨《答卢湛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12如泣如诉 [ rú qì rú sù ]

解释 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3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14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15老泪纵横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解释 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出处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6潸然泪下 [ shān rán lèi xià ]

解释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出处 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然泪下。”

17感激涕零 [ gǎn jī tì líng ]

解释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出处 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18抱头痛哭 [ bào tóu tòng kū ]

解释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19误入歧途 [ wù rù qí tú ]

解释 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可日渐精进,不致误入歧途。”

20连绵不断 [ lián m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21喜笑颜开 [ xǐ xiào yán kāi ]

解释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22夺眶而出 [ duó kuàng ér chū ]

解释 眶:眼的四周。指眼泪无法控制地从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动或悲痛。

出处 茅盾《子夜》六:“两粒大泪珠终于夺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

23涕泗滂沱 [ tì sì pāng tuó ]

解释 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泗:鼻涕;滂沱: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出处 《诗经 陈风 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24向隅而泣 [ xiàng yú ér qì ]

解释 隅:墙角;泣:哭。一个人面对墙角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25十字路口 [ shí zì lù kǒu ]

解释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26愁眉泪眼 [ chóu méi lèi yǎn ]

解释 皱着眉头,掉下眼泪。形容愁苦悲伤的样子。

出处 元 方伯成《端正好 忆别》套曲:“我痛着迷不似今番,愁眉泪眼。恨别离最易,恨见应难。”

27催人泪下 [ cuī rén lèi xià ]

解释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出处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

28泣下沾襟 [ qì xià zhān jīn ]

解释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29大街小巷 [ dà jiē xiǎo xiàng ]

解释 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泛指都市的各处地方。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清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30嚎啕大哭 [ háo táo dà kū ]

解释 大声哭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绝,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来。”

31干啼湿哭 [ gàn tí shī kū ]

解释 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出处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32肚里泪下 [ dù lǐ lèi xià ]

解释 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

出处 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33怆然泪下 [ chuàng rán lèi xià ]

解释 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流泪不止。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中国现在记》楔子:“你我今生之时,处今之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立苍茫,怆然泪下。”

34泪眼汪汪 [ lèi yǎn wāng wāng ]

解释 汪汪:满眼泪水的样子。两眼充满泪水。

出处 《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黄巢听得凭地说,不觉泪眼汪汪。”

35泪迸肠绝 [ lèi bèng cháng jué ]

解释 指悲痛得泪涌肠断。

出处 《轰天雷》第二回:“北山哭得泪迸肠绝,听了周升这话,想了一想,觉得有理。”

36转悲为喜 [ zhuǎn bēi wéi xǐ ]

解释 转悲哀为喜悦。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37抽抽搭搭 [ chōu chōu dā dā ]

解释 形容抵声哭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平儿听了,越发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

38饮恨吞声 [ yǐn hèn tūn shēng ]

解释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39鬼哭神嚎 [ guǐ kū shén háo ]

解释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40牛衣对泣 [ niú yī duì qì ]

解释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41哭天喊地 [ kū tiān hǎn dì ]

解释 提高嗓门又哭又叫。

出处 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来,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纪却一声不哼。”

42呜呜咽咽 [ wū wū yè yè ]

解释 指人伤心哽泣的声音。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看看渐近滩头,只听是水面上呜呜咽咽吹将起来。”

43神号鬼泣 [ shén hào guǐ qì ]

解释 见“神号鬼哭”。

出处 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尽是黄金,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夺,大洋风雨,神号鬼泣。”

44呼天号地 [ hū tiān hào dì ]

解释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45啼啼哭哭 [ tí tí kū kū ]

解释 哭泣不止。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

46涕泗纵横 [ tì sì zòng héng ]

解释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出处 宋 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非小臣稽古之力,乃陛下好文之心,涕泗纵横,乱于縻绠。”

47涕泗交颐 [ tì sì jiāo yí ]

解释 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

出处 宋 陈亮《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涕泗交颐。”

48啼天哭地 [ tí tiān kū dì ]

解释 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49泪如泉滴 [ lèi rú quán dī ]

解释 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出处 唐 刘损《愤惋诗》之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50椎心泣血 [ chuí xīn qì xuè ]

解释 椎心:捶胸脯;泣血: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用拳头捶打着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一样。形容极度悲恸。

出处 汉 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51椎心饮泣 [ zhuī xīn yǐn qì ]

解释 犹言椎心泣血。

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臣等原奏概归无效,拜命之余,不禁椎心饮泣。”

52鸡骨支床 [ jī gǔ zhī chuáng ]

解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53丧明之痛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解释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54泪干肠断 [ lèi gān cháng duàn ]

解释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55鬼泣神嚎 [ guǐ qì shén háo ]

解释 同“鬼哭神号”。

出处 清·陈梦雷《行路难》诗:“江淮南北化为鱼,鬼泣神嚎天暗黑。”

56鬼哭天愁 [ guǐ kū tiān chóu ]

解释 形容悲惨凄凉。

出处 高旭《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鬼哭天愁冷雨斜,黄龙晋酒恨徒赊。”

57嚎天喊地 [ háo tiān hǎn dì ]

解释 见“嚎天动地”。

出处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58离情别绪 [ lí qíng bié xù ]

解释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出处 宋 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59擂天倒地 [ léi tiān dǎo dì ]

解释 呼天抢地,形容哭喊。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江老夫妻女儿杀猪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价哭。”

60触目恸心 [ chù mù tòng xīn ]

解释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出处 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61涕泗流涟 [ tì sì liú lián ]

解释 鼻涕眼泪直往下流。形容痛哭流涕。

出处 《世说新语 德行》:“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62杨朱泣岐 [ yáng zhū qì qí ]

解释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出处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63凄然泪下 [ qī rán lèi xià ]

解释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64吞声饮恨 [ tūn shēng yǐn hèn ]

解释 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出处 语出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65见哭兴悲 [ jiàn kū xīng bēi ]

解释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

出处 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迟共疾,俺敢侍寻生替死,自古道见哭兴悲。”

66牛农对泣 [ niú nóng duì qì ]

解释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 《汉书 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67泣不可仰 [ qì bù kě yǎng ]

解释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洪深《编剧二十八问》:“他把书记大骂一顿,责她多管闲事;她正在泣不可仰。”

68行号巷哭 [ xíng háo xiàng kū ]

解释 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出处 晋·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

69行号卧泣 [ xíng hào wò qì ]

解释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70昼吟宵哭 [ zhòu yín xiāo kū ]

解释 昼夜哀叹、哭泣。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棼冒勃苏]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71梨花带雨 [ lí huā dài yǔ ]

解释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出处 唐 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2泣血稽颡 [ qì xuè jī sǎng ]

解释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出处 巴金《家》:“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泣血稽颡’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73枕戈泣血 [ zhěn gē qì xuè ]

解释 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

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74惊天地泣鬼神 [ 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 ]

解释 惊:震惊。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出处 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